摘 要:为应对当前新形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必须要构建有效的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有效的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新课标也提出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成为各个学校热烈探讨的话题。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之上,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他们自主管理与学习的热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个性与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性管理的目的。
一、摒弃“包办”管理,建立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很多高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在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有很多时间需要学生自觉去学习,如早读课、自修课、中午静校时间以及晚自修前的一段空余时间。这些时间学生如何自主管理成为教师头疼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省事采取“包办”的管理模式。学生大小事情都由教师处理,包括早读应该读什么,晚自修要做哪一科作业,教师都安排好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成了“管”与“被管”的关系。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摒弃“包办”管理的理念,建立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班干部选举会议,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自行选出班干部。针对具体的管理事项,学生自行研究对策,教师只提供意见和建议。如针对早读课,学生可以自由朗读,一切靠学生的自觉。于是学生收集班级学生的阅读意愿,根据不同的答案制订出三种早读管理方案: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读英语,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读语文;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读数学,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读英语;星期一读语文,星期二读英语,星期三读数学,星期四读文综(或理综),星期五自由朗读。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也让管理变得井井有条。
二、全面公开,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
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学校以及班级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和管理的空余时间内实现自主性管理,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学习园地”或者空白的地方设置专栏,对早读、自修、中午静校、晚自修进行规范。规范条例由学生自己补充并承诺遵守。与此同时,还将学生守则、校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班级规矩等张贴在旁,让学生在学校、班级管理制度下,自覺遵守各种条例。学生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方法,全面公开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了班级管理的透明度。学生明白自己的职责,面对表扬栏,学生自然愿意在上面添上光彩的一笔;面对违纪栏,学生自然不愿意“榜上有名”。在缺乏教师管理的时候,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这样的措施培养了学生自主性管理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多方位、多渠道落实制度,及时检查
为了防止学生在缺乏教师管理的时间里养成懒散的习惯,产生枯燥、无聊的心理,教师应该充实学生的生活。如早读课,为防止学生在看似热闹的朗读声中“浑水摸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又如晚自修前的一段空余时间,很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这段时间,导致时间白白浪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教师与学生一起翻阅不同的资料,汇集成百科知识题库。知识题库的题目涉及高中阶段的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各个学科的知识。然后仿照“开心辞典”节目的组织形式,由一位学生做主持,临时在题库里抽取题目,学生作答。如此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结语
无论多严、多细的制度,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性都不会得到好的结果。教师严管的管理模式逐渐退出舞台,学生自主性管理成了新教育的要求。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使班级管理良性循环,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寅,殷伟康.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构建[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18).
[2]陆林.浅谈如何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型班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6).
作者简介:连起斌(1987— ),浙江丽水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