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江小学 叶永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1~2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一年级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在低年级就要求会认识1800个左右,会写1000个左右。因此,老师和家长都特别重视对汉字的认识与书写,无形中加大了对孩子的写字作业量,由此产生的误解是:把《生字抄写本》《中字本》等完全当成了作业本来完成。老师们一般只分析讲解一下字的结构,往往忽略了它的书法特性,缺少必要的书写指导与笔法指导。与此同时,由于孩子们刚进入一年级,书写的量一下子增加了,书写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再加上刚进入新的学校学习,一时适应不了环境,在心理上又有一点儿紧张和压力,往往没写几个字就把铅笔芯弄断了,心情越来越紧张,握笔越来越重,用力越来越猛,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家长们又担心孩子削不好铅笔,往往给孩子们带上削得又尖又细的笔,这样的笔更加容易断芯。孩子们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书写问题,主要表现为:
1.握笔很重,手指变形
先进行钢护筒施打是较传统施工方法的主要差异,施工成败的关键便是钢护筒的施工过程,钢护筒露出泥面的长度为18米,如何在护筒施打完毕后保证护筒的稳定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2.没有笔锋,没有笔法,没有书法味
用笔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环。赵孟頫有书法名言:“结构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变。”一针见血地道明了用笔一脉相传的
一年级学生处于涂鸦阶段,属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喜欢随便涂抹。书法是一门艺术,因此书写时需要思考用笔、运笔与字的结构,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更要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一年级学生往往没有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更没有思考习惯,书写的字点画没有变化,比较呆板,没有书法味。
中国古代散文深度研究的杰作——评杨树增、马士远著《儒学与中国古代散文》… ……………………………………… 王 琳(2.封二)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说过:“心正则笔正。”身正则笔正,姿势在书写过程中至关重要。书写的点画、线条,虽然依靠的是执笔与运腕,而配合和贯注的则是全身的力气。因此,要求学生写字前一定要做到人坐正,头抬直,脚放平,两臂自然开,指离笔尖2厘米左右,握笔轻轻的,写字慢慢的。每次书写前一定要背诵一遍,然后开始书写,总之,书写姿势做到正确自如,道法自然。
基于以上两点在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的对策如下:
要求孩子们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写字时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能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平时练习时一定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字形,“心到”就是认真分析生字的用笔特征、字形结构特征和各种笔画的位置,做到胸有成竹,“手到”就是下笔临写时,把眼中看到的、心中体会到的用手表现出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天天在练字,我们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种作业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因此,我在学生写字时,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做到集体分析,坚决杜绝写一笔看一笔的坏习惯,做到时时留心指导,处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