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中心小学 陆柏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习作教学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全国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阅读,阅读作为习作的源头,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习作才能得心应手。在平时的阅读中,也不能漫无目的,只有重视积累写作素材,内化储存的材料才会纷至沓来地呈现在脑中,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千言。此外,每周有一节课的时间,我带着孩子们进入光合书园,给孩子们推荐好书,进行导读,引导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的气氛中,在这里,孩子们阅读得更投入。每天的午读时间,孩子们静心在教室阅读,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年级的文化走廊里被相关书籍吸引。可以说,一学年下来,孩子们读的书目不少于24本。这种量的积累为后面的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真正体验不同的生活,才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平日里,孩子们要走进生活,多观察,多去体验生活,才会有自己的一些感受与体会。家长们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带着孩子们去接触大自然,除了观光、放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真真实实地去参与各种活动,有活动即有体会,也为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它真实、有情感。这个过程就是他们心灵的轨迹。为了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乐于表达,我提出了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正如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素材,这之后就需要反复历练,因为写作也如其他技能技巧一样,是一个过程。写作重在写的训练,训练达不到一定的量,何谈奏效呢?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与运用中才能熟能生巧,并感受到其中的规律。为此,我们要带领学生随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刚开始虽然写得简单,问题也不少,但是写作路上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断地实践,后面才能越来越得心应手。
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众所周知,每一学段的习作要求是不同的,我认为这种不同主要体现在层次上,应先模仿,后创造。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几乎所有事情的开始阶段都是从模仿中起步的,如小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学外语等,孩子们正是在模仿中学会最基础的东西,这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模仿是小学生的明显特点,对各方面都相对缺乏的他们来说,可运用学过的谋篇布局等技巧进行迁移,经过练习运用而获得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提供范文进行仿写,初级的模仿以句式模仿和片段模仿为主。
(1)句式模仿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桥梁
句式模仿在我们的课堂中是做得比较好的,这不但可以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而且也是模仿的重要部分,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训练过程,再总结其特殊的用法。如: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等。可以针对每篇课文中的重点句式进行有效的训练,可以先口头练习,再动笔练习,从而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
(2)写好作文的起点——片段模仿
课文中有不少文章是片段描写的范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在进行一课一得训练的时候,把这部分作为课堂上仿写的小练笔进行加强,如:《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的段落,《火烧云》中描写不断变化的云的形状,《白鹅》中描写白鹅从容不迫的吃相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模仿的小片段。这种方法在课堂上的训练只需要十分钟,而每天进行这样行之有效的训练是扎实高效的,为学生良好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事情如果只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将不会有大的进步。在学生通过模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后,要学会自我创造。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小创造,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写”,写作能力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中年级阶段抓住基础,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构思从什么角度去写才能凸显作文主题等。《语文课程标准》时时刻刻在指引着我们往哪个方向前进,我们只有结合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努力探索,运用适合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路径,孩子们的写作才会有较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