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探讨

2018-11-28 12:27:09吴丹艳
名师在线 2018年24期
关键词:溶液思维实验

吴丹艳

(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福建福清 350300)

引 言

创新是要做到弃旧扬新,在有所发现时,做到有所发明,进而才能有所创造。所谓创新,就是要发现前人没能发现的事物,也可以是自己从没有见过的新鲜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事物。而化学教师需要在素质教育活动推进期间,结合学科内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进而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一、利用教材知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一)锻炼学生想象力

在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时,首先,需要让学生做到有意识地联想。例如在讲解NH3、CH4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要根据使用的实际药品特性以及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选择。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进行大胆的猜想,可以做任何超出常理的想象。例如学习氮气结构,以及其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时,先假设N2其实并不存在N≡N,那么氮气将会变得更加活泼;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那么当今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呢?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创新性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先对他们加以肯定,之后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分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1]。

(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很多的特性,如灵活、求异和独创等,但是其最为主要的体现仍然集中在灵活性上。在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要积极采用一题多解的有效训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向,对问题进行多元化思考,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式对思想所造成的束缚。例如在AlCl3溶液当中,如果滴入了NaOH溶液,那么其实验的现象是否与向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后,发生的现象一致呢?学生利用自身的传统思维进行分析,自然会认为这两种实验操作后,会产生同样的现象。但这种实验现象的相同,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溶液量的基础之上。如果在溶液量上出现了问题,那么,实验现象也必将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三)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所有知识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在实验当中对事物进行周密并且精确的观察,能够让学生打好自身在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上的基础。实践能力便是实现创意过程中所进行的过程设计与敢于实践的结合,是创意和创新之间形成有效联系的纽带。在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进行有效锻炼的时候,需要通过加强演示实验,并对演示实验进行有效的补充。

二、诱发学生动机,锻炼创新精神

(一)动机是学生开展创新的前提条件

动机的来源往往在于责任感与好奇心。发明和创造必然是好奇心与求知欲相结合的产物。例如我国化学工业先驱者侯德榜先生,在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责任感的触发下,他产生了必须要研制成功我国自主的制碱方法的创新动机,在不断的研究和改进中,他对索尔维制碱法进行了有效改进,最后研制成功了我国自己的红三角牌纯碱,并获得了当年的万国博览会金奖,他的创新成果被全世界所承认。

(二)锻炼严谨的创新作风

很多创新发明的成功都是源于对每个环节和步骤的严谨态度。在严谨态度的辅助下,人们将会更加准确地完成工作,从而使得发明创新的道路变得更加平坦。例如,巴拉尔首先发现了溴,这使得本应更早发现,但却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而错过了这一发现的李比希无比后悔。当时,法国的一家化工厂送来了一瓶液体,希望李比希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液体成分的分析。李比希对于这件事情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没有进行详细分析便贸然地对其进行断定,认为这瓶液体是氯化碘。当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传到李比希耳中之后,他快速地认识到了那瓶被送来进行检测分析的液体存在问题,自己的判断极有可能出现了错误。于是他重新进行了详细的化验,并证实了这瓶液体的确就是溴。李比希本可以提前很多年发现溴,但却由于自己的疏忽与大意,永远地失去了这一机会。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保持严谨作风。

(三)创新过程中需要顽强精神

很多新发明和新创造,都是在多次失败之后才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无数的非议和失败,他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改进,不断地投入大量的资金,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在这期间,他还发明了第一台录音机,并将这一专利所获得的资金又投入电灯的研制当中,并最终找到了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在创新的道路上,必须要拥有顽强的精神,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够获得成功。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顽强精神的培养。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自然、和谐与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大家一起讨论,进而提出不同的问题见解,以消除课堂上的拘谨场面,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宽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平心静气地去解决。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类历史发展中,正是人对事物的好奇心,才让人对个别事物或者某种现象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完成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发明,使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由于瓦特对蒸汽机有较大的好奇,所以发明了蒸汽机车;巴甫洛夫对狗的唾液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探索中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正是这种好奇心的推动,才会让学生产生创新欲望,也能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使他们勇于去思考,进而才能去尝试发明创造。

(三)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究科学原理的先导,能催生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科学性探究活动开展之际,如何才能高质量地质疑呢?教师先要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并对学生的知识层次进行认知,还要重视疑问的梯度性和隐蔽性;设置的问题应做到难易适中,需要让学生在解答疑惑的时候轻松地选择切入点,能顺利地将问题解答清楚。例如,在讲解“置换反应”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设置问题:“是否性质更为活跃的金属,一定能够将惰性强的金属从其盐溶液当中置换出来?”对于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会根据自己所学习到的置换反应相关规律,认为能够完成。这时教师便可以举出反例进行说明,如利用金属钠与氯化铁溶液进行反应,便无法将铁置换出来。通过这种设置疑问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结 语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创新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创新,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新的解读,对学习内容有新的认知,也能在思维活跃度较高的情况下,更深刻地认知化学知识,更灵活地使用化学知识。

猜你喜欢
溶液思维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34
『溶液』知识全解读
做个怪怪长实验
解读“溶液”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