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人文熏陶

2018-11-28 09:27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小学周江琴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期
关键词:熏陶人文心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小学 周江琴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何为语文教学的“人文熏陶”?《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的内容反映的是变幻多姿的社会、丰富多彩的人生情趣、深远广博的人类文明。小学语文主要面向的是少年儿童,少年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同于成年人,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形象、直通心灵的,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多数是被其所感知的世界引导着。他们沉浸在纷繁语言编织的世界里,通过自由地抒发感悟和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享受语文带来的熏陶,这就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方式。儿童的心智、灵魂、个性正是在长期的人文熏陶中获得发展。语文教学如何给学生们播下人文的种子,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得起自身发展、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对得起整个国家和社会,使学生都能拥有一颗自尊、感恩、进取宽容、诚信、大爱的心,成为一个健康、善良、优秀的人,成为一名对自己负责、对家庭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研究的话题。在学生心中播下人文的种子,语文教育将会大有可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的魅力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有活力的,她应当像一首小诗、一幅画卷、一支歌谣,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文字去体验,去感悟生命所带来的真实,表达生命的本真,从而凸显出生命的灵动,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但纵观当今课堂,许多教师只在一味地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语言感悟生命的真实,实现心灵的对接。“石本无光,相击而成灵光。”在教学《雪孩子》一课时,我让学生熟读理解后,还加上了情感上的体验,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化、审美方面的熏陶:“在大雪过后,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房子上、树上、地上、花草上都被裹盖了一层白色。”这里就描写了下雪过后自然界带来的一种美感。“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它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这里充分体现出了雪孩子和小兔子那种愉快、和谐的纯真美,而“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里是要教授给学生们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美,最后“雪孩子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里体现出了文章的意境美。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阅读时能“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显而易见,良好的语文素养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

教师在备课时,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情绪与情景,并把这种最初的感觉和冲动保持下来。教师在钻研课文时,要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整个身心沉浸在作品的内在情感中,讲课时才能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在组织安排教学程序时,要弄清一篇教材中情感的源头、趋向、起伏、强弱,既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又要理清感情的变化和脉络,充满深情的导语之后,结合朗读,启发学生思考。在讲读课文时,要从语言入手,带领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范读能很快把学生带入所学文章的情境中去。还是拿《雪孩子》这一课举例,在让学生基本了解了雪孩子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后,学生们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疑问:雪孩子是怎么出现的?它为什么会是动的呢?它为什么会有一个尖尖的红鼻子呢?这些浅显的问题会被提出来,教师不必去给学生们解答释惑,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入地了解课文,让学生自由多读几遍课文,他们就会很快找到答案。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了答案,同时还会发现更多更新、有深意的问题,如:“小房子为什么着了火?”“雪孩子如何救得了小白兔?”“雪孩子为什么会飞上天空变成了云朵?”“雪孩子还会回来吗?”“假如雪孩子回来了,小白兔会跟它说些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基本了解课文,教师可以直面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课文实景中,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美的情绪和情感。”

三、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

萨特的名言:“人命定是自由的”,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1)人本是无缘无故被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本是空无所有的;(2)人被带到尘世间,就应当享有绝对的自由,要对他所做的一切负责,他本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都看作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在课堂上要营造出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每个个体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自由地感受语文课本所带来的情感,通过自由地思考文章中的思想,与作者自由地沟通,从而达到一种创造和谐、净化心灵的效果。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独立自主地爱上阅读,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使情绪和情感得到培养和升华。笔者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个目标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

四、升华学生精神的境界

人总是要有一点儿精气神和情感的,不然人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入学前并非一张白纸,他们都有不同高低的精神起点,他们都有尚未被开发、被锻铸的心灵,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通过字面意思,可以表示为学习把握人生、学习维系发展生命历程的本领。学校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在其略带差异的精神起点上,帮助学生们提升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审美观,让学生通过学习选择最适合的人生方向,系统掌握完整的多方面的生存本领,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个体素质及较强的生活、学习能力,在未来人生道路的打拼中,使其即便不能成为强者,但都成为能者。因此,语文学科把握这个特点,就必须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相结合,既注重润物细无声地陶冶性情,又把感性上升为理性,以启迪思想,开发心智。两者都集中于锻铸品格、升华精神的境界中。

总之,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熏陶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熏陶,言传身教,才能提高学生素养,滋养心性。

猜你喜欢
熏陶人文心灵
用艺术熏陶家风
艺术熏陶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如此熏陶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人文绍兴
唤醒心灵
花糕,我爱摆弄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