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梁
2015年3月,国家发布《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亚是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中心地带,中亚各国也是与“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接壤或地缘最近的国家。[1]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起着铺路搭桥的作用。[2]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梳理中亚国家语言政策及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变迁,希望了解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对非国语语言,如俄语、英语、汉语等外语的态度及需求,展望外语教育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前景,为中国与中亚各国语言互通,最终实现“五通”起到积极与实际的作用。
语言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或一个地区语言政策的变化直接反映了该国该地区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中亚国家随着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在对其语言政策进行探索与调整,这一系列调整又以20世纪初加入苏联后,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脱离苏联独立的变化最为显著。
20世纪初,中亚各国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加入苏联,当时国家大力奉行列宁的民族文化平等政策,中亚各民族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字扫盲运动,人民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程度大大提高。30年代末,随着苏联中央高度集权体制的建立,联盟中央做出了普及俄语的指令性决定。这又对中亚国家本民族语言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3]独立初期,树立主体民族政治地位就成为主要的国家诉求,主体民族语言的主导性地位也以法律和政策命令的形式确认下来。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现实的经济文化生活中,俄语在中亚国家仍然承担着主要的交际功能。这种发展国语,抑制俄语的态势对中亚国家对外交流交往产生了不利影响。[4]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各国逐渐调整其语言政策,在促进民族和谐方面又作出许多现实的努力。比如2000年吉尔吉斯斯坦《官方语言法》确认了俄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哈萨克斯坦于2010年重新确认了“保持俄语作为交际语言的角色与作用”;塔吉克斯坦2011年恢复了俄语官方语言的地位。[5]乌兹别克斯坦虽然近年来未公布任何提高俄语地位的法律,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地人民对俄语的需求稳步回升。[6]进入21世纪,中亚国家在通识教育方面逐渐采用国语为主、俄语为辅的双语教育政策。近十余年来,这些国家开始注重英语、土耳其语、汉语等外语的教学和应用[5]这表明了中亚国家人民与外界沟通的意愿和实际需求日益显现。这一需求与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是不谋而合的。
虽然俄语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已成为官方语言,但是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地位仍然只是“族际交流语言”。据K.Aminov等人共同发表的《中亚语言使用和政策》文章中的数据分析,中亚国家对俄语的使用情况深受历史和经济发展影响。在哈萨克斯坦,1999-2000学年,近一半的小学生在俄语环境中学习。2007年,四分之一的中学使用俄语和国语混合教学。纯国语教学的学校主要分布在乡村地区。在吉尔吉斯斯坦,俄语从小学开始就是必修课。2007年,全国使用俄语教学的中小学以及高校约占11%。俄语是高等教育使用的主要教学语言。同时,近年来全国开设的俄语课程大幅增加,尤其是在首都比什凯克地区,学习俄语对得到高等教育机会及找工作至关重要。在塔吉克斯坦,俄语从小学开始就是必修课。大部分高校都使用国语和俄语双语教学,个别高校仅使用俄语教学。城市地区人口使用俄语比例较大,主要是出于工作需求。在乌兹别克斯坦,俄语也是小学的必修课。高校强制使用俄语教学,个别高校仅使用俄语教学。但是,独立后使用俄语教学的专业数量大大下降。在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大城市,俄语的使用范围较广。[7]一方面,独立后各国为了树立民族政治地位赋予本民族语言国语的地位;另一方面,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俄语在中亚国家人民实际生活当中仍然得到广泛使用,对人民获得更好的教育,以及更高的工资收入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否赋予俄语官方语言的地位,俄语教育在中亚国家仍然受到应有的重视,俄语教育的发展也已相当成熟。
除俄语和中亚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外,英语、法语、德语等语种是中亚国家主要教授的外语类型。据《中亚语言使用和政策》文章中的数据分析,在哈萨克斯坦,2%的人口可以说英语。一般小学5年级开始教外语。大部分中学都教英语,有些教法语或德语。懂英语可以提高一名专员20%的薪水,懂2-3门外语则可提高35%。在吉尔吉斯斯坦,0.5%的人口可以说英语。小学2年级开始教外语,主要是英语,也要看师资情况而定。在塔吉克斯坦,1.5-2%的人口可以说英语、法语、德语、土耳其语等外语。高层次、高收入工作使用的语言主要为英语、德语和土耳其语等。小学5年级外语成为必修课,学校教授如英语、法语和德语等外语。在乌兹别克斯坦,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的调查对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语,但是英语的受欢迎度逐渐升高。小学1-5年级开始教外语,主要是英语,也有约20%的学校教授德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外语。[7]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英语、法语、德语等外语在中亚国家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因为整体基础原因,相关教育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超过俄语的水平,教学质量也还受到师资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中资企业带给中亚国家相当数量的工作机会。由于中亚国家在用工政策上有严格的限制,坚持2:8的比例,塔吉克斯坦限制更加严厉,为1:9[1],中亚各国对当地汉语普及型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中亚地区第一个孔子学院是2005年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立的。据国家汉办数据,截至2017年底,以上四个中亚国家共有孔子学院13所,孔子课堂22个[8]。该地区孔子学院平均增速为每年增加一所,这反映了中亚地区对于汉语语言教育的需求在稳步增长。我们可以利用好孔子学院这个语言与文化交流的平台,为当地培养汉语普及型人才。
综上所述,除俄语外,中亚国家的外语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英语、德语、法语、土耳其语等语种已成为该地区传统外语教育覆盖的语言类型,其需求量随着地区开放发展快速提升。如何在中亚国家传统外语教育的格局中,借力已有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在当地大力发展汉语教育,促进中国中亚经济文化发展交流,实践一带一路愿景,值得我们深思。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应同时大力吸引中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中国驻中亚的外交人才,以及中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或年轻储备人才,也应在英语、俄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当地民族语言的学习,综合业务知识与语言知识,努力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民心相通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