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2014—2018)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题分析与对策

2018-11-28 03:0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罗文平吴瑞云
新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学类现代文考查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 罗文平 吴瑞云

高考是我国关注度最高的考试之一,阅读又是高考语文学科的一个重点,所以,研究高考中阅读命题的特点及其趋势对于考生备考以及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近五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情况做一分析,以期管中窥豹,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阅读题分析

1.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阅读题统计分析。

(1)近五年各类阅读题的字数比较。

从表中可看出,2014—2016年高考阅读题的阅读量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高考开始,由于取消了选做题,虽然单篇阅读题的篇幅有所缩减,但整体的阅读量大幅增加,结合考试大纲中题量的增加,很明显,高考语文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2)近五年各类阅读题考查的能力层级比较。

表2 2014—2018年高考语文阅读题考查的能力层级统计

从纵向来看,历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层次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说明高考注重基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能力是应该具备的,而且通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从横向来看,在理解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方面的考查比重增加明显。这说明高考在关注基础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更高层次的能力考查进行人才选拔。

(3)近五年阅读试题题型比较(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表3 2014—2018年阅读试题题型比较(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就每套试卷来说,文学类文本的主客观题大体保持稳定,但都有所微调。全国卷的主观题稍有减少,但也比客观题多;北京卷的主客观题走向均衡;江苏卷、山东卷的主客观题比例基本不变,而且完全倾向于考主观题。2018年高考,山东使用全国卷,与以往变化较大。所以,综合全国卷和地方卷来看,文学类文本主观题占主体,而且还有不断加大主观题考查力度的趋势。

(4)近五年阅读题分值比较(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表4 2014—2018年阅读试题分值比较(以文学类文本为例)

从以上分值比较可以看出,在文学类阅读方面,全国卷基本保持了稳定,由于考虑到考查的广泛性,分值在降低,题分分配到了别的题型中,相反,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卷,文学类阅读分值有所增加,并且基本保持了稳定。

2.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阅读题特点及趋势。

(1)特点。比较近五年高考全国卷阅读题,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阅读目标指向学科素养,注重学生品德修养。虽然语文核心素养直到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标才正式提出,但在语文素养的某些方面早已成为语文界的共识,比如注重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审美能力培养、注重思维品质提升等。而且,这些方面在考试大纲中也有所反映,所以,高考阅读题都是围绕着学科素养来命题的。比如,几乎每一类阅读文本的题目中都有对于语言的理解、分析类问题(虽然这类题目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但在阅读题中仍然涉及,足以反映对这方面的重视。在对诗词的考查中,一般都有鉴赏类题目,这是针对审美鉴赏能力而设的。每年的阅读题都要考一篇论述类文章,这主要是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考查内容和目标在新旧课标和历年的考试大纲中都有相应的规定,而高考阅读题只是这些规定的具体体现。

我国语文教育有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这不仅是历次语文课标的规定,也被自觉地运用到了教学中,高考命题依然在为此努力,从近五年的高考阅读内容中能证明这点。比如,现代文阅读部分,所选名人的传记,他们或者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操,或者有着无私的品质;在文学类阅读中,文章的主人公也都有着独特的个人品质,值得人们学习。这也使得学生在阅读、做题中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还包括在实用类阅读等方面,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阅读内容立足本土文化,与学生生活还有一定距离。从高考阅读的内容可以看出,高考阅读题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的,从近五年约二十篇现代文阅读中,只有两到三篇涉及国外的人或物,其余的都是国内的人物、事件。这些文章往往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尤其富有中国文化内涵。因为像高考这种重大的国家考试,以本国文化为主,不仅是一种国家自尊心的象征,而且对高中语文教学是一种鲜明的导向。

近五年的高考阅读题,就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说,距离是比较远的。古代自不必说,即使是反映现代中国人的故事的文章,与当下学生在时代方面的差距、年龄方面的差距、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距都是较大的。可以断言,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学生是不会主动去读这类文章的。比如,论述类文章中,介绍悲剧的、阐述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的、介绍气候争议的,等等。即使是可读性较强的文学类文章,反映的生活都在学生看来是遥不可及的,学生都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他们阅读时就不能激起共鸣,也就不可能产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类型以传记题材为主,辅以小说样式。2014—2017年高考阅读题中,现代文和文言文的篇数约为16篇,传记就有6篇,占37.5%,可见,分量是很重的。究其原因,可能命题人觉得传记相对更有吸引力,而且,名人传记也能起到较好的道德教化作用。“选考模式不仅没有达到尊重考生选择性的初衷,还带来了教学上的功利化:将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局限于传记,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1]另外就是一些知识性的介绍,这在论述类文章方面表现较明显,比如关于悲剧的讨论、关于宋代信用的特征与影响的介绍、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气候争议等。从文章体裁来看,以小说为主,也是因为它更具吸引力,也更好把握。从中也看出,高考阅读题涉及的文体相对较窄,这与平时语文阅读训练的要求不是很契合,也容易把师生误导到少数几种文体的训练中。

④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考查,对探究能力关注不够。历年的高考大纲都规定了要考查的能力层级,涉及阅读方面的主要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是一个能力由低到高的层级,每一个能力层级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也不意味着在考试中要平均用力,根据不同考试目的,考查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从主客观题的分布来看也能反映这个特点:必考题中以客观题为主,这照顾了大多考生的水平;选考题以主观题为主,这又形成了一定的区分度。像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考查的能力层级应侧重于中等偏上的位置,这在表4中也有所反映。尤其是鉴赏评价能力比重的大幅增加,更表现出了这样的趋势。同时,识记能力虽然处于最底层,但也不可缺少,所以每年高考阅读题中都有一题。但是,探究能力方面只有一题,有时甚至没有,这又令人感到些许遗憾。在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背景下,探究能力就是创造性的一种体现,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应该大力加强的,所以,高考还需在这方面加大引导的力度。“而目前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多在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方面设置题目,在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2]

(2)趋势。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高考阅读的趋势做出以下几点预判。首先,阅读的内容将不断拓展。未来的人才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获取广博的知识,高考也将对学生知识量的广度进行考查,并以此起到引导作用。其次,阅读的能力要求将不断提升。随着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高考也将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相应的阅读题也将会有所反映。再次,将更注重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知识学来是为了运用的,只有能运用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这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更要在阅读中运用知识。最后,将更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查。高考是为未来选拔优秀人才,未来的优秀人才必然是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高考阅读题将加大对创新能力考查的力度。

二、研讨与对策

我们研究高考阅读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分,更主要的是为了完善考试,为了发挥高考的“良性指挥棒”作用。为此,我们从阅读命题和阅读教学两个视角进行研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从阅读命题的视角。

(1)选文应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高考语文无疑应以我国的本土文化为主,既有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又有新时代特色的优秀文化,是属于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创造。但又不应只是我国的文化,因为在当代,文化已具有了世界意义,应该是兼容并蓄的,这就需要阅读命题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生命力旺盛的文化,只有在这样的文化孕育下的人才是更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所以,高考阅读内容应适度增加一些国外的优秀文章,考查一些国外的优秀文化知识。这既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又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因为未来的人才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人才应该具有全球视野。“阅读测试中还是要拓展阅读材料选择的视野,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广泛选择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既能达到阅读测试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又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3]

(2)选文应更注重学生兴趣,应和学生的生活结合。研究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会更投入地阅读,能激发起更大潜力。为此,高考阅读题应契合学生的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最好水平。对比近五年的阅读内容,却鲜有此类考题,学生只能硬着头皮为考试而阅读,这不应是我们所期待的状况。另外,在高考阅读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学生不易理解,增加了阅读中不必要的麻烦,对学生考试造成不利影响。高考阅读命题应结合新时代特点,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使他们对阅读内容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以上正反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专家对这个问题的一致性认识:阅读文本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4]这样,在问题的设计中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更高层级的能力的考查上。

(3)合理安排不同能力的比重。目前,高考阅读题对学生能力层级的考查总体是合适的,即以学生的中等能力为主,适当增加更高能力的考查比重。需要指出的是,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仍感不足。高考阅读题应适当增加一些低难度或是中等难度的探究类题目,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了解学生未来创造潜力的需要。这也能为阅读教学指示方向,使得教师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4)加强知识运用能力考查。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为此,高考阅读也应特别关注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上,近几年,在分析综合能力方面的比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鉴赏评价能力的比重有明显增加,这是值得肯定的趋势,说明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得到加强。在今后的高考阅读命题中,还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考虑如何优化问题的设计,如何使这些能力层级形成一个合理的梯度,以便更明晰地区分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差异。

2.从阅读教学的视角。

高考阅读题是高中语文课标以及考试大纲对语文阅读要求的具体体现,其中隐含的信息将会向阅读教学实践传导,那么,阅读教学应该如何积极应对呢?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创造性。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主要由教师讲授阅读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收效甚微,只有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意义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对话的方式,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间的对话等,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并充分进行表达,这个过程就是锻炼阅读能力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视域融合,使他们的阅读视野得以扩大并提升。同时,教师也应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而创造性就在这其中得以孕育。“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不再追求整齐划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思维的创造性。”[5]

(2)加强阅读体验,养成阅读习惯。阅读是一种语用实践,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也是情感参与、思维运作的过程。在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体验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感,包括情感的愉悦、理智的收获,才能激发学生更强的阅读热情,更投入地进行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课堂就是学生享受阅读的殿堂,要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既是扩大阅读视野的要求,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要求。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长期坚持,就形成了阅读习惯,而这是阅读能力提升的最有力保证。“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阅读活动延展至课堂之外,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设创意写作交流会、读书报告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将阅读体验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6]

(3)加强方法指导,提升阅读品味。阅读是有方法的,好的阅读方法将使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不懂阅读方法,一味地死读书,还可能适得其反。为此,教师应在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几种基本的、常用的阅读方法,就能在阅读中加以尝试,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运用中就会熟能生巧,为学生的阅读带来更多收获、更多乐趣,这也是形成学生阅读良性循环的基础。除了阅读方法,教师还应在阅读内容上进行引导,有时还需适度点拨,使学生的阅读触角向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延伸。当学生的阅读是以经典作品为主,而且以阅读经典作品为乐的时候,学生的阅读品味也就有了质的提升,这也是阅读教学成功之时。

高考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每年的高考阅读题也是万众瞩目的对象,通过近五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分析,我们对高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其趋势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这对今后的阅读命题和阅读教学都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文学类现代文考查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文学类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