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山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福建福州 350200)
批注式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感受、疑惑以文字和符号等方式,在文本的空白处进行书写或标记,以此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批”是把对文中的感悟用感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出自己主观感受;“注”是运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来标示出文本的重难点或疑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行阅读的基础上,运用圈点勾画、评点的形式,在文本上留下自己阅读思考的痕迹,写下个性化的心得感悟,以书面的形式来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阅读活动。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时,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这些表述中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而批注式阅读的内涵就决定了这种阅读形式完全符合这些要求。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批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主动探究文本,以个性化的视角来品读文本,并记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效地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端有改弦更张的作用[1]。
以下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为例,简要谈谈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步骤。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何为“批注式阅读”,笔者将金圣叹评点《水浒》书籍进行扫描,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要求他们总结归纳出批注的特点。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就对批注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笔者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在语文课本上所做的课程笔记也是批注,进一步消除了学生对“批注”的困惑。
1.符号批注
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时将自己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字词句段用相应的符号加以标记。常用的批注符号如下:(1)在文章的重点词或难词下面标注 “○○○”或“△△△”。(2)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理解和记忆的语句下面用“——”标注。(3)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下面标注“~~~”。(4)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标注“?”。(5)在有感叹或惊奇的语句旁边标注“!”。(6)划分段落与层次时用“||”“/”。
2.文字批注
在批注式教学中,除了符号批注以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以文字的形式批注在文章的标题、句子、段落中,借以提升阅读质量。批注的位置有以下三处:(1)“眉批”,即对标题进行批注; (2)“旁批”,即批注在句子旁边; (3)“尾批”,即批注在一段或一篇文章之后。
在教学实践中,每篇课文的批注阅读教学基本都要经历三个步骤,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通过这三个步骤,即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读通、读懂、读透文本。下面以笔者教授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为例,简要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做法。
1.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主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课文的预习性批注,这个过程主要以自由批注为主,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课前能充分熟悉文本,并以此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同时,为了避免学生盲目批注,加强批注的目的性,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⑴读通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用“○”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用①②③(序号)标好自然段。⑵读懂课文,分析文中是如何来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的。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画出文章优美的语句,用“△△”标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文本理解之处,进行批注。⑶读透课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指导学生用“——”画出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用“?”画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对文本的特别之处(如修辞手法等),尝试进行文字批注。
2.课堂指导
经过预习,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做了适当批注的基础上,就进入了课堂教学阶段。在组织学生完成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层次后,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所画的句子旁进行批注,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和格式的规范。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哪些地方可以批注,如何写批注,笔者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向学生进行了示范:①在标题、作者处批注。例如,在标题《秋天的怀念》旁批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告诉学生在这里可以多问一些“为什么”,也可以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行探究。②在重点词旁批注。告诉学生要多关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如在“她总是这么说。”旁可批注“总是”一词,起强调作用,表示不止一次地提及,母亲多么希望儿子能出去换个心情,她怕儿子憋坏了。③在有疑问的句子旁批注。例如,在“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旁批注母亲为何要“挡在窗前”。
在示范之后,就把课堂还给学生,先让学生自行在预习的基础上按照示例进行批注,再要求四人学习小组之间交流批注,两两交换课本,将同学批注得有特色的地方读一读,最后再由每组推荐一位学生进行展示,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3.课后练习
课后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印好发放给学生,作为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课堂所教授的方法进行圈点批注。
经过以上教学步骤,学生基本上能够初步掌握圈点批注的基本方法,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但是,培养学生作批注的习惯是个长期艰难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在批注中受益,就必须鼓励学生不要把作批注的习惯只停留在课本中,还要给课外阅读作批注,使学生真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永远脱离不了学生阅读实践活动,而“批注式阅读教学”正是促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将这种方式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去,一定能够有效扭转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