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湘乡

2018-11-29 06:48易玥曈
文学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涟水

易玥曈

湘乡,这是一个小到地图上都不屑于标出的地方,小到是一个千百年来让文人骚客“搁笔费评章”的地方。但每当岁月的轱辘碾过,却总是眷顾这处穷乡僻壤,或是在深山的古井,或是在传统的舌尖味道,或是在湘乡人抑扬顿挫的方言中,留下一点古文化的影子。

湘乡,这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方寸沃土,孕育了古老神秘的楚文化,孕育出了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古有邓禹立得东汉开国首功;蒋琬效蜀,为官清正廉明;一代状元王容,时念抗金卫国事;曾国藩修身律己,坚守忠节无异志,运筹韬略促国兴;飞将军刘锦棠护国,新疆不离华夏;虚云专心事佛,仍心系国民昌运;今有公略偏师破敌胆,陈赓善战荡雄风……也许百年前,这些从湘乡走出来功成名就的文官武将,平步兰皋,仰望卷舒云涌,似如今依旧川流不息的涟水,以笔墨丹青之力道,以金戈铁马之气势,喷薄而出湖湘文化渊远而又精深的内涵。

写意湘乡,湘乡的底色就是它幽微难明的方言和历经千年的古迹。

楚国覆灭后,楚人大都转移到其南部即湖南一带,由于长江“天堑”的作用以及楚人对黄河流域政权抗衡的心态,他们的方言就没有被同化或取代,因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湘乡话保留了最原始的古楚语腔调,说出来有如在唱一支抑扬顿挫的戏曲,让听的人像在品味青花瓷杯中一泓清澈的茶,口齿噙香……

“蔼蔼慈门,何惭佛称慈父,众称慈母;汪汪生海,直配干曰大生,坤曰广济。”湘乡又名龙城,城内有千年古刹云门寺,寺院红墙上的金色楹联尽浮无垠之心绪,豁广阔之胸臆。寺内千手观音佛像庄严慈意,直立于莲花宝座上,如似真身,面颊丰满,双目微俯,形态端庄慈祥;衣带似在飘拂,冠饰似在颤动;两耳垂肩,饰坠晃动;鼻尖微翘,双唇略张,似在喃喃念佛。恢宏威严的气势,让观音降龙的传说如幻如真;栩栩如生的雕琢,传承着古老龙城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成为艺术宝库中一朵分外瑰丽的奇葩。一泓钟声敲响,香客虔诚谦卑,香烟袅袅飘向远处,落烟墨染,烟绕古城……

“洗墨有清池,如见群鸿戏海;疾风知劲草,休云飞鸟依人。”这是褚公祠前的楹联。残损的纸笺,遒劲的笔画,记载着古老湘乡城,记载着那时褚遂良等一批朝廷谏臣敢为人先的事迹。轻轻走近祠堂,高翘的屋檐,依稀可见当年雄伟俊俏的风采;古老的墙壁,仿佛写满了光阴的故事。正堂里,褚公手执书简、衣袂飘飘,牌匾上楹联素雅自然,依旧散发着千百年前清水浓墨的馥郁芬芳,经久不散……

写意湘乡,湘乡的轮廓就是那挥毫泼墨的山、水、洲、湖。

“南连华盖,下瞰涟水,有石若台,山高起如仪凤翔空”。山居仙而灵,地涌杰而名,胜山东台,又名凤凰。旭日东起,只见群山叠翠,云雾缭绕。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斑驳的阳光半明半暗,松涛亭旁松柏沙沙作响,沧桑的旭日阁伫立风中。凤凰寺、凤凰井、望凤亭经历时间的浸润,美丽的传说已经化入湘乡人的文化生活中。“阁侧有楼,俯临涟水,望东台之胜耸如列屏。”巍巍东台山,不仅留下了古往今来千万人的足迹,更留下了人们的思潮和忧愁。

“不知春色已盈溪,荇藻绿苔两岸齐。一镜平分天上下,群峰倒侵影东西。”一湾涟水流淌在渺远青黛的臂弯里,流淌在蘸饱墨汁的柔软笔尖下,流淌在烟雨汀州与笔耕墨舞的融合中。因为湘乡,缱绻千里的涟水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因为涟水,古老安详的湘乡有了醉人的江南风姿。

”绿波曲曲带湘烟,汀渚双分燕尾连。夹岸云山青四合,一城楼榭镜孤悬。片帆斜受波间日,短棹频间水底天。惆怅东郊回首处,归人争唤钓翁船。”东台山下,涟水河中,一弯碧洲终年叠翠,垂柳婀娜;漫步于林荫道,人影曈曈,心中的忆念便如圈圈涟漪,慢慢地荡漾开来。这葱郁风情的景绢,似醉在了一抹笔墨的书韵,如此临摹重彩,舒了文人墨客的心境;如荡在清风里的漫卷,袭袭如丝,丰盈了人们梦中的古城……。

“水如碧玉岛如珠,云影山光入画图。”清晨,涟水河上游三十公里的水府韶湖,像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少女,披着轻纱似的晓雾,秀美而神秘。远处空濛的山峦,水中青螺般的岛屿;近处玉带缠绕的长堤,竞相吐蕊的桃花,全都系上了金色的霞帔,愈发楚楚动人。碧绿的湖面,一行行白鹭转瞬飞奔,抹散了依偎的浮云、缥缈的浓雾。如此巧夺天工、清淡绮丽的画卷,是古老的积淀与崭新的面孔交融下的厚重精魂。

写意湘乡,近代的豪杰伟人更留下了浓墨与重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我们吟诵这这样的文字来观照湘乡人,我们仿佛就能遇见百年前义正辞严“治乱世需用重典”、官场上两袖清风的曾国藩,遇见那刁斗森严、所向披靡的湘军。

“沙场驰驱南北游,横枪跃马几春秋。为扫人间忧患事,小住南牢试作囚。”生性豪爽乐观的陈赓从湘乡学堂走入了黄埔军校,将日军打疼到在装甲车上写着“专打386旅”字样,不幸被俘面对蒋介石亲自劝降凛然回答“此衣不能穿,此帽不能戴,此官不能当”,新中国成立后临危受命成功组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其一生历经无数斗争,不变的是那自湘乡而起“天下人饥,我以个人温饱为耻”的广阔胸怀。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以蛙形象作比,乐者抒怀诗言志,我们仿佛看到那位刚从韶山冲来到东山书院,踌躇满志、胸怀天下的热血青年刻苦攻读的情景。东山书院里一口清澈的莲泉古井。书院内青砖黑瓦,小桥池水,秀美、古朴、典雅中透出浓郁的江南风味。便河蜿蜒,清澈见底,楠木、香樟倒映水中,虚实交错之间,如进入一个静谧、迷离的境界。莲泉的井水汩汩入河,便河的河水潺潺随涟,涟水直奔至湘江北去。“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那一份诗情,那一股豪气,就夹杂在这一汪井泉中,渲染着湘江的一番情愫,最终奔流入海。

写意湘乡,力透纸背的是湘乡人那种舍得死、霸得蛮,敢为天下先的豪气。

“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以一军之威维系全局。”“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吃得苦、霸得蛮的湘乡人,一旦完成了由山野田夫到职业军人的转变,湘军就变得所向无敌,连俄国的沙皇也不敢轻举妄动,眼看着湘军收复了新疆。“百万湘人十万兵”当湘乡人迈过出巍巍东台、清清涟水,随湘江澎湃而出后似有一种使命促使其迅速成长起来,踩着坚韧的步伐走向全国,湘乡昭忠祠内21335名战役者用鲜血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不辣不革命,无湘不成军”这块注定不安分的土地上,黄公略、毛泽东、陈赓、谭政一个接一个走出湘乡参加革命,经世济用的湘乡人不畏艰险,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用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取的战斗意志和朴素的群众情结跨过高山远路深坑,磨难九天无数,用血性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遥想当年,湘军将士们又要背井离乡奔赴战场,妻子和老母总是会在渡口为他们送行,行囊里总要塞满一包包自家焙制的热乎乎的烘糕和远方吃不到的火焙鱼。”那战场上的捷报连连,是所向披靡的荣耀,还是山高路远的沧桑?一块烘糕,一条熏鱼,带着亲人的望眼欲穿的牵挂,跨过高山大海,走遍东西南北,听尽兵刃交接,浸透思乡泪水。

陌上花开缓缓归,在过去,是古老的湘乡城守候行军打仗的湘军凯旋,而今,是如母亲一般守候出门在外的游子归来。走进湘乡的一条老街、一条小巷,时代的繁华落幕,留下的青石铜板、微雨芭蕉也足以让我们留恋徜徉,去细细体会一座古城的生命。岁月的车轮还在不断向前,湘乡,还会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湘水,湘人,湘情,写意湘乡,写意流年。品读这一本本读不完的文化古籍,古朴厚重,却又耐人寻味。漂泊在外的湘乡人呵,你目光所及之处、梦魂常归之处就是湘乡,永远的湘乡。

猜你喜欢
涟水
十五团血战涟水城七昼夜
血与火的拼搏——涟水保卫战
涟水之子
涟水跫音
浅谈欠发达地区文化如何与旅游相结合
埋下整编七十四师覆灭的种子之战
县委书记一年调整百名干部
王必成孟良崮报了涟水之仇
图说水运
涟水喜遇陈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