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联动主题课程焕发儿童生命成长的色彩

2018-11-28 06:15
名师在线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学科教材课程

王 莺

(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江苏常州 213002)

引 言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教材中的书本知识,按不同的内在逻辑,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需要,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以结构为大单元策划、组织教学内容[1]。这种整体结构的思维方式和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给语文教学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浸润下,笔者认为可以立足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主题引领开展学科内的实践学习、学科间的整合学习,努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其生命成长整个融通,来突破原有课堂中存在的僵化、割裂、单调、脱离生活的问题。

一、一个学科的探索

(一)第一类主题:关注核心素养,纵横编织

我们用主题来组合课文,把各个单元中多篇课文“拎”出来,形成指向一致的“主题语境”,帮助学生与文本视界相融合,获得情感体验,提升人文精神。例如,围绕爱国的主题,进行纵横交错的编织。从纵向上形成阅读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的方法结构。从横向上来说各年级的爱国主题综合活动开展也有其不同的落脚点,如四年级以“上下五千年”为切入口;五年级紧扣长征主题“走进峥嵘岁月”;六年级则是“走近民间文学与民间风俗”等。

(二)第二类主题:关注生命成长,长程设计

我们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节点活动,把这些实践活动与语文学习整体相融合,形成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双向互通。我们在一、三、六这三个有转折意义、节点意义的年级分别开展了“我是小学生了!”“十岁,我在成长!”“今天我毕业!”的主题学习,将一刹那的感动变为一段成长的课程探究历程。

(三)第三类主题:关注自然生活,同旨阶进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季节变迁从来都是文化生成的重要素材。借助这个儿童熟悉的主题,我们试图让学习内容与实践经验相联系,更好地让学生从简单的生理感受迈向一种文化程度的学习。我们将教材与生活相融通,创生课程资源,从关注自然、传承传统出发,在四季的大循环中开启一条追溯中国传统节日之路。例如,在“春天来了”主题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符合学科的特性,语文低年级注重个人感受,文本选择以童谣、童诗为主,中、高年级更加注重文化的维度,让文学更加文学。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研读教材,梳理文本、确定主题;然后将多版本教材打通,拓展内容、丰富资源,完成教学设计与活动设计;接着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系列化的创作体验,并举行各类主题竞赛活动和内容多样的评比活动;最后教师还撰写课程故事,进行实践反思。通过主题导学、主题推进、主题总结的课型范式,形成了“一课带一串”“一课带一本”“一本带多本”的实施样态。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听、说、读、写、观、吟、诵、唱、演、画等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平台。

二、一个学科探索带来的联动效应

语文学科的探索与突破产生了辐射效应,带动了其他学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变革。如何进一步将知识进行结构关系的重组,将结构化的、以符号为主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三个方面的沟通(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的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的沟通)?例如,美术学科开始立足学科育人价值的挖掘与转化,挖掘教材中内隐的美术文化因素,思考在传统文化与美术课堂中架起一座桥梁,将文化乡愁植根于学生心中。

要突破,必须从顶层开始变革,共同策划学科融通主题的开发,从天地人事中的“四季”入手,以语文教研组为主,其他学科辅助支持,学校层面教科室全面统筹,打破学科界限,在统整的视角下培养儿童的综合体验能力。我们在研究中已经逐渐形成了“顶层设计——年级统整——分科协作——成果展示——校级交流”的机制。在主题学习活动实施前,学校课程教学部、学生发展部负责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聚在一起,就方案设计进行前期思考,如“春天来了”这个方案就经过了五次大型研讨。我们把方案初步确定后,年级组和学科组充分调动教师的课程研发积极性,借助这个主题,促进各科教师从自身学科特质出发,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提供支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建构者。例如,在“春天来了”主题中,六年级切入点在“风筝”,科学组引导学生制作能飞的风筝;数学组引导学生探究风筝线和地面的夹角等问题,探究风筝怎样飞得更高;语文学科则结合风筝主题,学习用不同形式进行表达。

三、教研方式变革带来的教师成长

(一)组织融通开放促进教师资源研发能力提升

四季活动融入日常教学打破了原有组织之间的各自为政,促进了各组织之间围绕统一主题的协同合作: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各部门与课程教学部合作,共同拟定活动与学科学习相整合;年级组的打通——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实现跨界合作,为同一主题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指导、协同教学,一切学科的融合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备课组力量的彰显——具体内容的选择就需要备课组协同开发。例如,五年级教师为了资源的筛选群策群力,描写春天的宋词何其多,究竟该选择哪些呢?教师在一起商讨,首先,得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选择那些读起来太生涩的、领悟起来太深奥的词,否则,会让学生感到难度太大,失去学习宋词的兴趣;其次,要选择有明显描写春天景物的宋词,因为最终是要让学生在宋词中找春天,感受春光的美好,这样对学生来说理解的难度也不大,还有利于学生背诵。于是,在本着以学生为主的立场下,精心挑选了五首宋词,分别是苏轼的《蝶恋花》、朱服的《渔家傲》、黄庭坚的《菩萨蛮》、秦观的《行香子》和《好事近》。

(二)自由与尊重的前提下促进教师资源研发

在多学科的融通过程中,原有的组织形式等均发生了变化,变化最大的就是教师。开放的心态、开放的视野,也挑战我们的管理思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思想上的交锋,如在研讨中希望美术学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期与其他学科更为匹配,我们的美术教研组长据理力争,坚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学科特性架构内容,后来我们选择尊重专业,留下一份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浑圆的设计……正是这份尊重与自由也激发了教师资源研发的自主性,如体育学科在主题教学中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们觉得把教学纳入春天主题有些生搬硬套、很牵强,因此,我们在整体设计中对体育学科没有硬性要求。但看到其他学科教师都行动起来,一些体育教师也心动了,开始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丰富学习资源。

结 语

在课程建设中,以实践为特征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最好的资源。活动的打开、跨界,从多个方面切入,打破了学科界限,而学科教学为综合活动提供发现、研究新问题的基础能力和保障。在这美妙的探索之旅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学科教材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