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茜
【摘 要】经过了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流传到现在,对于我国而言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理论遗产,这些理论遗产其中有审美的要求等美学方面的问题。而先秦时期则是中国古代声乐理论的重要萌芽时期,声乐审美理论在隋唐时期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直到《唱论》等在宋元的出现,这才最终标志着我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古代;声乐美;理论;发展进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61-01
在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之后,其内涵和理论也变得愈发的丰富起来[1-2]。研究中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发展,也可以让我们对中國古代声乐审美理论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促进中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代代相传。
一、萌芽期:先秦至南北朝
中国的音乐在刚开始繁荣的时期,主要是从先秦时期正式开始的,在这个时候的声乐艺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其开始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包括歌舞之外,其它的雏形也开始出现,比如说唱音乐的出现等;与此同时,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非常多有着高超艺术的歌唱家,比如颇具有代表性的秦青等;对于声乐的审美也开始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均开始论述了声腔美等。
二、发展期:隋唐
中国的音乐文化真正开始辉煌的时期就是在隋唐时期[4-5]。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非常的多,不管是皇室贵族,还是到平民老百姓,都对音乐有着非常大的偏爱。声乐艺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那个时期也出了很多的歌唱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念奴以及周德华等。在声乐审美上,吸取前代对自己观点有帮助的同时,在发展声乐审美上也重新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其对声乐演唱的各种要素,诸如气、声等,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要求这些要素应该和美学的效果达到一致,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声乐审美理论开始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三、形成期:宋元
宋元人在对传统继承方面,始终抱着对有益观点进行吸收,然后在吸收的同时不断发展的观点。比如在行腔的连贯性等方面,沈括认为,在实际进行演唱的时候,应该非常清晰地将所吐出的每一个字吐清楚,并且在声音当中全部融入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演唱的声音更加的流畅。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中,主要基础是以中州的语音为主,然后对北典在进行歌唱时候发出的语言声音韵律进行了总结,对于演唱者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非常清晰地将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将所使用的韵律用得非常情真意切,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对于应该如何在演唱的过程中,吐字更加的清楚和完整,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从而让民族声乐演唱的语言体系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创立,促进了我国声乐语言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四、成熟期:明清
各种各样的声乐专论在明清时期开始逐渐出现,在研究声乐审美上相比之前程度更深,而且在研究范围上也非常的广泛,极大地增强了声乐审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对于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其表现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
第一,对于声音和腔调的美,明清人是非常重视的,在那个时期认为这是对美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中设立的章节有《断腔》等,这些都是其专门进行设立的,主要是想将声腔艺术表现所具有的重要性突显出来。
第二,非常详细和具体地对气息的要求和运用进行了一一的论述。对于气息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可以看到《乐府传声》当中在很多次都对其进行了描述。在进行高音的演唱过程中,在对气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所有的气提到一起,然后声音跟着气一起走,这个时候声音就会非常自然地发出来,明亮的高音发出来自然不费一点力气。
第三,从历代的发展来看,明清是对曲情最为重视的一个朝代,对于演唱过程中用感情去感动别人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在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解明曲意》当中,就指出了演员在演唱过程中的毛病,即,过于看重演唱的技巧,但是对于自己所饰演的人物等情况,还存在着一知半解的情况,同时还指出了“口唱而心不唱……。”而对于曲子是想要表达悲痛,还是想要表达喜悦根本无法分清楚,也就是声音虽然非常好听,但是违背曲词的意思,不但不能够打动别人,同时还会让听众觉得非常乏味无趣。
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在初开始发展的时候,其理论更多的是非常随意的,有着较多的感悟色彩在里面,虽然古代的声乐审美理论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是并不是非常的完整。这需要我们整理古代零散的文字,然后将和其相符合的理论元素整合成一起,对于古人想要表达的内涵进行细致的研究,还有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思想进行细细的品味,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对古代声乐审美理论的发展还有其特征等进行总结,从而形成和现代发展相符合的声乐审美理论体系,为以后历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子翔.中国古代声乐曲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之价值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5(3):116-119.
[2]沈略,徐亚楠.论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6(10):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