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性的创意写作教学
——以课程Mini Concert(或Gig)为例

2018-11-28 17:51罗勋章
写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情境

罗勋章

创意写作在引入中国的过程中,一直是循着爱荷华大学写作工作坊的经验展开的,其实这只是皮相之见。创意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路径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上的。始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知模式,经由科恩博格与斯滕伯格、卡茨的发展,又被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所丰富,形成了一整套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极大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活动,而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索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这样导致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北美国家的教育活动中被广泛采用。爱荷华写作工作坊的创意写作不过是这种教育理念在写作界的尝试与实践之一。

传统的写作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即以教师为中心,将写作过程的节点及要素加以提炼后所形成知识体系进行传播。但是由于知识是外在于写作主体的,导致写作主体在转化知识的过程中,对运用手段(概念、技法)与写作对象如何融合贯通产生了隔膜。而创意写作则反其道而行之,以调动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为主,通过可操作的情境及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欲望,进而调动其自身的积累,通过反复的交流递变,提升创造主体的自有感悟,进而形成创造性的作品。这一方法重在弱化写作知识的理论性色彩,将其平面化地转入学生自我写作及知识涵化过程之中,从而有效地将知识、写作、文章一体化,大大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推进了创意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追本索源,才是我们强化创意写作,推进创意写作在大学课堂的渗透与发展的根本路径。

一、创意写作与建构主义

准确理解并推进创意写作,必须深入理解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一种主流学派在美国兴盛,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设计,相对于传统教学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传统教学理论及其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对学习者能动性的开发与学习自主性的提高。而创意写作重在激活创作者的写作意识,因此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创意写作观念与形式的新突破。

建构主义理论的缘起可追溯至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视角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建构”就是皮亚杰在他著名的《发生认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在研究中发现儿童对现实的认识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他们看到的是同一现象,却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解释。皮亚杰认为,这表明了认知活动的建构性,即无论是孩童还是成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依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并结合到儿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这是认知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既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则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儿童认知结构因此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这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①参见姜俊和:《建构主义教学及其启示》,《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创意写作不管是工作坊的设置,还是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都是借用了皮亚杰的同化、顺应理论,是将作者的观念、形象借助社会情境中与他者的互动,丰富自我想象,激发创造性,孕育新观念、新形象的写作过程。

皮亚杰有关心理建构的认知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探索者。柯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探索。其后,维果茨基认为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很重要,他非常重视学生原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果茨基把学习者的日常经验称为“自上而下的知识”,而把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称为“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只有与自上而下的知识相联系,才能获得成长的基础。以维果茨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从创意写作的过程及展开来看,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学习是心理的积极运作过程。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而每个人的经验又是根据自身的经历由自己创建。因此,每个人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仰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了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非常符合创意写作主体的素养建构与形象认知建构。无论是文学审美性的创意,还是实用认知类的创意,都是对既有知识以及世界的重新打量与建构,写作者各自的经历体验在与客观世界的碰撞中,被重新建构塑型,导致了写作创造的丰富变形与创造。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不是单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手段及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所谓“情境”是指学习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则是学习方式,它要求在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检验、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的最终建构等过程中进行合作,以便相互启发。“对话”则是指通过会话、讨论等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对话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体现互动交流,以达到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促进对新知内容意义的全面建构。“意义建构”是利用已有的认知图式赋予新知以意义,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按照建构主义所设计的这些要素,学习者所建构的意义世界是一个不断延展丰富的世界,借助一定情境所展开的协作与对话,无疑会促使学习者对自有的认知图式不断突破,继而建立一个相对完美的新图式。我们的创意写作教学正是借用了这一范式。以下是实践案例:

二、创意写作的展开:以Mini Concert(或Gig)为例

创意写作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通过介入式体验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定型的理论知识常常要通过他律才能进入学生视野,这种他律往往并不是接受主体的意愿所欲。而创意写作的根本是从创造主体——学生的内在欲求与愿望出发,借助情境的建构使其既有的感性体验得以显现,然后再借助协作使之升华,知识变成了对其感性实践的矫正与提升工具,从而与接受主体的学习意愿相统一,既创造性地完成了作品的创作,也促进了知识的累积。

在创意写作教学的实践中,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指导,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几个要素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落实,的确能使创意写作产生很好的效果。这种学习历程与成果甚至可延伸至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收效也很明显。本文试图以我们在Mini Concert(Gig微型音乐会)的体验教学为例,来探讨创意写作中可能的一些展开维度。

个案:Mini Concert(或 Gig)情境的建构与展开

(一)情境与程序

汉语言专业的写作课程,虽然属于学科主干课程,但是写作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实践性特征。如果与一般理论性课程完全一致,写作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会被淹没。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课程设计中,根据学情引入了体验性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建构写作的相关知识认知。Mini Concert(Gig)课程只是其中之一。Mini Concert(Gig)课程实际上是一节只有45分钟的小型音乐会(也会有简单的表演),再加45分钟针对听乐后的即兴写作。从最初设计到现在,实践已经十多年,内容不断丰富,效果一直很好。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平平、资质一般的学生尤其有效。

这堂课最初的源起是有感于学生艺术素养的薄弱,因而试图唤醒他们对雅文化的兴趣。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让白话成为话语和文章的基本表达媒质,更多的人获得了交流与表达的权利,但是当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倡导的美育工程却一直没有在中国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建设的主体无疑是工人和农民,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市场经济的淘汰,我们有着几千年诗教、乐教传统的中国,个别地方可谓已经是“礼崩乐坏”。贫困地区及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文化传承方式的单一,使民间低俗、粗鄙之风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下大学生的人格精神。结合写作教学内容中的体验与感知,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希望学生对写作理论有感性认知的同时,还希望唤醒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注意,深化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审美感知,这样就设计了这堂Mini Concert(Gig)体验课。

这节课扣合的知识点是“感受与体验”,教学目标是“理解感受与体验,了解用文字表达音乐感受或认知的展开方式,即兴完成一篇有关音乐的作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出项目设想,确定组织执行团队,由团队学生主导、执行完成全部项目任务。

Mini Concert(Gig)的角色设定:策划人、主持人、演示设计及操作人,学生听(观)众。

策划人是活动的灵魂,负责设计Mini Concert(Gig)的项目主题,音乐选目,相关表演或演奏设定。主持人负责撰写主持串词,主持整场音乐会,调节流程。演示设计负责PPT制作、节目单设计与制作,演示过程操作。听众预阅读经典音乐文字及音乐知识(即兴写作及丰富即兴写作的知识积累)。

Mini Concert(Gig)的过程设定:听乐45分钟,即兴写作45分钟(不限文体);课后以4~6人一组丰富感知,查阅相关写作资料,完善即兴写作内容。一周后,交流作业,展开头脑风暴,继续完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交互评阅,再度完善。

(二)主要资料与要求

1.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阅读并认真分析关于小说人物钢琴家凡德伊奏鸣曲的各种描述,比较这些描写的异同。

阅读提示:在不同的视角(叙述人的视角、斯万的视角、维尔迪兰夫人的视角)、不同的配器(钢琴的、钢琴与小提琴协奏的)中展开的音乐书写。虽然变化多姿,但都是以人物的想象、意识的延展而展开的。无论是听觉的技术化表达,诸如节奏器乐形式等的描述,或者通感心理的书写,完全是意象的揭示。

2.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歌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阅读提示:歌手面包师\雅科夫的视角,基本上是听觉的直陈。作为侧面描写的酒店众听众的视角是以行动,即动作化的方式展开的。

3.张爱玲:《张爱玲散文选·谈音乐》,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比较《老残游记》中关于白妞的歌唱描写。

阅读提示:以音乐类型为路径展开的音乐表现,突出了自我感觉的书写。以小提琴、钢琴的感受引导出作者自我的音乐经历,继而讨论歌剧、通俗音乐。苏格兰民歌、爵士乐、苏州弹词、上海申曲,一直到流行乐《蔷薇处处开》煞尾。写意式的感觉表达充分体现了作者自我的情怀。①本文所列1、2参考书为同书经典译本。

4.网上搜索其他有关音乐描写的书籍及文章。

三、创意写作个案Mini Concert(Gig)的历程与意义

Mini Concert(Gig)的历程

“Mini Concert(Gig)”的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之所以将课程命名为“Mini Concert(Gig)”,首先是因为写作课开设的大学一年级是学生英语考级的重要阶段。此外,英语命名在中文专业的写作教学中可以产生异质性的效果,比如注意度的提升,新鲜感与趣味性,还有前述的对雅文化的追求。

课程项目的内容设定经历了中西器乐欣赏体验、器乐与声乐组合欣赏体验、主题化的乐曲欣赏体验三个阶段。从最初的《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高山流水》《理查德钢琴奏鸣曲》之类,慢慢加入声乐与摇滚,直至以民谣、西北风、古风、青春、爱情、亲情、民国旧乐等主题性方式遴选。随着该课程内容处理的不断升级,它的影响与效果也越来越好。学生由最初自身的实际水平的展示,转为提升性的求知性水平的展现,使之成为一节集音乐鉴赏、文献梳理、器乐感知、审美体验与写作训练于一体的全息教学体验。

项目组织也有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刚开始由教师指定个别音乐爱好者组成一个团队,并规定以器乐为主,中国古典乐器器乐(古琴曲、琵琶曲、古筝曲等)主导,西洋乐器器乐(钢琴曲、提琴曲等)辅助。随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增加了流行音乐。此后,又在多次尝试后,在纯粹的音乐播放基础上,增添了喜爱表演的音乐爱好者(学生内选)的演奏。为加大力度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单一团队的策划变为多个团队的策划竞争。按评估分数多少,最后由竞争成功的团队获得在班级组织Mini Concert(Gig)的机会。Mini Concert(Gig)的课程开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它至少包含了下面四个方面的意义:

(一)贯穿人文精神的写作构想

从策划到实施,Mini Concert(Gig)课程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它有效地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与提高写作水平的训练结合了起来。每期Mini Concert(Gig)结束,学生们都会编撰一本音乐文章的集成。最初的一本是《聆听天籁》,第二本是《心随乐舞》。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对写作的爱好。在《聆听天籁》《心随乐舞》之后,电子杂志开始流行,于是纸质或电子版的音乐文章,又转换为有文字、音乐、图像的电子刊物,它成为Mini Concert(Gig)课程的精神记忆。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媒介的认识。

(二)融铸集体智慧的协作精神

如果说,Mini Concert(Gig)的写作构想体现了老师的主导性。那么整个课程的实践活动则是学生主导的集中体现。从阅读到听乐,再到写作形成文章,学生水平不一,但是他们面对的困难却是一样的。当一个困难足以唤醒大家共同的注意时,情境与场域的功效就体现出来了。这是创意写作最有价值的部分。共读、共听、共写的共生关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建构主义的协作意识、对话意识,促进了学生对所写内容的意义认知,基于意义建构的写作使大家有机会涉猎广泛的资料,丰富自身的相关知识。不管是策划团队的荣誉意识,还是写作小组的争优,都是使一个作品(文章与杂志)日趋完美的最好动力。而协作中重新建构起来的新知借助情境的阐释,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探索创新意识的策划理念

Mini Concert(Gig)的主题化是该课程成长的必然结果。从以器乐为主的雅乐意识,到按主题组织音乐的策划理念出现,说明一个课程如果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精神,是需要不断思考提炼的。在Mini Concert(Gig)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它既是创意写作理念的深化,也是课程形式与内容的精细化的一个过程。观念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标识,如何提炼观念,提炼怎样的观念,是引导学生深入创意写作的重要途径。在策划过程中,学生通过运用观念化的主题约束音乐材料,既拓展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Mini Concert(Gig)的概念,从最初的人生、爱情,到成长、自由,再到抗争、生命等,学生逐渐发现从大概念到小概念的转换中,世界变成了一个个清晰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的明细化,居然深化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而由此建构起来的音乐知识对一部分同学大学毕业时的毕业论文写作也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比如毕业论文中有这样一些题目《中国风的音乐精神》《流行音乐西北风的影响与意义探索》《流行音乐古典风的文化意识》。很多新的音乐知识被建构起来。在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但是,听过一位后来去复旦读研的同学主持的摇滚主题的Mini Concert(Gig)的,都清晰地记得鲍勃的《时代在变》。这就是Mini Concert(Gig)的魅力与价值。创意是一种变异与创新,是创新意识全方位的渗透,是一种创新精神的训练,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刻板的概念。

(四)提升课程特色的品牌思维

一门课程的好坏,严谨的知识概念与体系,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都是重要判断。但是人文课程由于其本身的知识点并不构成科学知识体系一样的先后序列,借助循环习得深化知识的获取与建构,因此可以借助品牌思维中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彰显其差异性,获得学生的注意,进而建构课程亮点。让学生通过可见的成果或收获,体验学习的量变与质变,改变过去纯粹靠考试分数引导学生学习的单一动力机制。Mini Concert(Gig)体现了课程项目化以及课内课外无缝衔接的品牌思维,也是一种知识建构的创新思维。通过节点化的创意性写作过程及成果,让学生看到立竿见影的效应,将常规课程教学借助节点化的项目意识凸显教学效果,这是对人文课程长期因为主观性判断被漠视的矫正。通过持久的运作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辨识度,更重要的是,借助资讯的搜求、平台的搭建、组织协调,形成创意写作的成果,增强了创意写作教学的驱动力。

随着交流平台的技术升级,创意写作项目也不断修正调整运作形式,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课程特色就会构成有效的品牌价值。时代是教育的训练场,教育的内容永远都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形式可能需要不断的调整,建立课程的品牌思维即是这样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四、结语

课程的延伸:体验性的创意写作教学,不仅仅存在于传授知识的单一课堂,也是通过写作主体与教学主体多个层面的互动,对写作对象、媒介、受众等的一次全方位呈现与揭示。Mini Concert(Gig)尽管只是一个内容性的写作创意活动,但是,随着传播媒介的衍化升级,这一单个内容的创意写作实质上包蕴了写作内容如何在不同的受众影响下进行文本的转换与延异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促进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Mini Concert(Gig)课程项目的实施,有点接近美国的过程写作(教学法)。过程写作法一般分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①参见徐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本理论与训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但又不仅限于此,创意性的策划思维贯穿了内容设计、媒介选择与文章的互文性。而这一切又是建构性的螺旋升级过程。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确为创意写作带来了活力。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几个基本要素,对于创意写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路与方法。从最基本的意义讲,任何写作都是创新与表达的结合,是日常生活价值的意义建构。就写作的基本文体而言,不论认知性的调研文章、新闻报道,审美性的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析理性的研究文章,都是对既有知识的创新与重建的过程。Mini Concert(Gig)只是创意写作的一个项目而已,但是它包含了创意写作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借助一定的情境(平台),通过学生不断的习得、默会、对话,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创意冲动与创意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如何在体验性的创意写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因素。Mini Concert(Gig)的实践活动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生是一个积极互动的精神主体。教师的主导要具有前瞻性,对课程内容应具备清晰的理念与方向感。学生主体则需要积极地践行教师的理念,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Mini Concert(Gig)体验性教学中,作为教师主体主要注意了“导与观,导与学,导与思”三个方面。

其一是导与观:这是教师与学生双重关系的具体体现。教师在建构或处理一个创意写作项目时,可以先观后导,也可以先导后观。导是导引项目,观是观察学情。即根据教师掌握的学情设定相应的创意写作课程项目。除了本篇讨论的Mini Concert(Gig),还可以是童话写作,小说创意,剧本创意。既要结合课程内容,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充分了解学情与可能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其二是导与学:这是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协调,完成教学任务所涉及的内容。教师导引项目就像主持人主持节目一样,有很多的功课要做。对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营造,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都必须要有周全地考量。避免会导致教学失败的意外是验证教师导引力度与功夫的镜子。同样作为主体的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情境与学习,如何确保功课做到家,需要制定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案。

其三是导与思:每一个项目由于参与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社会情境与氛围的介入也很不一样,教师的总结对于提升项目内容,以及指导学生今后独立进行创意写作实践是关键的一环。创意写作项目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需要高屋建瓴地指导与评估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视野对驱动学生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总结既是基于操作过程的总结,也是基于成果基础上的总结。这两个节点都很关键。

综上所述,理解或正确地开展创意写作,不能仅仅从现象的案例展开。Mini Concert(Gig)的实践活动给我们的体会是,认知与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创意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比创意写作教学中,仅仅去从西方寻找写作程序,或从本土寻找禅意滥觞之庄子“心斋”类的知识更为重要。这也符合一些学者所表述的创意写作精髓,即创意写作“会让传统中文系的课堂变成一个工坊。这里教师与学生的界限是模糊的,大家紧密团结在‘idea’的周围。……创意写作让创意出现在工坊里无拘无束的讨论与集体搏杀之后,个性不是被这种集体工作抹杀了,而是恰恰相反①参见徐道军、葛红兵:《创意写作:基本理论与训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0页。。”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情境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构游戏玩不够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