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培植现代工业主导产业调查

2018-11-29 02:05黄松青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

黄松青

近年来,临沂市把实施产业培育计划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壮大,全市形成了以食品、冶金、建材、机械、化工、木业、纺织服装、医药等八大传统产业为支柱,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工业主导产业体系。

一、临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407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863.3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77.9亿元,同比增长10.1%。201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23.5亿元,同比增长10.7%。聚焦工业主导产业来看,八大传统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465户,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78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3%,其中食品、机械、冶金、木业、化工等5大产业总产值过千亿,传统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3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79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2%,已成长为全市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骨干企业成长迅速。2017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226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9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2.6%;过10亿元企业9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4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34.4%;过50亿元企业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9.1亿元,占全部工业的21.8%;过百亿元企业7家,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1.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10.6%。2017年利税过千万元企业1801家,其中地方财政贡献过亿元工业企业13家。天元、沂州集团入选“2017中国企业500强”,金锣、远通、金升、奥德燃气等4家企业入围“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三)主导产品影响力增强。冶金产业中,东部铜业的阴极铜和铜线杆、鑫海科技的高含量镍铁具有一定的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建材产业中,中联、沂州和山水三大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大型原料均化、节能粉磨和自动控制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化工产业中,金正大、史丹利等企业化工产品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复合肥产量占全国的25%左右。机械产业中,装载机、挖掘机产品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装载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9%,挖掘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医药产业中,以鲁南制药、罗欣药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快速发展,鲁南制药有42个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3个品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木业产业中,新港集团建筑模板,立晨集团实木家具,安信木业、千森木业等企业各类胶合板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我市被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板材之都”称号。

(四)创新能力逐步提升。2017年,全市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0.9%,比2016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全市8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有技术研发机构。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41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10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3家,市级21家,院士工作站34家,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基地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8家,均居全省前列。

(五)企业活力显著增强。以工业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改制,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和规模不断膨胀,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如,通过积极引入高端管理咨询,借力市外智力资源,有效解决管理短板和战略决策中的薄弱环节,战略管理能力和策划水平得到持续加强和改进。加快企业家培养,与清华、浙大等著名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7年培训企业家1200余人。

二、当前突出的问题和短板

产业结构仍需完善。全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产业占比74%,产业层次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耗能行业占比大,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如,食品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多数产品为低温肉制品加工、脱水蔬菜加工、速冻保鲜蔬菜加工等初级产品,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精深加工食品产值占比低。建材产业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石英砂等矿藏多作为原矿出售,新型建材产品、高端产品开发力度低。

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从我市8大传统产业看,多数存在产业链过短的问题,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如,医药产业中生物制药仅刚刚起步,化学药物对外依存度高,化工原料绝大部分来自外购,中成药生产规模较小,医疗器械元件、制药机械和有源医疗器械等产品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木业产业中80%的木业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生产加工环节,产品同质化严重,高档家具、橱柜、木门、地板等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占比低。

产业聚集度还不够高。大部分工业园区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企业关联度很低,集中区内的企业还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地理聚集,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园区特色不明显。如,木业产业“大产业、小企业”的现象突出,整个行业缺乏重量级龙头企业带动,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装备水平差、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新材料产业企业数量少,单体规模小,园区化程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导致产业衔接度不高,生产的产品之间无法形成关联性,不能产生产业集聚效应。

创新动能还不强劲。工业企业发展仍主要依赖产能扩大,尚未形成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机制。如,新材料产业产品应用领域还比较低端,航空航天、军工、海洋工程、汽车等领域产品少,产品在行业竞争中没有明显竞争优势。信息技术产业大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专利数量与国内省内先进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大部分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自身的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内生动力亟待增强。部分企业家缺乏抱团发展的意识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够,特别是对新理念认识不深、新政策研究不透、新技术跟进缓慢,以及对市场形势变化研判不准,转型路径不清等。如,我市一些发展较快的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酿酒等行业的公司随着对外扩张的加大,重要技术岗位缺乏人才的矛盾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产业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三、对策建议

当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方向路径,瞄准制约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从根本上补齐短板、提高质效,打造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推动产业布局集约化。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和有效整合,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层次高、产业链协同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特色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形成先进制造产业发展高地。聚焦工程机械、食品、木业等优势产业,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力争到2020年,将工程机械产业培育成3000亿产业集群,将食品、木业产业培育成2000亿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培育发展一批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居行业领先地位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比如,食品产业,要支持大型企业做优做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建立原料和加工基地,重点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食品工业企业,同时引导中小型企业做优做精,形成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力强、中小型企业特色鲜明的协调发展格局。建材产业,要以罗庄建陶产业园、平邑石材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建材产业退城进园,培育专业突出、分工合作的建材产业集群。

(二)推动产业链条完整化。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在全市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能耗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节能、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的技术改造项目。同时,依托产业集群内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推动大中小微企业以产业链进行协同技术改造及创新,引导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选择若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实施建链、补链、强链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比如,在机械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各领域需要,搞好新产品开发和已有产品提升,强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和使用过程运维分析,构建产品、服务一体化供给体系,提升机械行业整体档次水平。在医药产业,利用我市中药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中药市场开发和新药研发,开展本地特色中药标准化生产工艺研究,不断提高中药提取、纯化和分析水平,建立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及中药材生产基地,打造“绿色中药产业链”。

(三)推动品牌建设高端化。一是健全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探索建立首席品牌官制度,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整合品牌资源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二是加大标杆示范培育力度,培植品牌培育示范企业,通过开展经验交流、示范推广活动,带动规模以上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管理能力。三是加快推进区域品牌建设,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重点县区,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推荐在国内同类产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具有形成区域品牌独特性基础的园区和县域争创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如,对食品产业,要实施品牌强企战略,着力培育金锣集团、银麦啤酒、回头客食品、金胜粮油等品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实力。对机械产业,要发挥沃尔沃、临工、山重建机、柳工、华夏重工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集聚优势,力争把装载机、液压挖掘机、主控阀、智能化数字控制系统等重点产品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四)推动创新体系共享化。在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中选拔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培植、打造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引领广大工业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实施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工程,围绕技术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提高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能力、高层次人才承载能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鼓励机械、冶金、食品、化工、建材、木业、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企业围绕生产工艺、流程、技术的改进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打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推动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步伐;鼓励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企业,瞄准国际技术前沿,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研发引进等方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充分发挥新动能引领作用。

(五)推动企业发展智慧化。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聚焦新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支撑,鼓励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在关键领域和环节开展“机器换人”,打造“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设计、自动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经营。大力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在重点领域支持我市优势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充分利用省、市财政扶持政策,发挥好临沂市“企业上云”专项资金作用,加快建设我市“企业上云”和行业云平台体验中心,形成应用云服务的良好氛围。强化大数据应用,在重点培育各县区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切实发挥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加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支撑保障。比如,冶金、建材产业可积极引入智能工艺装备,利用计算机软件、数学模型,实现余热余压控制发电、废气回收、废水循环利用,优先选用最优化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传感器,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废物排放以及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机械产业可以智能化工厂为发展方向,加快推动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的应用,推动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

(六)推动政策环境宽松化。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投资项目“一次办好”,优化工业项目落地流程,缩短审批周期,为进一步扩大全市工业投资营造良好环境。开展市级领导帮扶重点企业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帮助协调资金、土地、手续办理等具体事项,科学谋划企业发展计划,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经信、发改、规划、国土、住建、安监、环保、金融、财政、税收等相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立足发展大局,加强统筹协调,密切协作配合,不断促进土地、金融等各类生产要素优先向工业企业发展聚集,汇聚形成加快工业主导产业培植壮大的强大合力。实施企业“领跑者”行动计划,探索分行业、分层次培训,重点面向8大传统产业举办企业管理、风险防范、行业对标等培训,面向4大新兴产业举办行业发展方向、政策解读等培训,不断推动全市企业家整体战略思维得到强化、创新潜能得到激发,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