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小学 卢金元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维和情感的工具,而写作可以清晰体现出一个人对于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小学教育阶段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态度塑造的关键阶段。在“课标”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着眼于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今部分教师在写作等教学活动中过于追求成果,忽略了学生在写作时的主观能动性,盲目要求学生把平日所积累的相关优美词句套用在文章中,导致学生的文章出现形式化,作品往往只是注重表象,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内涵。同时缺少课上交流,学生文章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教学缺少反馈,令学生思维受限,写作兴趣难以提高。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应是对其进行思路引导,在树立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开拓思维,增强学生想象力,使学生的作品包涵其真实感情以及特有的灵性。教师要尽早改掉灌输式教学的习惯,落后的教学理念极易导致学生思路单一,知识乏陈,写作出的文章千篇一律且空洞盲目。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作文创作形式的灵活性,开展多种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故事接龙、成语比赛、优秀文章朗诵等,以发掘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吸收新课改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如此才能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写作学习提供坚实保障。
写作水平的提高通常需要积累相关素材,否则学生在写作时很容易头脑空白,不知所措。但是单纯的素材积累与传授技巧仍是将写作停留在片面的理论环节,只有切实的实践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创作,哪怕只是造句和小片段的写作,也能令学生受益颇多。同时,作为文章的本质属性——交流,应是教师教导学生写好文章的出发点,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懂得如何写作。以排比的修辞手法为例,教师可展示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排比句改写的普通句,让学生比较并说出不同。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就像是能敲出火焰的石头,可以点燃明灯,照亮你通向黎明的道路。”这两句可以明显让学生感受到排比句读起来更顺口,更有气势,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在这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排比句的仿造,如以“朋友”“希望”等为主题。学生写作完成后再进行优秀作品的展示,这样通过实际的写作与交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修辞手法,更锻炼了写作能力,使其创作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生活才是文章创作的源泉,个别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不结合生活实际,在使用相关素材时生搬硬套,所写文章没有真实情感,无法用文字将所见、所闻、所感恰当地表述出来。因此除了课内充足的写作练习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周围生活,积累身边素材,使学生有真实体验,开阔思路,扩大视野,让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这样可以在保持学生文章具有独创性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加饱满、鲜活,极富创造力。例如,学生在课文中曾经多次读到过感人肺腑的事迹,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去回想学习生活中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可以通过全班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但是要注意学生在交流各种琐碎事件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引导,使学生表达清楚何时何地,什么事件,哪些人带给他感动,这对他的影响是什么,对此他应持有怎样的态度,今后要如何去做。这样运用真实事件正确引导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这种写作方式可以使学生不再迷茫,不再为没有内容、文章空洞而烦恼。学生有了清晰的写作思路,并且积累了具有灵性的素材,大大地调动了课堂积极性,使写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这种以生活情感指导写作的方法尤为锻炼学生有关书信、记叙、诗歌等文体的创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育之要点,在于养成儿童正确精神之思想能力。”小学写作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母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同时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育学生能够用更加完善纯熟的思想带动对事物的表达和理解,让学生学会发扬自身优势特点,这是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发展教学理念,使自身教育手段符合时代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多多观察,勤加练习,让作文融入生活,增强知识与现实的衔接,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塑造学生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不断加强教学方法探索,推动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育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