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路
数学知识抽象、难以理解,数学难学也是众多小学生的心声,一些数学问题,学生会束手无策,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而如果数学教学从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等出发,则利于学生进入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融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时,如果教师给出某一个地区的三个月的平均气温统计图,让学生从图中看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的气温情况,看图表,分析气温,显然,枯燥之感会油然而生。而如果此时教师以一个小调查的活动开展,如调查班级学生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如调查喜欢看少儿节目、体育赛事、影视节目、综艺娱乐等节目的人数,然后,制作一个班级50名学生的最喜欢观看的电视节目的统计图,那么,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感到亲切、有兴趣。
再给出班级第一小组的身高和体重的统计表:
教师给出表格后,让学生观察表格,从表格中得到哪些信息,再给出关于这组学生的身高的统计图,再让学生仿照身高的统计图,画出关于这组学生的体重的统计图。这样,学生感到简单统计趣味横生,会乐在其中。
二、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学习,提高数学的亲近性
小学生对数学有种畏惧感,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常说“我语文好、数学差”,到了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逐渐两极分化,和英语并称为两大令人头疼的学科。数学成绩差,在排除智力因素的前提下,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是主要的问题。诸如教师“灌输式”的讲、学生“仓储式”的练,教学的偏、难、重等原因,不一而足,如小学二年级的“简单图形的认识”中的“角的认识”的教学时,教材要求学生辨识锐角、直角和钝角,能够做出这些角。而在练习时,经常会出现下面图形中的角有几个?
这个图形如果不给一个顶点引几条射线而形成的角与射线条数的关系,让二年级的小学生都找出来所有的角,无疑难度可想而知,学生答对也不可思议。
与其让学生攻克一个个难题,不如依据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以免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如呈现小鸭、小鸡的简笔画贝贝和奇奇,然后屏蔽多媒体屏幕,教师画出动物的嘴巴的一部分,如:
再让学生猜猜老师想画什么?为什么?学生会说出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于是教师给出角的概念。在让学生观察学校的大门所形成的角;教师的墙壁与地面所形成的角;打开的课本,页面之间的夹角等,从生活中的这些熟悉的物品、设施等中,找到各种各样的角,从而使角的认识情境化、简单化、明了化,不再枯燥和乏味。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时,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铅笔6角钱一枝,2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枝?的问题,学生会回道:20÷6=3(枝)……2(角);而紧接着给出80吨的水泥,用最大载重量为9吨的卡车运送,需要幾辆这样的车一次送完?学生也会思考并列出算式:80÷9=8(辆)……8(吨)于是,毫不思索说出要8辆车,也有的学生说,剩下的8吨,也得要一辆车,要不就没送完。这样,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就迎刃而解。
三、增加实践活动,突出数学的实践性
数学虽然思维性强、逻辑严密,但突出特点还在于其实践性。因此,数学教学中,不妨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做”而学习和掌握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方法。
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给出问题: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亲自画一画、剪一剪或者折一折,那么,这个问题,学生会凭空想象,也就是常说的“蒙”,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各不相同。再让学生亲自剪、画、折,学生不难得出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如果学生不动手实践,教师不通过“实物”展示,学生想得到完美的答案也是不可能的。
再如小学二年级有一个15m长的绳子,每3m剪成一段,那么,15m能剪成几段?要剪几次?这个问题,如果学生初次拿到,也不会感到有问题,不用思考,提笔就做15÷3=5,所以能剪5段,要剪5次。
此时,教师也没有必要说出对与否,也没有必要先说出来次数是要得到的商减一,即5-1=4(下),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亲自剪一下,看看到底是剪几下,再上升为数学思想,这样,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在“用”中感悟数学。
四、引进生活化数学素材,彰显生活化教学
报纸、电视、广告语等中,都有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而合理选用这些唾手可得的素材,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散发生活味,彰显生活的气息。如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插播“多美滋”奶粉广告:滔滔过生日,来了三个小朋友,于是将蛋糕平均分成4份,又来了4个同学,只好又平均分成8份,刚分好,又来一个,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一分为二…..
且不说这个广告的艺术性如何,单就广告所体现的数学来说,值得在《分数的意义》的学习时渗透,教师提出:你从这个广告中联想到了什么?学生们会积极思考,并且讨论、争论,欲罢不能。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课改的核心。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融入生活情境,激发兴趣;融入“生活经验”,提高数学的亲近性;增加实践环节,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引进生活化素材,提升数学的生活化,以期打造生活味浓、实践性强的有效课堂。
新课改注重教学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更应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增加实践环节,使数学课堂节节精彩,堂堂绽放生活的魅力。
【作者单位: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