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悦
内容摘要:近些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带了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需要面临模式上的转变,从传统的发展方向向适应网络式的发展方向上去转变,所以作为教育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我们关注的新的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教育”的提出和发展无疑使传统的校园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各种新科技和新理念被运用到教育中的现象,教师的教学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需要做出回应。在美国新媒体联盟和学校网络联盟最新联合发布的2017年《地平线报告》中也明确指出面对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工具应用到教学中的现象,亟需重塑教室角色。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与教育的高度融合,需要在其专业发展中适应这种融合,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技能。面对教育领域的高度信息化,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自我发展观必将发生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迎来新的挑战。
一.“互联网+”模式的本质
1.“互联网+”的含义
2012年11月,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到了“互联网+”理念;接着,腾讯马化腾于2013年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三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其实“互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跨界融合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的一个过程,其演进方向是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新形态。
2.“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与教育融合以后产生了很多新的产物,比如微课、慕课、创客和翻转课堂,再比如人工智能也将走进课堂,编程教学和计算机思维得到了重视等,无疑,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后产生了一系列变革,可将“互联网+教育”内涵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课堂的指引者,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第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课堂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第三,教学评价和管理的数据化,教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分析学习者特征和对学习者进行多元评价。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界定有很多,但是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是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价值追求,形成专业信念、养成专业素养、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技能,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自我超越的职业发展过程。“互联网+教育”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转变。第一,教学方式从“灌输”到“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就拿翻转课堂来说,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提前观看视频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在课前已经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低层次学习,到了课上,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针对疑点难点展开谈论和进行延伸性学习,并对学生课前的学习进行评估和辅导。在教学方式上完成了由“知识灌输”向引导学生“交流互动”的转变。第二,教学内容从单纯讲授知识到面向实际问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此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和问题探究式学习。在这一转变中,学生由原来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由原来的独立学习变成了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设计中一直强调学习者分析的重要性,传统课程中教师就算是有这一理念也没办法具体实施,如今大数据已经融入到教育中,教师可以精确的分析出每位学生的学习类型与学习偏好,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精确的推送。大数据完整的记录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2.能力结构要求更加丰富,信息素养亟需提高
信息素养是最具有时代特点的基本素养,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技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具有信息素养的人需明确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何種方式可以获得信息、获得的信息哪些是有价值的以及或得到的信息该如何使用。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加里·金教授在美国“课堂观察应用软件开发会议”上表示,在当今一节50 分钟的哈佛学课堂上,其所产生全部数据大约为5-6G,这相当于传统领域数据累计1000年之和。因此,如何处理这些数据,这显然对教师提出挑战。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需要教师拓展能力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如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统计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迁移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数字化交往能力、数字化教学评价能力、数字化协作能力、促进学生数字化发展等能力。
3.专业学科知识更加具有特色、注重学科知识整合
互联网使学习资源的获得变得十分容易,比如在很多微课和慕课网站中,对于很多知识以及做了很详细和系统的讲解,甚至在这些讲解者中不乏有很多名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再次讲到这样的知识点的重复性和体现价值性,就需要教师结合本校特色、自身经历、教学实践形成一套适合学生的特色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打破分科教学的束缚,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的整合,这也是美国STEM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一种超学科的教育理念。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路径
1.提倡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无时无刻都在更新,学习资源的数量不断庞大,新知识出现的速度总是超过我们学习的速度;与此同时,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每天吸收着新知识,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日通过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在这种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其中对于信息素养的提高也是除了专业学习以外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担负起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角色。
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圈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相互督促,还可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达到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合作中也易于教師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促进共同进步。
2.研发系统化共享性的网络资源,打造信息化的氛围
“共享”和“协作”是“互联网+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互联网和教育的不断融合中,教育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网络上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具体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每个课堂,还是很难将这些资源十分恰当的融入到课程中的,所以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费几倍甚至于更多的时间搜集、整理和制作教育资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而没有时间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反思。大量有效并且系统的教育资源需求与教师有限的时间之间的矛盾凸显,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育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实现教师个体向团体的转变,在专业层面上,建立课程群建设团队以及课程教学团队,强调团队协作,大幅度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在技术层面上,深化专业分工,建立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之间的协作队,发挥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减轻专业教师的技术负担,加大专业与技术之间的融合,促进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在内容层面上,系统科学,打破现阶段网络教育资源零散无章的特征,是教育资源被开发出来以后因其系统性和科学性而更易于被教师运用到真是的课堂当中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容忽视的能力结构扩展内容就是信息技术的提升,其中关于研发系统化共享性的网络资源的过程也可以是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途径并且是十分科学有效的途径,教师参与到这样的网络资源开发中,就获得了一个信息化的氛围,形成了自己信息化发展的朋友圈。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应该采取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如形成信息素养继续教育机制,紧跟时代的步伐,是教师在信息化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
3.成立专业的教师培训团队
教师培训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传统的教师培训已经满足不了新的时代背景对于教师的质量要求。新的教师培训形式即网络在线培训应运而生,这种新的教师培训方式以其高效、灵活、便捷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教育界所推崇。信息化虽然是当今时代的口号,但是对于不同的群体而言,其基础是参差不齐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只是把教师当做“被培训者”而不是“学习者”,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征。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应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思维,让教师充分掌握自主权,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地安排。而这就要求教师培训团队具有十分专业的知识,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师培训那样每次培训由不同的高校承办,前后内容衔接较差。
培训团队应该在最新的教育培训理念的指导下,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主动式等,让作为学习者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在培训内容上,采用基于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培训课程模式,涉及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并与相关专业相结合,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层次上分为基础班、进阶版和高阶班,满足各种层次的教师。在培训效果上,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挖掘信息分析技术对教师的掌握效果进行判断并对培训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一些列工作都是原有的传统教师培训团队所不能够完成的,所以需要打造的培训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在结合未来社会教育发展变革趋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结语
对于一个正在攻读教育学学位硕士的研究生而言,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注重自身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合作和教学反思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现阶段正处于教师职前教育,对新时代背景对教师的各种能力要求应该十分重视。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