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镇岭小学 吴先丽
学生在写作时常会遇到不知道怎样写的困惑,这时就需要老师教,我常用示范法呈现给学生我构思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说:“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的确,人类的模仿能力是天生的,也是效果最好的学习能力。老师的亲身示范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时,有一题课后作业——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学生的练笔作业交上来时,几乎全班写的都是《秋思》的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这怎么是故事呢?故事有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的人物会有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那么,怎么改编小故事呢?看来学生需要示范引导。经过思考,在第二天上课,我先在PPT上打出诗意,然后让孩子们思考:这是故事吗?要想把诗意改编成小故事,在哪些地方可以加入想象,具体描写呢?比如说秋风吹起,诗人看见了什么,想起写信给家人?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们发现至少有三处可以增加描写:一是秋天的景色可以描写,二是诗人写信时的心情动作,三是诗人在送信人即将出发时说的话或动作。接下来,我就示范描写秋天景色的部分:同学们,“洛阳城里见秋风”,那么张籍是见到了秋风扫过时怎样的景色,勾起思乡之情的呢?老师这样想象——“啊!又起风了”,刚从书院走出来的张籍拉拉衣袖,自言自语地说,“天变凉了。”他抬头看看傍晚那灰蒙蒙的天空,头顶枯黄的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摇摇欲坠,时不时会有落叶飘飘落下,张籍看呆了,不禁又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和亲人,自己离家许久,独自在洛阳求学,不知家中可一切安好!他们是否有天凉加衣?不如写封信回去吧!同学们,像这样加进了自己的想象,想象故事中的人,看见什么会想什么,会说什么,这样有描写才是改编故事哦!然后请学生自由选择刚才三点中的一点,口头编故事,再请一个学生完整口述整个故事,最后全部学生将编的故事写在练习本上。经过这样的示范指导,学生再次交上来的小练笔有了很大的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编出生动的故事。例如:(陈如宇)秋风乍起,远居洛阳城的张籍从宅院里走了出来,张籍抬起头,看着漂浮在天空中的彩霞,听见秋风吹过树叶“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不禁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邻居看到了说:“张大官人,天气这么凉,您穿得这么单薄,可别着凉了,您家人会担心您的。”听邻居这么一说,张籍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了。于是他想写一封信给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可是他要表达的意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写起。刚写完一封,又想这里还有这里,都漏了一些没写,然后他又继续写呀写,写了一张又一张,可是都不满意,他又心想,这到底该怎么写呀?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写,一更过去了,他终于写完了,可是他又担心自己匆匆忙忙写好的这封信没有把意思完全表达出来。送信的人快要出发了的时候,他又说道:“等一等。”“有什么事吗?”送信的人奇怪地问。“你能让我再检查一下我的那封信再走吗?”“当然可以!”于是张籍拆开信封,看了看,觉得非常满意,就把信封好,又拿给了送信人。
这就应验了《学记》中所说的:“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古之学者,比物丑类。”做工匠的孩子,必然能学会制皮衣;做弓箭的孩子,必然能学会编簸箕,因为他们见识多了。调教小马驾车,不是先学驾车,而是跟在马车后让小马多看看老马是如何做的,看多了,小马自然会驾车了。同理,示范使学生有了可模仿的对象,思考起来就有了方向,自然也就学得更快更好啦!
再比如教第三单元“我是小小推销员”时,老师们一般都会告诉孩子们,围绕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一一介绍,能让表达清楚,有条理,如果再用上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会使介绍更加生动。但如果老师的指导仅仅到此为止,可能很多孩子还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写。于是我决定将自己下水写《渣渣笔》的过程呈现给孩子们!在几个孩子展示所写片段之后,我按照如下步骤操作:首先出示实物——笔。师生交流:可以从哪几方面介绍?学生说外形、用处等。其次,用PPT出示老师写的短文,引导学生浏览思考,老师的这篇短文从名字、材料、外形、笔芯、价格五方面来写。其中,“材料”部分的资料是老师上网搜集完成的;“外形”的部分是老师自己观察的,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让介绍更具体、更直观。最后,让孩子们明白步骤:(1)思考具体要介绍哪一种物品;(2)可以先列个简要的提纲,用简单的词语概括要介绍的物品的哪些方面;(3)再扩展每一方面,哪些通过观察能写具体,哪些方面需要上网补充资料;(4)一段一段,把每一方面的内容说明清楚,介绍明白,连缀成文。最后学生们交上来的习作比原来的具体多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更明白了,老师想要学生做的事,必须自己先做一遍,这样才能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然后才能去教学生做。自己做了就明白了,自己明白了才能教,这样的教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1]张文海.写作能力训练及指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04).
[2]王光存.语文老师如何写好“下水”作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