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2018-11-28 11:58陈海燕
名师在线 2018年29期
关键词:领悟所学民族

陈海燕

(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江苏启东 226200)

引 言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继承这种优秀的文化,并使之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担当着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点在语文学习中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一、增加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

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以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言文。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一些儒家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很多都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习文学精髓,保护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1]。

《论语》中有一句话:“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乐学”是学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经常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作品,让学生领悟经典著作的真谛,并在其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让学生了解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厚;感受唐诗宋词中的文化底蕴及唐宋时期的民俗风情;了解边塞诗人的爱国思想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创新,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一来,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师要懂得将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在课堂中结合古代文学作品,就可以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如《师说》《劝学》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以及当时的文化知识;《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向学生展示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

三、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一)民族文化与高中语文学习的联系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直延续到今天,具有深远的价值。在语文课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材讲解,还应走出课堂,将理论文化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传统文化只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体现出这种教学方式的真正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自己所学知识,正确地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并用传统文化知识去监督自己的行为[2]。

(二)将传统文化知识回归日常学习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还应带领学生将传统文化知识回归课本,找出最本质的知识源头,将拓展知识运用于日常学习之中,让传统文化与课本内容达到真正的融合,让学生将两者融会贯通,从而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三)通过文学体会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论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只读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阅读的内容,并且无法将知识正确运用;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刻苦读书钻研,就会一无所获。这句话阐述了学习和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讲明了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论语》中还有一句话:“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孔子在教育他的学生子路,教给他如何正确地看待事物。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实事求是,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才能为自己所用。也正如《论语》中的这两句话所言,只有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实事求是,才能领悟语文知识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相结合的真谛。教师更要用这种观点去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将课本知识与传统知识相结合,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们真正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们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教师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根”,让其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运用,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思想。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可以在民族精神的海洋中得以远航,传统文化也只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可以保持生命力,一直流传下去。

结 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创新,还要懂得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领悟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今后的思维拓展以及未来的学习都有着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领悟所学民族
多么痛的领悟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三)——自主招生怎么考近代物理初步和光学
立足高考 领悟自招(二)——自主招生怎么考电学和磁学
非所学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非所学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