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珍
让学引思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并不是简单的以学生为主体或设置问题就可以解决的,其具有非常好的学科应用效果。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让学引思的具体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模式中学生课上思考没时间,知识消化少,问题引入课下解决的现状,对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让学引思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探索将课前导入内容交给学生独立完成。长期以来,导学问题设置大多为教师进行,其具有教师个人色彩,因此导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将这个环境给予学生,可以实现从学生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其导学效果基本可以保证,而且发挥导学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导学问题正确与否,其都可以引发学生思考。
如苏教版《认识几分之一》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和几分之一的内容,基本没有计算,因此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这也是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过于简单,课上精力分散,没有很好集中在教学课堂当中的原因。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导学内容交给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设置导学问题,如一名同学就从课本内容作为问题的设置,“把六个桃子装在一个盘子里面,平均分给六个猴子,那么每个猴子都可以得到六分之几呢?”这种问题很常规,我发现即使这类常规的导学问题,让学生说出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效果要比教师的好,而且我发现在一些导学问题设置方面,部分学生设置问题出错,其更能引发学生的一轮“导学”,竟然要比正确问题还要好,这也许就是将导学问题由学生进行主导的特点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将导学问题由教师为主题转为学生设置,这样学生为了设置问题其必然会进行预习工作,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导学问题由学生提出,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效果很好。
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预留出足够的空白时间来引发学生思考,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容量一般都比较多,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课堂当中,因此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空白时间的调整,以帮助学生消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如苏教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课程教学中,其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首位不够除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进行相关内容的介绍,而是先设置了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概念,理解具体含义。如我举出了找一找315除以5和698除以5的不同,从最高位的数字上看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自然会结合课件内容进行计算,了解首位不够除和首位够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可以加深对教学目标的了解,如在教学内容中,其315除以5与698除以5,在最高位上都是与除数大和小的关系,点名这层关系以后,学生与教学内容相互匹配,其学习理解程度明显提升。这里还需要特别是相关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时间,消化教学内容,比如教学中很多学生对除数和被除数的理解就比较模糊,如公因数和因数概念等,需要在课堂上预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概念消化,而不是将问题留在课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空白时间,给予学生消化课堂内容,找出课堂疑惑点的时间,避免将问题带到课下,特别是一些概念性问题,一定要在课上解决,课下时间学生很容易遗忘导致学习基础不扎实,成绩出错和下降。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了解,以问题作为检测手段,必要时还可以设置一些错误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知识综合能力。
如苏教版《运算律》单元教学中,其设计了交换律、结合律等多项内容,在每一项内容进行单独学习以后,教师应该组织专门课程进行单元总结,在总结过程中设置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概念区分能力。在这个章节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概念了解比较多,但缺少实际运用能力,一旦涉及具体问题解答,则又不会了。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判断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从判断的角度进行分析,每一名同学不仅要判断正确错误,还要对错误的内容进行纠正,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如134-75+25=134-(75+25)是不是正确?125×4×25×8=(125×8)+(4×25)是不是正确?如果不正确,正确的写法又是什么?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加深了概念理解,有反馈在作业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问题的设置和构建,以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不要一味的总会设置错题进行训练,而是适当增加正确题目,在真真假假中锻炼学生思考和解题能力。
让学引思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教学理论概念掌握不严格,只重视理论概念学习忽视具体实践的现状,帮助学生快速消化教学内容,掌握数学学科思维模式,提升数学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做好让学引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