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芬
【课程类型】
名著读书笔记写作课
【课程设置】
第一课时:学习“提问的类型和技巧”,了解采访记录的基本格式。
第一课时作业布置: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此处不同于一般采访)。
本课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经验了解:
1.班级学习氛围好,对创意类的写作有 热情。
2.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
3.大部分学生读完了《简·爱》全书,对书中情节、人物个性特征的把握基本准确,但仍可能存在偏差。
第一次作业问题归类:
1.缺乏读者意识,采访目的不明确,采访问题不集中。缺乏“语境四要素”的整体意识。
2.没有用采访提纲先列出问题,导致问答部分与前面的语境设置偏离。部分学生不能抓住矛盾冲突点提问,没有适时追问。
3.采访回答部分主观性强,缺乏前后勾连,缺少紧扣文本的细节。
【教学落点】
掌握“采访式”读书笔记的写作步骤:
1.用“读者、目的、作者、文体”四要素设置“采访式读书笔记”的交际语境;
2.依据目的预设采访问题,用列提纲的方式给问题分层排序。
3.检验问题设置与语境设置是否契合。
【突破方法】
1.抓核心。从“读者意识”入手,明确“目的”与“读者”“采访设问”与“目的”之间的内在 关联。
2.运用学生的读书笔记,用分层对比的方式推进,化抽象为具体。
3.尽量分解出具体的操作步骤,用量表指引学习方向。
【课堂实录】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齐):老师好。
师:请坐。我们班的孩子认真热情带给老师内在的动力,我想分享两个细节。第一个,刚刚看到张育瑄的作业,她对小睿的采访记录进行了详细的批注。她列出了一个提纲,旁边依据不同的要素逐个分析,还有对同学提问的归类,以及对采访记录私密度的思考。第二个,玲玲点评张宇轩同学的作业能够扣住笔记,细致扼要地点评,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老师非常欣赏。那么,我想知道,大家在看采访笔记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挑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告诉我。
生:我选的是小颖这一篇。我感觉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简爱的形象比较不符合原文。记者问简爱“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的回答写得不好。首先,这里写的简爱的性格太过于软弱和犹豫,不敢正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很不符合原文那种独立、自由的形象。第二,记者问“你可以告诉我们你怎么想的吗?”回答是“但是我害怕,害怕伯莎·梅森”,这个回答显得过于懦弱,不像是简爱。第三,书中所描写的简爱为什么放弃罗切斯特的原因,我感觉抓的重点错了。第四点,这一篇采访录整体的语言应用很不熟练。
师:好,请坐。卢琦说第三篇的主要问题是采访回答不符合书中人物个性特征,前两篇呢?比较一下有什么问题。先说你发现的。
生:就是小睿的这一篇,我给他列了一个 提纲。
师:为什么要列提纲呢?
生:这样看他的内容会比较透彻。牧师的提问非常短。第一问是直接提问“为什么会痛苦”,第二问是问他“要不要回去”,是追问,但是第三问又是一个回去,他在重复着同一个问题。可见,小睿的问答是非常自我的。我认为他应该沿着一个问题向下走去,深入地挖掘这个事件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被动地看待这个问题。
师:好,请坐。你的建议是抓住核心问题进行层层追问,咱们班同学眼光精准。那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解决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采访时人物性格的特征不符合原文?这里一部分原因是阅读理解不够细致。还有,为什么小睿的采访记录会出现无层次、缺乏视角的现象呢?一个原因是老师指导不足。第一课时我们只是简单地了解采访记录,学习了提问的类型和技巧,缺乏实践。这节课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现在来看一看这两位同学的采访记录具体有哪些不同。
(屏显)
采访记录
小睿
时间:简爱离开罗切斯特的第一天
地点:教堂
牧师:①可怜的孩子,你在为什么而痛苦?
简爱:我深爱着罗切斯特,可他有一个妻子,我不能做他们之间的第三者。更痛苦的是,罗切斯特欺骗了我,我希望我能在这一段爱中挣脱,所以我离开了他,但我担心他会因寻我而出事,并为了我的出走而伤心。我来此是想向主忏悔我的过错,倾诉我的痛苦,希望主能原谅我。
牧师:②你还爱着他吧?你是否想过回到他 身边?
简爱:是的,我从以前到现在一直爱着他。在知道他的痛苦后,愈发爱着他。我也渴望回到他身邊告诉他我还爱着他,以聊慰他的悲伤,但我不能,主告诉我不能,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能。所以深深陷入痛苦。
牧师:③那你有一天会回到他身边吗?
简爱:不知道,或许有一天会吧!万一哪天他需要我时,我可以作为一个朋友待在他身边。希望主能原谅我对他的旨意的亵渎。
牧师:主会原谅你的,我的孩子,这是一段多么悲痛的过往。
师:先看前面的部分,采访记录正文之前有什么不同?请仔细看。
生:我发现了小睿的语境设置不完整。
师:语境设置不完整。小睿同学缺了哪几个,请你帮他补上。
生:读者、目的。
师:读者,请注意这位同学发言的顺序:放在第一位的是什么?是读者。语境四要素是读者、目的、作者和文体。他刚刚提醒我们第一个要补充的要素是什么?读者。小睿同学在写采访记录之前没有先确定四要素。现在来补问一下小睿,当时你有没有考虑这篇记录的读者是谁?
生:读者没考虑过,目的有考虑过。
师:目的是什么?大家听他说记下来,待会儿我们看看他的目的达到了没有。
生:目的是让牧师了解简爱当时的心路历程,简爱向牧师来抒发自己的情绪。
师:好,请坐。倾诉痛苦,了解心路历程。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没有?
生:没有。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写作的目的由什么而来?小睿说他只想了目的,没有考虑采访笔记的读者是谁,那他的目的是怎么来的?谁发现问 题了?
生:应该要先有读者,然后再设目的。你的文章是给读者看的,所以你的目的应该是针对读者而定。
师:请坐,所以我们要在了解四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在这四个要素当中,哪一个应该放在首要的位置?
生(齐):读者。
师:请做好笔记,读者不同决定目的不同。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玲玲的这一篇,她完成得怎样?来读一下。老师读前面的部分,男孩子读牧师,女生读简爱。我们来看一看她的采访记录——读者、目的、作者、文体,它们的一致性怎么样?情境设置是《简·爱》的26、27章。26章是教堂事件,27章是罗切斯特向简爱讲他过去的经历。玲玲给她自己设定的采访身份是牧师,被采访者简爱,读者希望能知道简爱当时的所思所想。目的,倾听简爱的痛苦,理解简爱当时的内心的挣扎。文体,采访记录。时间,简离开的那一天。地点,教堂。下面我们齐读。
(屏显,生齐读)
伍德牧师:简,你是真的要离开了,对吗?
简:是的,我要离开。
伍德牧师:我曾得知你没有亲人,所以其实你无处可去。那么你要去哪儿,而且你身无分文,你究竟要怎么去?
简:我不知道。我没有想好……但我一定要离开。牧师,我很痛苦,我无法继续在这儿忍受 下去!
伍德牧师:我知道你很痛苦,从你忧愁的面容之中我感受到了你的挣扎。的确,重婚是莫大的罪恶,但你是因为罗切斯特先生欺骗了你而痛苦,还是你认为你无法与他在一起而痛苦?
简:我当然不会因为他欺骗了我而悲伤。我知道他爱我,我也很爱他,而且现在的我比以前更爱他,但是第三者的称号我无法忍受。我知道我走了他会难过,不过离开他是给所有人最好的尊重。我纠结、挣扎,内心中有无数的声音在此起彼伏。我好像是自私的,然而留在他身边我会更无法接受自己。所以我必须离开,必须终结这混乱的一切。
伍德牧师:所以你们之间的障碍不是罗切斯特的妻子,是重婚的罪名。你是在为自己也是在为罗切斯特先生,是吗?
简:或许吧,但我真的爱他,我不想自己变得自私自利,可是我做不到继续留在他和伯莎身边。我要走了。谢谢你,牧师。时间会冲淡这一切的。
伍德牧师:好的,再见,希望你不会违背自己的内心。
师:现在来思考,玲玲的目的是“倾听简爱的痛苦,理解简爱当时内心的挣扎”,达到这个目的没有?认为达到的同学举手。(学生举手)这么少。其他人都认为没达到?我想找一个认为没达到目的的人来发言。
生:没达到的原因是,首先,“倾听简爱的痛苦”,如果从一个牧师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地方倾听是有,可是倾听得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同时,作为一个牧师,应该对简爱当时的心情有一定的疏解和缓解的作用,可是采访里似乎也没有一些鼓励她的言词。其次,“理解简爱当时内心的挣扎”,我个人对“挣扎”这个词的理解应该是内心情感的一些变化,或者说她对罗切斯特的情感是一种纠结的感情,但玲玲的设问是选择性的,我感觉做到“理解”的话,还是有欠缺。
师:“理解”有欠缺。好,请坐。他的发言大家认同吗?
生:认同。
师:玲玲的这份有不足,但她对简爱痛苦的挖掘、提问的层次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也就是比较好地达成了她的目的。我们来看看她怎么做到的。请玲玲说。
生:痛苦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在牧师这三个问题之后,简爱的回答。她有讲她自己的痛苦,她的痛苦是第三者的称号,而且她认为他虽然很爱她,她也不想走,但如果不走的話,简爱会更无法接受她自己,我觉得这就是她的挣扎,也是她的痛苦。我的提问也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师:好,请坐。玲玲的这份采访,在目的达成度上——倾听简爱痛苦的方面,比较好地达成了。好,那我们现在来思考,较好地达成目的的前提是什么?她前面设定的读者是谁啊?
生:希望了解简爱当时痛苦挣扎、所感所想的人。
师:是的。读者决定目的,目的决定设问,角色也要与之相符。玲玲比较好地关注了四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我们来看这个表格。
(屏显表格)
《简爱》采访式读书笔记
交际语境写作指标
读者 目的 角色
(采访者) 体式
罗切斯特;
桑菲尔德庄园中的人;
有《简·爱》这本书的共同阅读经历但此处存疑的同伴;
知道简爱这个人物但没有读过《简·爱》一书的人;
老师;
《21世纪新女性报》读者…… 理解
人物;
传播
信息;
分享
体验;
劝说
议论。 牧师;
海伦;
母亲;
英格拉姆;
阿黛勒;
菲尔法克斯太太;
黛安娜;
60岁的罗切斯特;
简爱的孩子;
《21世纪新女性报》记者
…… 对话;
采访记录;
(相对私密
公开问答)
……
师:这次是相对开放的情境写作,作者的身份大家选择得非常多。咱们班同学在作业中呈现出十种角色的设定。那么读者不同,必然带来目的和角色的设定有所不同。我们现在来连连看。假如这份采访记录是给罗切斯特看的,读者是罗切斯特,目的就应该是?
生:“理解简爱为什么这样做”。
师:那么,可以选取哪个角色来采访呢?
生:牧师。
師:如果是牧师这个角色,那么牧师跟简爱之间谈话相对来说是怎么样?是公开的还是私 密的?
生:私密的。
师:对,相对私密的。为了达到目的,在角色的选择上,我们首选是牧师,他们信奉基督,忏悔时会说真话。还有个人是可以选的——菲尔法克斯太太。正所谓“仆人眼中无主人”,她对罗切斯特的了解更丰富,更真实立体。这是一种选择,进入书中以“局内人”的角色体验。还有另外一种,小颖同学是用自己的自然身份写的,我们来看看。请看第三段,我们帮她把语境设置部分完善一下。假如读者确定为《21世纪新女性报》的读者,那么目的是什么?
生:全面地了解,传播信息。
师:好,这时候我们设定的身份就是?
生:记者。
师:既然是公开发行的报纸,那么这个采访相对来说公开一点。在采访式读书笔记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先设定好语境。四要素中,读者是核心。依据读者来设定目的和自己的提问,其中提问的时候最好用列提纲的方式来先梳理一下。下面请看学案,依据刚才所学完善采访记录。你可以帮小颖改一下,也可以选一篇你们组同学的来改一改,现在开始。
(屏显)
采访记录
小颖
情景:《简·爱》第26-27章
采访者身份(作者):《21世纪新女性报》记者
被采访者:简爱
读者:《21世纪新女性报》读者
目的:让21世纪的《简·爱》读者们全面了解简爱情感受创时的心路历程。
文体:采访记录
时间:2018年10月18日
记者:简爱女士你好,21世纪的女性对你的人生经历很感兴趣,认为你是女性主义的杰出代表,想找个机会向你学习学习,但也存在一些疑问想请你给我们讲讲,可以吗?
简爱:哦,当然可以,过去这么久了,有些我也不在意说出来了。
记者:你最痛苦的时候是海伦去世的时候吧,她在最后给了你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简爱:我童年很痛苦,你知道的,我常常不服气,我的性格,就像里德舅妈说的那样,不好,对吧?但是海伦让我知道有时候爱和仁慈会比反抗更有用,能省掉很多麻烦。
记者:当然是这样,但是你在罗切斯特先生的事败露以后并没有体现你的爱与仁慈呀?
简爱:是。
记者:你可以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的吗?
简爱:我很爱他,其实当时我就原谅了他,但是我害怕,害怕与伯莎住在一块,害怕她随时都会下楼来,把我撕成碎片,用火烤化。甚至害怕罗切斯特的爱,会给我,或者给他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更何况这样不就显得我是个懦弱的女人了吗?所以我选择坚定地走了。
记者:这样做,你会不会显得太过绝情?毕竟罗切斯特先生是爱你的呀?
简爱:我也爱他,但我不能不爱我自己。虽然我的骨里已经注入了爱和仁慈,但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站起来反抗的。所以,我走,也是为他好。
记者:你真的那么果断吗?你就没有舍不得的,比如阿黛勒?
简爱:我对不起她,我没能在离开的时候再抱抱她。她很聪明,也很可爱,是我教过的孩子里,最喜欢的那一个。
记者:谢谢,谢谢简小姐为我们解答了这么多问题,你的故事会传遍大江南北,谢谢你帮助21世纪的女性寻找自己的定位!
(生自主学习8分钟)
师:老师不忍心打断你们,有两个细节让我感觉非常好。第一,有不同的组都来问我,“老师我这样理解对吗”?对,你把它写下来就好。第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已经帮其他同学理出了新的提纲,我们来听一听。有两个组修改对象一样,我们先请他们来。玲玲这组改小颖的这份,派个代表来解说。好,有请。
生:首先修改“目的”。
师:它的读者是谁?
生:是《21世纪新女性报》的读者,所以说读者是想从这个报纸里面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阅读和自己之间建立联系。比如,想找到自己如何在受挫之后站起来。
师:目的改成“由简爱的成长促进现代女性的心灵成长”。
生:对,这才是阅读报纸的目的。
师:好,再看提问。
生:提问这样写是因为“从经历见性格,由性格评做法”。先直接提问人生的经历,然后再问出性格,性格包括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还有觉得写得不好的一点,“我的性格就像里德舅妈说的那样”,我觉得不对。
师:先不看回答,继续说你的问题。
生:第一,追问应该紧扣目的,让读者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第二,追问应该有层次。简爱作为19世纪的女性,在当时的情境下选择离开,意味着什么?现代女性也可能面临这样的矛盾,爱而不能,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分析、选择?自己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到别人?可以这样逐渐展开,达成目的。最后对新女性如何独立的建议和想法,就是总结。这是我们组的提纲。
师:他们组的修订提纲中,读者跟目的、目的和问题设置之间的匹配比较一致。好,下一组。你们的读者也是21世纪的,对吧?
生:对,但目的是不一样的。既然它的读者是报纸的阅读者,那么这个阅读者的目的当然就是帮助自己去克服成长中的困难,或者说是明白“女性需要有尊严”之类的道理。我们组改了几个问题,我们觉得在第二问“你最痛苦的时候是海伦去世的时候,她在最后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呢?”这里不太合适。
师:怎么改?
生:我们改成了“海伦这个人对你整个人生观的影响”。然后把下面的一个问题改成了“海伦对你的影响,对后来你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又有什么影响呢?”
师:由前一个问题引申爱情观的影响是吗?
生:是的。
师:人生观、爱情观,设问到这里为止还是紧扣你的目的。请坐。接下来应该有一个,刚才那组讲到了应该对这份报纸的读者有一个回应,即对于现代女性的建议和期望。其实,小颖同学在和老师交流后,已经修改了采访记录,大家可以看看。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很开心,我希望对于采访式读书笔记的写作,我们一起可以有更多的思考。作业是请你对照量表修改自己的采访记录,有要求的,看量表第二栏,谁来评?读者评。如果有可能,请找真实的;如果没有可能,找一个仿真的来给你评一评写的怎么样。如果读者评跟自评之间有落差,请继续修改,也可以来找我,好吗?感谢大家,好,下课。
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学生作品】
采访记录(修改版)
小颖
情境:《简·爱》第26-27章
采访者身份(作者):《21世纪新女性报》记者
被采访者:简爱
读者:《21世纪新女性报》&《简·爱》读者
目的:让《21世纪新女性报》的女性读者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简爱面对挫折是如何站起来的。
文体:采访记录
时间:2018年10月18日
记者:简爱女士你好,21世纪的女性对你的人生经历很感兴趣,认为你是女性主义的杰出代表,想找个机会向你学习学习,但也存在一些疑问想请你给我们讲讲,可以吗?
简爱:哦,当然可以,过去这么久了,有些我也不在意说出来了。
记者:你最痛苦的时候是海伦去世的时候吧,她在最后给了你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简爱:我童年很痛苦,你知道的,我常常不服气,我的性格,就像里德舅妈说的那样……呃,不好,对吧?而且我常常自卑,直到海伦离开我,我开始镇定下来了,开始不那么自卑,因为谭波尔小姐让我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反抗”这种东西不是每时每刻都用得到的。是海伦让我知道有时候爱和仁慈会比反抗更有用,能省掉很多麻烦。
记者:当然是这样,但是你在罗切斯特先生的事败露以后并没有体现你的爱与仁慈呀?
简爱:是……
记者:你可以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的吗?
简爱:我很爱他,其实当时我就原谅了他,但是我害怕,害怕与伯莎住在一块,害怕她随时都会下楼来,把我撕成碎片,用火烤化。甚至害怕罗切斯特的爱,会给我,或者他带来不可预测的灾难。更何况这样不就显得我是个懦弱的女人了吗?
记者:这样做你会不会太过绝情?毕竟罗切斯特先生是爱你的呀?
简爱:我也爱他,但我不能不爱我自己,虽然我的骨子里已经注入了爱和仁慈,但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站起来反抗的。所以,我走,也是为他好。
记者:你那么爱她,离开的时候很痛苦吧?你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吗?
简爱:那是当然的,一路上我极力让自己不感到痛苦,尽管依旧过着一塌糊涂的生活!但是我认识了黛安娜,她与海伦不同,她与我一样热爱自由,我们产生了共鸣。她让我看开了很多,女人不用男人的臂弯,照样过得很踏实!
记者:看来你内心舒坦了许多,因为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对于以前的生活,你是厌弃还是怀念?
简爱:毋庸置疑,我还爱他,你们知道的,所以我后面又回去了。
记者:你为什么回去呢?或者,是什么支撑着你回去的?
简爱:曾经,罗切斯特在我的梦里呼唤我,梦里的他缺了只手臂,瞎了双眼,身无分文地呼唤我,我才意识到我有多爱他。我想,每个女人不管有多自立,或者多有自尊,总会有自己内心柔软的部分。很遗憾,罗切斯特正中了我的软处,就是爱情,我没有办法拒绝他。这个世界确实需要理性,但是没有情,世界也只会是个多边方体。我想我看透了爱情的真正定义,那就是彼此都身无分文的时候仍然不离不弃。
记者:是的,我想一个人的阅历和认知很重要,有时候经历了,或者认识了,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我想读者们也是这样,她们希望通过你的故事来认识自我,你有什么建议给她们吗?
简爱:平等。平等是永恒的标准,不要害怕反抗,也不要过于爱与仁慈。可以爱,但不要忘了 自爱。
记者:好的,谢谢简小姐为我们解答了这么多问题,谢谢你帮助21世纪的女性寻找自己的定位!
附录:
“采访式”读书笔记写作评价量表
学习任务: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分
值 自
评 读
者
评 师
评
语
境
设
置 有明确的“读者意识” 2
能依据读者确立采访“目的” 2
能依据读者、目的选择合适的“角色身份”(作者) 2
文体符合表达需要
(私密度、公众交流) 2
问
题
设
置 能夠围绕读者、采访目的提出主要问题 2
熟悉文本具体情境 2
问题设置有层次,具有引导性 2
能进行适当的追问 2
采访
记录
(回答部分)
回答符合人物个性特征 2
能够联系书中内容前后勾连 2
能够紧扣文本发掘细节 2
情感体验合乎逻辑 2
总评 其
他
意
见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化实践探(2018YQJK088)的部分研究成果〕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