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臻亮
(浙江省义乌市官塘小学,浙江义乌 321000)
比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指的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此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小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但是也掌握了一定的比较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比较的思想,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系统思维的方式看待事物,鼓励学生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进行比较,这样能拓展教学资源,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1]。
在小学课本中有不少课文都展现了动植物的形貌,而小学语文学习中也要求学生能逐步掌握描摹事物形貌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比较文章中的动植物形貌,尝试探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展现形貌,如何展现出动植物形貌的显著特点。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注意到自己在写作时忽略的地方,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珍珠鸟》《松鼠》这两篇文章都展现了小动物的形象,但是写作方法却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展开比较,分析作者通过何种方法展现动物的形貌,是否体现出了细节内容。学生发现《珍珠鸟》一文主要展现的是珍珠鸟的动态,但是其中也有具体描写珍珠鸟形貌的句子。此外,作者还用形象化的比喻进行描写,将肥胖的珍珠鸟比喻成了一个“蓬松的球儿”。而《松鼠》一文则较少使用形象化的语句,却十分注重词句的准确性。如详细地写出松鼠的尾巴是“帽缨形”,这样让读者仿佛很清晰地看到了松鼠的形象。学生通过对比还发现,虽然两篇文章展现动物形貌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很具体地写出了其身上最具有特点的地方。如珍珠鸟的特点就是其多彩的羽毛,而松鼠的尾巴具有显著的特点。由此学生意识到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如果要描写动物的形貌,都要把握住其身上最具有特点的地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先观察动植物,找到该动植物在形貌上最具有特点的地方,尔后尝试和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作者把握住了该动植物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内容是自己所忽略的。久而久之,学生便能逐步意识到在写作时应该注意观察哪些内容,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生动形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比较中西文化,并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点。在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小说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中国的小说故事和西方的小说故事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小说的题目,比较小说的结尾,分析小说的语言形式等方式感受小说的不同点,进而尝试从中归纳出和中西文化差异有关的内容。
《钓鱼的启示》是美国短篇小说家创作的一篇小说,而《草船借箭》则改编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小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对比这两篇小说,说说两者的异同点。学生首先从文章的题目上入手分析,《草船借箭》的题目交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但是并未交代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而《钓鱼的启示》不仅明确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还点出获得“启示”是其关键点。教师还组织学生分析文章的结尾和其情节。如有学生提出《钓鱼的启示》的结局明确地点明了作者获得的启发;而《草船借箭》的结局只是陈述了周瑜的叹息,并未详细说出周瑜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通过对比两篇小说的异同,学生总结出了中西文化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展开广泛阅读,可以读一下中国的短篇小说,看看短篇小说的特点是什么,是否也能从中看出中西文化差异。
在多元化的比较中,学生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小说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点。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阅读中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在拓展语文资源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设想,分析自己所找到的中西文化差异是否具有普遍性。
比较文章的语句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不同的文风。不少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文章中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同时也展现出时代性和民族性[2]。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语句来感受不同的文风,从文章的文字详略、句式风格、叙述角度等方面入手分析文风的差别。
《景阳冈》《猴王出世》分别选自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和《西游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阅读这两篇文章,探究两部小说的作者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性。学生在对比后发现,《西游记》虽然和《水浒传》一样都是古典白话小说,但是其语言风格还是有所差异。《西游记》的语言体现出半文半白的特点,而且文言的成分较大。如有学生举例提出《猴王出世》中石猴对猴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只石猴会说出这样文雅的词句,这可能是作者个人风格的体现。但是《水浒传》显得更具有白话文的特点,而且其中还夹杂了不少方言词汇。如“这酒真有气力”,可能是当时方言中的一种说法。通过比较文章的词句,学生很好地感受到了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体会到了作品的魅力。
在分析语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差异点,还要尝试分析这些差异点对于文章的风格形成能起到什么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阅读比较后模仿撰写,这样也能让学生拓展语文教学资源,更好地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不少文章中都有人物形象,作者往往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活动等方式展现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比较人物语言的方式分析人物,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的不同展现出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之处[3]。
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文章中的人物语言,通过人物语言分辨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性格等方面有何异同之处。如有学生提出:“通过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可以看出,周瑜似乎想要一步一步将诸葛亮引入陷阱中,让诸葛亮自己同意立下军令状。这体现出周瑜虽然十分聪明,却十分嫉贤妒能,想要用一切办法除掉诸葛亮。”还有学生提出:“和周瑜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诸葛亮的性格十分沉着冷静,他明知道周瑜是想要陷害自己,但是由于其有着绝对的自信,因此便真的立下了军令状。他还带着故弄玄虚的语调请求鲁肃和自己一起去取箭,因为他知道鲁肃会将自己的行为告诉周瑜,他是想借助鲁肃的嘴将自己的行动告诉周瑜,向周瑜展现自己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比语言能很好地看到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差别,同时也能看出两人都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比较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该人物形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在这些人物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探究该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情操,这样也能达到拓展语文教学资源的目的,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物形象。
一个人的精神倒影有多深,对于文本的细读就有多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比较思考的方法,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品味。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学会如何用系统的思维去思考,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文本的深味,进而拓展教学资源,提高阅读能力。
[1] 尤海珍,唐文裕.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思考[J].课外语文,2017,(6):34.
[2] 宋丹.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80.
[3] 李兰菊.小学语文各阶段如何运用比较阅读[J].中国教师,2015,(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