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运升
(福建省尤溪县第二中学,福建尤溪 365118)
受传统教育模式与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无法充分体会到地理教学的趣味性,缺失趣味性的课堂,沦为教师向学生机械灌输知识的场所,无法把握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使初中地理教学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地理教育有效性。为了使初中地理教学得以高效落实,同时有效践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对创新教学模式落实方略进行探析显得尤为重要。
核心素养理念是顺应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得来的新兴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具备应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如独立思考、分析总结、团结协作、敢于挑战等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创新发展方略的重要教育理念,是教育顺应新课改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引导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理念。《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当代教育应将核心素养放在课堂教学首位,探析学生本体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与品格,使学生发展得以顺应社会建设与时代发展需求,确保我国教育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为了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教师应秉持以下几点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迎合教育发展,大胆运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科学性,为核心素养教育落实提供路径,确保课堂教学围绕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高效展开,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提升我国教学水平的同时,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二是强化民族性原则。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摒弃民族精神与风骨,这也是“立德树人”教育所积极倡导的教育内容。学生在接受核心素养教育的同时,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可以继承我国优秀文化精髓,锻造学生优秀品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三是时代性原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终身发展能力,教师应秉持与时俱进原则,以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思考核心素养教育内容,加之创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高效接受核心素养教育提供路径,赋予核心素养教育前瞻性、时代性,使我国教育更具生命力,可以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完善[1]。
首先,当今初中地理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以自身为课堂主体,采用口传心教方法,向初中生灌输地理知识,使初中课堂缺乏师生交互,无法有效反映学生的教育需求,影响核心素养教育落实成效。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使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水平无法提升。受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影响,初中地理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然而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机械式教学手法的地理课堂,无法赋予课堂教学趣味,导致核心素养教育落实流于形式,无法与学生成长需求形成共融,降低素质教育综合水平[2]。
当今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与长辈的溺爱,集体意识较差、自私自利等劣质品性逐渐凸显,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缺失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能力。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进行《辽阔的疆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以2~6人形式进行分组,以教学内容为主旨,引导小组开展自主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会自觉分担所要细致分析的书本内容,而后进行知识整合,互通有无,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目的。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组内成员通过共同分析,学习资源整合,得以将问题攻克,使学生体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其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分析论证、探讨总结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教育过程,在赋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力的同时,达到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为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营建良好氛围,新时代人才需要必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落实地理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营建良好氛围。
教师在进行《中国自然资源》的教学时,应启用信息技术教学方略。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播放“我国能源”纪录片,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知识探究欲望,使地理教学更具科学性。在纪录片赏析结束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想深入了解我国能源现况,了解我国自然特征。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能源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对能源现状进行充实,在高效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顺利落实。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是学生受用终身的能力,然而初中生学习思想认知尚未成熟,互联网资源质量良莠不齐,容易为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侵害学生心理健康。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在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实践自主学习前,教育学生科学应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信息分辨能力,使学生可以科学合理利用这把“双刃剑”,同时达到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的,为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奠定基础[3]。
创新型教学模式具有提升教学综合水平的积极意义。为了凸显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应灵活运用及时评价策略,使学生可以明确自身成长状态,以此为基础吸纳符合自身成长需求的教育内容,使核心素养教育更具人本性。
在进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教学时,教师会发现课堂上的学生存在两种极端:有些学生认为日本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对日本极其厌烦;有些学生认为日本科技水平较高,电子设备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日本产品尤为青睐。教师应先肯定学生思考分析行为,实现师生高效交互,而后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评价,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科学理念,摒弃片面、极端认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得以全面系统地认知事物,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若想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秉持与时俱进原则,积极应用先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加之以人为本教育原则,确保核心素养教育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达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综合质量的目的。
[1]钱燕红.核心素养下初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的培养探究——以《西北地区》的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7,(29):57-58.
[2]张淼.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以七年级地理(粤教版·上册)“人类与海洋”一节为例[J].新课程,2016,(9):216.
[3]吴鹏.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以“人口与人种”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1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