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探究视角 积累活动经验

2018-11-28 17:32徐海燕
名师在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计算器经验探究

徐海燕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408)

引 言

小学数学教学包含丰富的活动内容,教师发动学生在经历中积累数学经验,已经成为现代数学教学的重要选择。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注意捕捉探究视角,给出精准设计,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精神。创优自主学习环境,开展接轨生活数理认知,实施实践操作活动,启动数学反思活动,都能为学生实现探究性经验、数学化经验以及实践性、生成性经验积累,以成功塑造学生综合数学素质。

一、创优自主学习活动,积累探究性经验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将自主学习放在首位,说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主体,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是凸显主体意识的重要实践。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多给学生创造适宜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实践过程,自然获得丰富实践认知。这些探究性经验必将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时,需要给出针对性引导,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及学习方法,确保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例如,在教学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时,教师先展示一组数据:我国有13亿人口,小学生就有2.2亿;课本循环使用5年,就能节约5 280 000吨纸,也就是节约了3 000 000亩木材、5 280 000吨纯净水、6 335 000吨煤炭。然后教师给出教学发动:看这些数字,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对比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数字,你会有什么新发现呢?学生很快就展开了探究学习思考。有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我们原来学习的都是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千位数、万位数,现在面对的数,要大得多,这该怎么读呢?看过教材才发现,这万位以上也是有规律的,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给出积极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索发现,并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具体的案例。

教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自行探究。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自行探究活动搞得非常顺畅,并获得了新的学习发现,形成了认知积累。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彰显。

二、开展接轨生活活动,积累数学化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认知接轨,这是教师最为明智的选择。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大量数学信息,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设计一些适宜的探究活动,自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接轨。因此,我们需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实现自然对接,将我们的生活进行“数学化”处理,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数理积累契机。

例如,在学习《平移和平行》时,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便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联想活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平移和平行现象,仔细阅读相关内容,想一想,结合生活经验,你能列举哪些平移和平行现象呢?学生拿到任务后,自发展开小组讨论。有学生说:生活中平移现象很多,车辆的移动、门窗的移动,还有推拉物体,都可以产生平移现象。也有学生说: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也有不少,如汽车行驶留下的轮胎印,还有铁轨也是平行的,我们教室的门窗、黑板、课桌、书本等,都有上下沿线,这些都属于平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的平移平行现象,顺利打开学生生活认知记忆,学生列举的现象都比较符合学习要求。教师设计数学活动未必要借助什么形式和工具,让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其操作效果也是不错的。

三、实施实验操作活动,积累实践性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教学互动环节,或者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实地测量、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通过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促使学生尽量掌握其中的数学认知,进而内化为数学经验。小学生的直观学习思维比较敏感,教师利用实践活动展开教学,其适合度更高,操作效果也会更强[1]。

例如,在学习《神奇的计算工具》时,教师让学生将计算器摆在桌上,先认识计算器的各种键,并进行计算操作。学生对计算器进行细致观察,并随意计算。教师给出计算题目:9×999、9×9999、9×99999、9×999999。学生开始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并给出新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而且9的个数比第2个因数中的9的个数少一个。教师继续给学生布设计算题目,学生操作计算器的兴趣大增。为让学生对计算器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让学生自行找一些数字展开计算操作,并总结计算器操作方法。学生对计算器有特殊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

教师让学生用计算器展开实践操作活动,并从实践中总结规律,给学生带来启迪。学生在操控实践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而有形。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很多,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操作,以便提升学生的实践感知能力。

四、启动数学反思活动,积累生成性经验

数学认知以经验形式呈现出来,要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能力,还需要进行抽象性生成。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学习反思,通过分析、比对、验证、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认知内化。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认知大多属于感性的,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整合经验、优化经验、升级经验,这是自然生成过程,需要教师给出更为科学的设计和发动。

数学训练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展开多元反思活动。这对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内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如在学习《秋游》这节课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改商”操作。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给出计算问题设置:我们学校要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四年级三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给每个学生都买一顶红色的帽子。超市里的红色帽子有三种价格,分别是8元、9元、10元,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算一下,可以买哪一种帽子呢?学生纷纷展开试商活动。有学生说:400元的班费,如果要买10元的帽子,则需要410元,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买9元的,只要369元,这样就比较合适了。教师让学生总结操作方法,给学生带来反思提醒,确保课堂教学呈现理性化。

教师为学生设计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展开试商操作尝试,并从操作中找到试商的规律,这无疑是比较理性的设计。学生对试商操作方法缺少主动探究,教师问题投放后,给学生提供了反思操作机会。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问题投放是比较及时的,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结 语

捕捉多元探究视角,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教学契机进行科学的筛选,对学生学习基础展开成功调研,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经验积累机会。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认知内化规律,需要学习者从具体活动实践中形成多重积累,以达成由量变到质变的目的。

[1] 刘芸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J].数学教学通讯,2018,(01):45-46.

猜你喜欢
计算器经验探究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设问引导探究
[计算器不是万能的]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
计算器游戏
计算器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