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琦
摘 要: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起点。本文以“植物的一生”(第2课时)为例,尝试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教学,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本质;教学思考
一、提出问题
“植物的一生”通过对种子结构的学习和萌发过程的观察,明确绿色开花植物一生源于种子,为学习植物的根、茎、叶提供了很好的铺垫。重点是开展种子萌发外部条件的探究,以此加深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精心设计、优化问题,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
二、教学准备
1. 学情反馈
种子萌发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小学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进行过实验研究,但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研究的方法并不十分清晰。
2. 认知、能力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接触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大部分学生会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通过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控制无关变量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对在实验中将多个变量分解为单一变量进行实验的能力还需要强化。
三、教学实践
1. 问题定位
以小组研究种子萌发的实验图片引入: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同学知道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吗?
预设结果: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光照、土壤。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验的图片入手,引导学生寻找“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出研究的问题,问题明确、清晰,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的本质。
2. 诱导探究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你认为哪些合理?请说出判断依据。
预设结果:光照、土壤不合理。种子在黑暗及缺少土壤的环境中仍可以萌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基于已有生活观察与思考进行表达,促使学生审视已有认知,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的表述突出得出结论的理由,体现科学的实证本质。
3. 突破焦点
如何对各种看法进行检验呢?当然是通过实验。当有多个变量影响实验结果时,要控制单一变量,即每次实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这就是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思考:本小组选择哪个变量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控制哪些无关变量相同?如何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行充分表达、审视并将问题进行聚焦之后,引入科学方法的讨论,将焦点聚集在科学探究中,三个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概念,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支架”,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控制變量法,体现了探究的科学本质。
4. 知识表征与研讨
小组实验设计方案及记录表格展示、评价。对以下问题进行交流:① 本小组选择哪个变量进行实验研究?② 实验中控制哪些无关变量相同?③ 如何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与评价,明确控制变量方法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突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变量控制,进一步强化科学探究的本质。
5. 应用整合
课外实践任务:每个小组依照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记录过程及结果。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归纳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设计意图:将实验设计具体实施,将课内与课外整合为一个学习的整体,体现了科学、技术、生活相统一的科学本质。
四、实践思考
科学教学应紧紧围绕生活中实际展开。科学探究教学课堂要求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学生的学情,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科学课堂应关注科学本质的渗透,应当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以学情为基础,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赵华.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的冷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