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8-11-28 11:13黄白玲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摘 要:现阶段的中国正在朝着“制造强国”的方向实现转型发展,这就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正是转型期间迫切需要的人才力量。本文通过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进行整合与分析,探究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方式与途径,为社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术人才 技能人才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 培育研究

李克强总理在2016和2017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提升服务品质、创新企业品牌,将工匠文化根植于本职工作中,为当代中国培育出更多的专业工匠,打造独属于中国的民族品牌。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其中,通过人才的培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工业与经济的共同进步。

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的产品不断涌入世界,并受到了来自全球各地人们的好评,因为中国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这也是传统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转型迫使中国制造业陷入止步不前的局面之中,技术的更新换代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曾经物美价廉的外贸产品被国外市场扣上了“粗制滥造”的帽子,加之国内人民对本国的产品信心逐渐下降,这就出现了当时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和电饭煲等现象的发生。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大而不强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中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的产能却严重不足,这就无法满足當前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导致制造业出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差等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也对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制造业可以生产产品的局面,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在生产高质量产品方面。

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只局限于生产材料、设备极其工艺流程的转型升级,还涉及到生产人员工作态度、职业精神以及专业技能的升级。制造业在发展中不断追求工艺上的完美与持之以恒,因此,工匠精神便成为了制造业升级的主要核心力量。这种核心的工匠精神促进制造业从粗放型向柔化型的转变,充分利用物联网信息,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产品定制,为产品增加了几分现实意义。在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的路上越走越远,早日在世界市场站稳“中国制造”的脚跟。

(二)促进职业教育软技能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不断发展,工匠已经打破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定义,逐渐形成为当今工厂一线工人、工程师、专项科技研究员以及艺术制造者等专业技能工作者的统称。工匠精神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也对专业技能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工作中追求完美、严谨认真,将职业价值与其实际行为表现紧密相连。工匠精神的培育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职业的品质与态度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这就与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工匠精神通过对完美品质的追求转变为对产品的热爱,职业教育也是同理。通过专业的技术技能教育帮助学生谋求一个满意的职业并根植于此形成热爱,从而在后续的工作中享受其中的乐趣所在。

长久以来,职业教育只强调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育,从而忽视了对职业精神的养成,这就导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就业不稳定,一些专项技术难以实现传承。工匠精神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成为了经济发展与科技研究的根本要求,只有注重专项技能与精神培养两手抓,才能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方式与途径

(一)校园文化为工匠精神的养成提供优良环境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通过文化培养工匠精神,是发扬工匠精神的重要前提保障。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要明确院校的办学理念,找准人才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思路,稳定社会浮躁的发展形心态,杜绝投机取巧等恶劣社会风气的影响。加深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同,置工匠精神于办学理念的首要位置,打造独树一帜的技术人才培养特色。

同时,要注重将校园文化中的物资资源与宝贵的精神财富相结合,重视校园文化长廊内容的选择,可以适当增添一些企业文化以及发展历程等,通过工匠精神的展示,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文化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还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对我国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走进校园开展演讲,传授产品制作的专业技术等内容。职业院校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组织开展相关线下活动,如:辩论赛、演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了解工匠精神,并成为其日后工作所追求的精神

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发展

工匠精神旨在追求产品的最高品质,在制造业中,工匠精神及时其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国家发展,工匠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核心驱动力,由于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工业生产模式产生的制约,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岌岌可危,产品生产的质量关乎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富强。

培育中国工匠精神,就要将追求完美品质作为终极目标,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驱动力,促进中国制造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国民素质,将工匠精神视为社会平等的催化剂,促进社会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三)红色文化加强道德素质培育

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育人们的坚定理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五四精神,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无一不体现了不同时期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其具备的专注、严谨、敬业、创新精神与工匠文化一脉相承。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样要注重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强化,注重其道德素质的培养,为社会主义发展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四)利用现代学徒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作为当代社会工匠精神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育产业与基本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师傅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在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中具有两种身份,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的对象,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师傅工作岗位的学徒,学习专业技术技能实际操作经验的同时,也要注重校园内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理解。现代学徒制的开展继承了工匠精神中的尊师爱徒的教育精神,帮助学徒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从而提高实践操作水平,让学生在社会工作中拥有坚毅的品格,对工作认真负责,从而实现学徒在社会工作岗位中的自我价值。

(五)强化校企合作为工匠精神搭建教育平台

校企合作是當今职业院校盛行的教学模式,学生若要真正理解并具备工匠精神,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与单调,不能局限于模拟的实训环节,要真正走入社会、走入企业、走入岗位,感受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加强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产品质量与服务意识,造成企业规模盲目扩张,制造出一些粗滥制作的产品影响企业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站稳脚跟,直至走向灭亡。

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旨在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企业在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强化工匠精神。通过教育平台的搭建,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传承工匠精神。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的经济与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2] 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11):66-71.

[3] 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4]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作者简介:黄白玲(1982—),女,广西桂林人,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广东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

猜你喜欢
技能人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破解企业技能人才“断层”难题
广西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能人才调查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