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霖
摘 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师一直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入手。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现状制定良好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关的教学导入环节,并且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充分与教师互动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才会高效,才会被学生所接受。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语文课程在学生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贯穿学生学习得始终。正是以为语文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教师才更应该致力于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把握住初中学生过渡时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投入语文学习。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最终目标。教师只有“多管齐下”、“多策并用”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笔者也将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教育为先,分值为后
过去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分值教学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忽略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导致教学走入“误区”,影响高效课堂的开展。新时期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符合学生发展实际,又要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教为先,以分为后,才能够从教学的大方向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新时期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與兴趣培养已经越来越重要。语文教师要正视这两项要求,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知识的魅力,让学生们投入语文学习、爱上语文学习,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当然,教师和学生必须存在良性配合的关系,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相互配合,教学才高效。
二、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认真备课,创新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教学变得更有效,教师必须在授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后续的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和憧憬,在动力的促使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快速提高。导入环节对教师的有很高的要求,导入既不能落俗套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又不能够脱离教材,否则会降低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努力思考,创新思维,在创新与探索的备课过程中,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导入教学环节。笔者在实践中经常采用游戏导入法和情境导入法进行导入教学,效果十分可观。
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设计了“话题会”,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对冬天的见解,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有关的冬天图片与视频,学生们沉浸在了冬天的美景之中。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老舍笔下的冬天,轻而易举就带领学生走入了济南的冬天教学之中。
三、采用多元新式教学方法,营造学习氛围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参与度而且会导致教学效率的直线下降,所以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进行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又趣味的环境,让学生学的舒心、学的开心。教育新形势下有许许多多的新式教学方法出现,其中包括小组合作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等多种方式。教师必须“慧眼识英”,正确认识到各个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并加以应用于语文教学课堂,让新式教学方法与教材发生碰撞,让高效的火花充斥语文教学的课堂。
当然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时必须把握住教学方法的特点,也要把握住教材的特点,相结合才高效。如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自主学习。所以教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极强的讨论意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笔者就会设计有关“阅读解答”的任务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这样会让学生们在几次阅读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通过合作交流感受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效率。
四、完善评价机制,构建线上沟通评价平台
教师要注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来说有着激励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有着反思作用。在评价机制中,要实现多主体和多角度。也就是说,评价的主体并不单单是教师对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是学生对于学生的评价等。在多主体的评价下,学生能够进一步全面的认识自己,教师也能够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的改变。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上沟通评价平台。可以利用数据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总体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线上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学生基础”。
五、结束语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为之努力,更需要教师为之探索。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正处于教育变革的新时期,教师要抓住契机深入变革语文课堂,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构造一个新式、科学、轻松的环境,教学效率才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万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
[2] 谢震;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3] 殷立明;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