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梅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幼教集团第九幼儿园(新城中洲分园),广东深圳 518100)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其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关于幼儿如何学习数学知识问题中明确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与有趣[1]。通过该指南可知,想要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需要幼儿教师在传授幼儿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时,应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2]。这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了方向,通过与幼儿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数学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定义等内容通过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基于此,小班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数学教学,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其由兴趣转化为一种乐趣,在“真实的生活与现实的世界”中去感悟和学习数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班幼儿数学教育逐渐向生活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如今,小班幼儿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已经由以往的就知识讲知识的模式,开始转向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目前,在小班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创设的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与幼儿的生活联系不紧密的状况,导致幼儿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未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导致该数学情境与幼儿生活相脱离。教师要利用有意义的情景,而不是通过“虚假”或设定好的与幼儿生活毫无联系的活动帮助幼儿思考数学。
目前,在小班幼儿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开展的数学活动未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的现象。尽管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丰富的数学活动,但由于其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导致一堂课中,幼儿只是被动地参与活动,却未曾收获任何与数学有关的知识。而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亲历探究和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从而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才能更好地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在设计数学学习情境时,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幼儿数学发展要求,创设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活动内容,寓数学教育于生活实践中[3]。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其数学学习体验。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排队领取点心时,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排在第几位、前面还有几个人、自己的好朋友“小明”排在第几位等;也可以让小朋友说出点心的形状,是圆的还是方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教师善于将其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将会帮助他们在无形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其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班幼儿的数学操作与其他年级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教师在提升幼儿的数学操作能力时,可以通过投放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进行。如在开展数学活动“一一对应,巧妙搭配”时,设计活动《我是小小整理家》,活动中提供给幼儿不同大小的书10本、瓶子4个和瓶盖5个等;并让幼儿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将其认为是一类或一套的放在一起。由于这些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生活中的材料,因此,他们在看到这些物品时,就显得非常兴奋,只待教师一声令下,便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按照课本的大小和瓶子配瓶盖的方法来进行分类,绝大多数幼儿都能通过比较完成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分类比较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就不同的节日,组织幼儿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从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潜移默化渗透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轻松学到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在植树节的主题活动中,会让幼儿说出自己和爸爸妈妈共种了多少棵树,还要植多少点,有好朋友植了多少棵树,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蕴含了很多数学知识。通过寓教于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并且学得轻松。
为幼儿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环境,可以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直接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这对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为小班幼儿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时,不应只是局限于活动室的一面墙或一个角落,而是把幼儿周围所有的环境充分利用起来,使幼儿的视线和注意力不由自主地集中到这些元素上。通过立体化和多维化构建,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从活动室和楼梯等处着手,进行生活化的数学环境的创设。如在小班幼儿的主墙上,教师可布置一些动物园不同种类的动物,涉及的数学内容包括数量多少、一日时间和空间等;可通过在幼儿玩具的收纳盒上贴上特定的数学标记,让幼儿自行取放玩具,以提高其自主能力和识别符号的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可设计带有编号的停车场或小汽车,让幼儿根据车牌号找到对应停车场;在楼梯处,教师可设计各种颜色和字体的数字,让幼儿在上下楼梯时,有意无意地感知数字等,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升其数学思维。
教师在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时,除了活动室和楼梯,还可将盥洗室、厕所、阳台与走廊充分利用起来,为幼儿创设全方位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也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孩子越小越需要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的物体来探索环境。面对3岁左右的孩子就更应该运用生活元素,进行数学教学。让幼儿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