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11-28 06:59骆婧婷刘晓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用语语文课堂笔者

骆婧婷 刘晓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理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推进下,教学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认为其中的课堂评价用语是一种直接、高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在教师实际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实现与学生的最快最直接的交流。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是传递教师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教学管理的中间桥梁,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之一,对促进学生学习和让学生学会学习有着特殊的价值。笔者将以中学语文课堂评价语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析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的使用情况,归纳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引起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简析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及相关教学理论对中学语文课堂用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小结出以下三点问题:

1.课堂评价用语未能具体结合学情

语文学科不同于理工类的学科,比较少唯一性的答案,语文学科的内容是灵活的,充满人文性的。也就因为“灵活性”,却让许多教师忽略了“具体性”,尤其是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被放大化理解之后,课堂评价几乎都以肯定为主,表扬性的评价用语成为教师的“通用法宝”。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语文教师都喜欢用“不错”、“对”等评价用语来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用语都是脱口而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未能具体结合学生回答的内容。

事实上,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的。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笔者在X校的一次听课过程中发现,课文中“插叙”这一叙述方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因而在回答教师“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技巧”的问题时,有几位学生的回答是不规范的。教师对诸如“插叙是……的一种表达方式”和“插叙是……的一种写作方式”都会给予简单的肯定评价,并未指出学生乱用术语的问题,即“插叙”是一种叙述方法,并不属于“表达方式”或“写作方式”。语文中的这些术语恰恰又是刚上初中的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师未能基于这一学情给出正确而合适的评价实在是可惜。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但多数教师未能针对学情更好地使用评价语言,许多学生甚至到了初三复习阶段仍旧分不清楚“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

2.课堂评价用语流于形式,未能联系具体情境

语文课堂常常会因为教学的需要而生成许多的情境,例如古诗教学中利用意象调动学生的想象,生成情境,感受诗中的独特意境;又如散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多采用建构主义中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创设情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能否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还得看教师的引导过程和最后的课堂评价。X校有一节公开课上的是《秋天的怀念》,授课教师通过作者“我”与母亲的动作和神态对比创设史铁生与母亲对话的情境,通过细入文本语言的分析,学生都已经融入了情境,笔者认为这是很成功的。遗憾的是,笔者通过总结发现,教师在面对学生动情的回答时反应得十分“机械”。有一位同学在替母亲说完那未说完的话时甚至两眼都含着泪水,声音带着哽咽,面对如此体会深入的回答,教师做出的评价却是“说得好,请坐下”。类似这样的评价用语就是未能联系具体问题情境的体现,教师没有很好地抓住具体情境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多维式交互对话。

3.课堂评价用语未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负责教授语文知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要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贯穿对学生德、智、美等方面的培养,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2011年语文新课标提到的“三维目标”中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一维度目标的实现是必然离不开课堂的。笔者在一些课堂实录中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回答”给出的评价多数都是“你这么说不对”或反问其他的同学“这位同学说的对吗”,当其他同学帮教师回答“不对”时,教师便会习惯性接着说“请哪位同学再来说说”。接着,就是其他同学的回答,教师因为课堂时间的关系也不会再回头去提醒“那一位”同学,似乎是成了一种课堂上的默认,默认自己已经完成了评价任务。显然,这样的做法是跳过了“那一位”同学,那位回答错误的同学究竟能不能因为听了之后同学的回答而摆正自己的态度,能不能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是否知道今后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教师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现在的课堂,批评的确是少了,教师尽量满足学生想要被表扬的心理需求,但是激励性的语言和包容性的评价不应该是泛泛而谈的,诸如此类的情况就是忽视了具体学生对象,未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

二、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问题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使用情况的分析,笔者发现多数教师虽然会使用课堂评价用语,也知道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但却容易忽视发挥课堂评价用语的有效作用,没有在评价用语的使用上多下功夫去推敲。此外,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缺乏对教育理论的了解和学习。

笔者针对中学语文课堂评价用语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对策建议:

1.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笔者认为,课堂评价用语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使用课堂评价用语的教师应该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同时,也要重视备好课堂评价用语。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预设的学生可能回答情况去设计几个新颖独特的评价用语,可以用于教学环节的过渡阶段,也可以用于教学环节的小结部分。例如《秋天的怀念》,学生在回答完课文中的第一处对比时,可以这么设计评价用语:“这位同学通过‘我’与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等细节对比体会到了母亲对‘我’的隐忍的爱,同学们你们都体会到了吗?那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对比呢?请你们向这位同学学习,继续在文中找一找。”如此,将评价用语用在教学环节的过渡阶段,既结合课文恰到好处地点评了学生的回答,也十分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让其他学生也有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更要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尤其是新时代的一些产物,学生的接受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广。因此,教师不能只局限于经验知识,要不断开阔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把自身积累的知识运用到课堂评价中,体现评价机智。

2.课堂评价用语要体现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并不是教师将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能动地建构学习的过程,学习具有建构性、情境性。上文的分析部分有谈到,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师普遍都能在各种文体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情境创设,但是未能在评价用语中具体结合情境。因此,笔者建议教师所使用的评价用语要基于整个课堂情境,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自己也需要处于情境中与学生对话、对学生做出评价。就如上文中《秋天的怀念》一例,例子中教师没有对那位动情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在此,笔者试做一个评价用语示范:“其实哪有说得完的话,作者的母亲,默默爱着、牵挂着自己的子女,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子女,这份爱,是千千万万句话语都道不完的。”总之,课堂评价用语要因境而异,教师要随机应变,接住学生说出的有价值的回答,用评价语言对其进行引导。如此,便能真正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

3.课堂评价用语要注重价值观引导

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知识的建构者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去形成的知识的意义。同样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更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无视学生先前的经验,而是要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一个出发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中形成新的认识。笔者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还必须是基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大致来说,课堂评价用语在价值观引导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和性格差异,同时在整个中学阶段来说还要体现出不同年级的层级性。就拿性格差异这一点来说,例如,有些“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容易表现出极端性,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甚至会用这种方式来引起其他人对他的注意,或错误地认为这样做“很酷”。此时,教师决不能放任不理,需利用“润物细无声”的评价用语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既能帮助学生去反省自我,也能在班级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又如,多数的“后进生”通常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对他们的评价用语要偏向鼓励引导,以此来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猜你喜欢
用语语文课堂笔者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