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琴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江苏如东 22640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或者虚拟的情境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到提出问题,再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应有的锻炼,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在多媒体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来创设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以推动学生的有效学习。
情境教学有悠久的历史,很多教师对情境有深刻的认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情境是“花架子”,华而不实,他们认为在情境上花费时间是一种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正视数学情境的教学价值,要让教师对情境有广泛的认可,这样才能促进情境的创设和数学课堂的展开。
情境教学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除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利用情境的诸多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学“认识正比例”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给学生出示两个相关联的变量,然后让学生分析数据,发现这两个变量的每一组数据总是保持比值不变,进而揭示正比例的意义,学生的数学学习只能停留在机械模仿上,因为他们无法跳出数的规律去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无法理解正比例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如往一个圆柱体的杯子中倒水,利用多媒体将动态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表象认识到“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联系的变量”,然后从数据分析开始,到分析比值代表什么含义,学生自然会认识到每一组体积与高度的比值都等于杯子的底面积,结合杯子是圆柱体的,学生对于这两个量之间应该保持比值不变就有了深度的认同感。
除了激发兴趣,提供学生理解和挖掘知识的现实背景,搭建学生数学理解的阶梯之外,数学情境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都是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数学情境的原因。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新技术的推进,教育教学也必然出现更多的变化,必然与这些新鲜事物发生更为深入的融合。
通过游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的情境简单而富有实效,但是也有诸多的制约因素,有的时候耗费了过多的时间,有的时候达不到预设的效果。而新媒体的出现让情境的创设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了图像、声音等要素,让学生的发现更多元[1]。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教材中创设的是一个野营情境:两个好朋友一起野餐,在餐布上有四个苹果、两瓶水和一个大蛋糕。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他们应该怎么公平地分这些食物。在平均分的时候,给学生以这些图片为依托,很快找到了苹果和矿泉水的分法,在面对蛋糕的时候,学生想到的是平均分,那么怎样来平均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借助图像,教学得以展开,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区别,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蛋糕可以分成两个二分之一块,还可以将蛋糕抽象成一个圆形,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实物到图像,再抽象出概念来。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新媒体和新技术在情境创设中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2]。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段视频剪辑出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将一些现成的微课用作课堂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微课之后展开交流,看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在哪里,以此引入课堂学习。这样多样的选择让教学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学生的学习也因为这些新媒体的加入而便捷了许多。
新技术的出现让教学情境创设有了更多的选择,在预设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新技术和新媒体对于教学的支撑作用,要促进新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技术和硬件为课堂教学服务,展现出技术的魅力来。
传统的情境在激趣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情境的创设比较费时费力,甚至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技术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只要运用得法,不但可以保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绕开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干扰。
例如,在“认识平均数”的教学中,教材中提供的情境是套圈游戏,然后给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发现人数不相等比赛就不公平的规律,并由此展开探索。在审视这个情境的时候,不少教师觉得情境的形式感很强,但学生缺乏参与性,这可能导致学生的课堂投入不足,所以很多教师尝试将情境图换成实际操作,让学生实际参与游戏,得出相关的数据。但是在简单的尝试之后,教师们发现这个方法不可取,在游戏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无法掌控,而且游戏中的数据也是不可控的,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学生得出的数据让学生难以计算出平均数来。在遭遇这些困难之后,有可能教师就退却了,回到原来的情境中。其实利用新技术可以实现“鱼和熊掌”的兼得。笔者在教学中设计利用多媒体进行的飞镖游戏,选择男生和女生来进行比赛,让他们轮流上场,并在课件中预设好数据,因为总成绩的此起彼伏,所以学生很关注比赛的胜负。在得到需要的数据之后,以飞镖用尽的理由叫停了比赛,失败的一方自然不甘心,他们发现自己参与的人数少一个,所以觉得用比较总成绩的方法不公平。由这个矛盾出发,学生逐步探索到“用平均数来反映出一列数据的总体水平”更科学,这样的情境拉开了学生的探索之旅。
情境的功能应该是多样的、丰富的,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层次,有深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来实现深入教学。
例如,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创设一个寻宝情境,让学生以一个点为中心,利用得到的信息来寻宝。学生根据提示,发现“宝物在离你3米的距离”有无数的可能,将这些点结合起来,应该是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而“宝物在你的东北方向”也有无数的可能,因为距离未知,所以宝物可能在一条射线上。结合这两点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两个图像,学生得到的启发就是“可以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一个位置”。而在之后的学习中,因为同一个区域中的方向描述相同,所以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提出了要在大方向上加上角度这个因素。
因为情境的丰富,学生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而在表象的支撑下,学生能够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出精确确定位置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推动了学生数学认识的前行,而学生的领悟的起源正是情境。
总之,新媒体和新技术为情境创设提供了方便,为日常的课堂教学增加了更多的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境,关注技术的更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深入,让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情境背景下得到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