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8-11-29 02:46:13
名师在线 2018年1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交流

郑 玲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福建长乐 350200)

引 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中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本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1]。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切入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学合理地设计施教目标,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包含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法治观念的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品德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2]。通常来说,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与差异。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重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想高质量地开展,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理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名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这段话说的就是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需要自身做出表率。教师要先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精神的观念,自觉加强专业素质的学习,汲取新知识的力量,丰富综合人文能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打造情景课堂,吸引学生参与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情景化教学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有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在一定的情景条件下,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引学生可以十分高效地学习。在情景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有着自己的角色定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从而最终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发展。比如,带领学生共同设计编排道德与法治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自身表演以及观看分析剧情中所包含的各类想象问题,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辨析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形成独立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在与师生交流的同时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景化教学的真实情景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使用媒体设备,培养理性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来说,也需要更加重视对于媒体设备的有效利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道德课文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通过播放道德短片等形式使学生对道德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

(四)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政治认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以提升学生道德素质、建立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目的的学科。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消除对学生学习的反感,使得枯燥乏味的道德法治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对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设计多彩的教学实验,改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活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

(五)注重师生交流,强化法制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只有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多引用当下社会和世界的热点问题,比如医疗纠纷、国际难民问题等学生关心的实时新闻,与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这种方式,在交流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言论,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及时纠正;并且,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对课堂讨论的方向进行引导与把控,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在沟通中传递给学生。如此,可以有效建立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六)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培养途径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体会感受。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平时的生活中用道德法治知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初中生的道德法治培养不应该仅限于学校的课堂上,教师要多途径、多方式地对学生加以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主动参与,敢于探索,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在社会中拓展生活经验,丰富生活经历,从社会实事中领悟道德与法治的作用和意义。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学新课改后,对初中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标准,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向学生阐述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策略上要树立正确观念、打造情景课堂、营造良好氛围、注重师生交流、注重结合实际、善用媒体设备;在教学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教学内容上持续广泛深入,在教学质量上强化提高发展,努力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