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华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幼儿园,江苏泰州 225500)
与统一化和模式化的教育相比,个性化教育是建立在相对成熟的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其更注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形式上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的方式,摆脱了以往固定教育方法的束缚。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视并关注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探索,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和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幼儿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环境、教育水平的影响,以致幼儿教育未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家长和教师总是用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去教育和捆绑幼儿,只有听话的、遵守教师规定的幼儿才是符合标准的,根本不注重幼儿的个性化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为所有幼儿制定一样的目标。例如,绘画课以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幼儿,每个幼儿接受的教学方法也都一样,这就出现了教育过于强调统一、形式过于僵化的问题。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极其不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化发展[1]。
为了能够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部分现代幼儿教育采取多元化教育组合和班级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教育方式在实践中有较好的效果。多元化的分组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化差异,以组为单位缩小个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均一的现状,获得较为均衡的教学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潜能,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多元化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指多因素、多角度、多方位的分组原则,主要是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发展情况,如认知水平、生理特性以及自身情感等,对幼儿进行分组,重新组合,为其设置不同的发展水平的教育指向,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而且这里所涉及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具体教学效果进行调整的,让幼儿在群体适应性的前提下满足个性化的发展[2]。
为幼儿提供适宜性的个性化指导,能够有效地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一定的保障。因此,在个性化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幼儿进行适宜性的个性化教育指导的前提,是必须掌握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能对每个幼儿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一般性教育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幼儿,要掌握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能力以及个性化特点,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幼儿的优势和劣势,能够根据幼儿的特点展开个性化教育。因此,在采取适宜性指导时,教师对幼儿的特点的掌握是前提和基础。例如,有些幼儿争强好胜,凡事喜欢争第一,不管是吃饭、上厕所、回答问题等生活的各个细节,都喜欢争第一,因此很容易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争第一和别的幼儿起冲突。这个时候教师要告诉幼儿按照顺序排队,并且遵守秩序,做一个谦让和礼让的好孩子,不要处处和别人争抢东西,这样才是个优秀的孩子,才是教师和小朋友心中真正的第一。这种个性化教育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观察幼儿,准确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只有尊重幼儿的个性,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每个幼儿都是天使,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爱好、思想,教师必须要尊重幼儿的这些个性,给幼儿足够的尊重。例如,宝宝是个调皮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总是和别的小朋友抢东西,如果教师第一时间去批评宝宝,根本不能起到教育他的效果,他还会一味地抢东西。有一次,在他抢书的时候,教师没有立即去批评他,而是问他抢书的原因,他说是为了给那个小朋友擦掉书上的水。教师听到后告诉宝宝,如果下次还有这种情况,必须和小朋友解释清楚,他允许你这么做,你才能拿走小朋友的东西,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这次之后,宝宝再也没有抢过小朋友的东西。因此,在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时候,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要对幼儿进行纠正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责备,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由于各个阶段的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适宜性的个性化教育时,要注重差异,编制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小班阶段,主要针对幼儿的饮食、睡眠、参与活动等特点,加强个性化教育。在入学后,进行简单的测试,对其进行分组,可以采用混合、同质等各种形式的多元化分组方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在中班和大班阶段,通过编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幼儿弥补不足,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在中班阶段主要培养幼儿的个性化爱好,而在大班阶段,要在给幼儿“充分自由”的前提下,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和情景中,发展幼儿的独立思维,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
在进行适宜性个性化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观察幼儿的性格、兴趣爱好等,还要不断观察幼儿在个性化差异教学中的表现,查找不足和劣势并及时进行纠正和鼓励。家长和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引导,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为幼儿提供适宜性的个性化教育,能够充分发掘幼儿的潜能,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尊重其个性化差异,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教材内容,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