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茂
紫砂器是陶器的一个分支,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紫砂壶是紫砂器中的一类,最盛名的出自宜兴。
宜兴紫砂壶的始创者是明代的一位僧人——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载:“金沙寺(在宜兴湖父镇西南)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后来,书僮供春窃学了僧人的技术,将其传承下来——《阳羡茗壶系•正始》载:“供春,学宪吴颐山公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伪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供春不仅好学,也很勤奋,经其不断探索,制壶水平日益精湛,终成名家。《宜兴县志》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薄而坚。负有盛名。所制‘树瘿砂壶’为世所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供春之后,紫砂壶匠人辈出,并特别注重其造型和装饰艺术的创新。以《阳羡茗壶系》所举就有:
董翰,始造菱花式,已殚工巧;
赵梁,多提梁式,亦有传为名良者;
李茂林,制小圆式,妍在朴致中,允属名玩;
时大彬,或淘土,或杂砜砂土,诸款具足,诸土色亦具足,不务妍媚,而朴雅紧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作小壶,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李仲芳,为高足第一,制度渐趋文巧,……后入金坛,卒以文巧相竞;
徐友泉,变化式土,仿古尊罍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有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垂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诸款。泥色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诸名。种种变异,妙出心裁;
欧正春,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
邵文金,仿时大汉方独绝;
陈用卿,与时同工,而年会俱后。……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饬。款仿钟太傅贴意,落墨拙,落刀工;
陈仲美,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叠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蔓,不可思议;
沈君用,不尚正方圆,而笋缝不苟丝发。配土之妙,色象天错,金石同紧,自幼知名;
沈子澈,尝为人制菱花壶,铭之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
陈辰,工镌壶款,近人多假手焉,亦陶家之中书君也。
宜兴的制壶名匠们,“各有心法”,各自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探索积累的工艺技术制壶,造型百样,装饰百出,丰富多变,使紫砂成了华夏名器。
宜兴的紫砂泥料很特别,入窑后会产生窑变,《阳羡茗壶系》载:
嫩泥,出赵庄山,以和一切色,上乃粘脂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
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老泥,出团山,陶则白砂星星,按若珠琲,以天青、石黄和之,成浅深古色。
制壶名匠们,在熟谙了泥料的性能之后,刻意利用窑变的特性,以求“入窑一陶,出窑千变,举世无双”的艺术效果。窑变虽然未知、不可控,但聪明的匠人们还是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对窑变的大方向还是有所控制的,只是不能控制细微之处。可控的大方向使得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预计方案来掌握壶的总体装饰效果,不可控的细微之处就让手中之壶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有的匠人还摸索出将多种陶泥糅和使用的工艺技术,制造出美轮美奂的色纹和肌理纹。以泥之本色,造万千变化,呈天然之美,制壶匠人们以窑变求变,匠心独运。
至清代,宜兴开始为皇家贵族服务,制御用器。一切仅尊意旨。
新中国成立后,制陶工作者们,一边承传统,一边搞创新,恢复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品种,创新了近千种新产品。
紫砂壶的造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几何形制(俗称光货)——以点、线、面为要素,用几何线条装饰壶体。圆器要求达到圆、稳、匀、正,圆中寓方,柔中含刚,珠圆玉润中要有变化。方器以长短不同的直线和平面组成,讲究方中寓圆,要求线、面挺括匀正,轮廓线条分明。
2、自然形制(俗称花货)——以雕塑技法仿自然之物(动物、植物)的形态,以既能达到预设的仿生艺术效果,又不影响壶的实用功能为准则,在壶体上堆雕捏塑各种花枝果叶,并将自然物态变化为壶的部件(嘴、把、的子)。如鱼化龙壶、龙头八卦壶、竹段壶、梅桩壶、三友(松、竹、梅)壶、瓜果壶、玉蝶壶等。
3、筋纹形制(又称筋囊货。宜兴方言称瓜棱、花瓣等曲面形态为“筋囊”。“筋”,指壶体上的纵向线条,可直可曲。“囊”,是指线条勒成的曲面,可凸可凹。凹者为“筋勒”,凸者为“囊括”。)——将各种花卉变形,使之形态规则化、图案化。“一般以圆货壶式为基本形,在它的俯视面上依一定的方式或比例划分成若干等分,再用相应的曲线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平面图案,以平面图的凹凸轮廓为出发点,向壶体的立面延伸。从钮、盖、颈、腹至底,上下映衬、内外呼应、比例准确、深浅合度,通体形成筋凸囊凹的纹饰布局。这种壶要求纹理清晰、均匀饱满、口盖严密、八面通转”。如菊花壶,葵花壶、荷花壶、菱花壶、海棠花壶、梅花壶等。
装饰技法有:1、陶刻(在坯体上雕刻纹饰),2、印纹(借鉴于青铜器,采用“印板”、“印章”在壶体上模压纹饰进行装饰)。3、贴花(将用坯体本色泥料捏塑好的装饰件,黏贴于壶体。多用于花货的壶身、盖、把、颈等部位),4、绞泥,5、胎中加沙(将生砂、熟料加工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用作装饰紫砂壶的原料。直接掺入泥料的叫做“调砂”,撒在泥胎上面嵌入胎中的叫做“铺砂”。成品仿佛缀满群星),6、包锡(将吉祥纹饰制成锡片镶嵌在壶体上),7、描金(在壶体上用金水描绘纹饰),8、镶嵌(在坯体上按照设计好的图形,刻出燕尾形凹槽,烧制完成后,将金银丝嵌入槽内,压紧后打磨平),9、雕塑(在坯体上做出浮雕、圆雕、透雕的艺术效果),10、磨光(用磨料打磨壶体使之表面光滑),11、彩绘(用颜料在坯体上绘画,清中期较为流行)等。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之所以能不断出新,是因为从古至今的匠人们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所处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要求,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不断深入现实生活,观察、思考、发掘、创新的结果。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都那么富有个性,是因为“壶如其人”,不同的生活境遇,不同的学养累积,使得每位匠人有着不同的精神追求。不同的精神追求,决定了每个人的艺术主张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感悟事物的方法不同,壶随心出,内心的活动不同,出手的壶便不同。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制壶匠人,百种人出百样壶,这就是紫砂壶为什么会随时代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艺术个性所在。
我一直主张艺术当随时代,要反映当代精神。我创作的紫砂壶在工艺技术上是承传统的,但在造型和装饰内容方面是随时代的。在造型方面,无论是几何形制、自然形制还是筋纹形制,都可以从当代生活中发掘出可以用以创新的东西,因为大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呈现出新的东西;在装饰内容方面,亦可以从当代生活中感悟出可以表达的新内容,因为不同时代人类的现实生活是不同的,只要你善于发现,并从中有所感悟,就能发掘出可以用于装饰壶体的新内容。
我采用全手工制壶,追求淳朴、率真之美,体现在师法传统和师法自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呈现出将心灵感悟与紫砂艺术融为一体后焕发出来的独特韵味,因此,我所设计制作的作品颇受壶艺爱好者的喜爱,并屡次获各类奖项。众多奖项中,我最看重在“第十二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活动江苏省总决选活动”中荣获的“江苏省优秀艺术指导老师”奖,因为它证明我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紫砂壶制作艺人,而且是一位好的承上启下的老师。我将为宜兴紫砂壶的发展流传努力,不愧对“德艺双馨”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