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视角:教材设计的内涵、模式与策略

2018-11-26 04:44张恰
现代出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模式策略

张恰

摘要:教材设计包括在一定设计理念指导下的选题确定、目标设计、媒体规划、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设计评价等基本构成要素。教材设计的策略居于实际操作的层面,发挥指导教材设计专业活动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教材设计的内在质量。

关键词:教材设计;模式;策略

一、教材设计的内涵

从教材出版角度讲,教材设计是联系基础理论和教材出版实践的桥梁,是提升教材内在质量的重要保证,能够为教材编辑提供一套规范的、科学的模式与策略,使教材编辑避免在教材出版工作中犯随意性、纯经验性,甚至盲目性的错误,从而使教材出版从传统的经验范式向理性的专业范式转变。

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对立统一,是教材设计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教材设计过程中内在的、固有的。为此,教材设计者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选取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同时渗透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学者郭晓明认为,课程知识在教材中以何种方式得以“安置”,以何种方式存在,如何去面对学习者,这是教材设计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既决定教材的编制理念和具体思路,又直接影响教材的功能。

分析研究文献中若干关于“教材设计”的定义,抽取其具有共同特征的要点,从微观的角度去探讨教材设计的含义,可以得出这样的定义:教材设计是在一定的设计理念下,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分析学习需求,制定教材目标、教材宏观设计、教材微观设计,拟定编写提纲,撰写样章,进行教材评价等重要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材形成的一套过程和程序。

二、教材设计模式

教材设计模式是在教材设计的实践中总结教材设计与开发的经验而逐步形成的,是对教材设计过程简化的、理论化的描述。教材设计模式最直接的作用是对教材设计操作进行宏观的规范和引领。

由于教材设计是一个涉及学习者思维活动的复杂系统,揭示这一系统中的规律性问题,还无法达到自然科学理论的因果决定论的精确水平,所以解决复杂系统的系统思想方法便成为教材设计的方法论武器。本研究将教材设计视为一个系统,明确教材设计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问的本质联系,使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设计系统的功能。

教材设计包括在一定的设计理念指导下的选题确定、目标设计、媒体规划、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内容呈现、设计评价等基本构成要素。根据对教材设计基本内涵的梳理和分析,抽取出教材设计流程的构成要素,借助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可以构建一般意义的教材设计模式,以此作为编辑视角下教材设计问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本研究认为,根据教材评价动态分析的要求,科学、完整的教材设计过程应该是一个“设计——实验——修订”不断往复递进的动态过程,教材编辑要重视收集和整理教材使用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将教材使用的反馈信息作为改进教材设计所依据的重要资源,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从而使教材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在实践、反馈、修正基础上不断往复递进的、动态的开放系统。

三、教材设计策略

1.开展学情分析,进行选题策划

学情分析是教材设计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是教材使用者的主体,所有的教材设计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主体的学习而展开的。教材编辑只有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才能有充分的依据判断一个选题,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材设计。因此在进行教材选题策划的过程中,教材编辑应首先开展学情分析,認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做到基于学生而开展设计,进而优化设计。

2.确立先进的教材设计理念,赋予教材独特的内涵和风格

教材设计理念是设计团队在教材设计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在教材设计模式中处于基础地位。先进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要,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和灵魂,而且能让教材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使用效果。理念决定行动,不同的教材设计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材设计结果,从而直接影响教材设计的成效。更新设计理念是出版优质教材的前提,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引领教材设计的专业活动,是提高教材设计水平的关键。为此,教材编辑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确立先进的教材设计理念,赋予教材独特的内涵和风格。

3.改变笼统、混淆的状况,制定明确而又具体的教材目标

当前,教材目标设计中存在“教材目标笼统、模糊”“教材目标与课程目标相混淆”的状况。教材目标作为教材预期的学习者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分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依据课程目标,概括提炼出教材预期的学生发展的方面,作为教材设计的总体要求。其次是根据教材的体系结构,考虑教材的整体编排以及教学实际,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逐级细化,协调整合,制定出每一单元和每一节的教材目标,作为具体教材设计的依据。

关于教材目标的撰写,以ABCD模式的行为目标设计最为简单实用,它可以作为教材目标撰写的具体方法。为了便于记忆,一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简称为ABCD模式:A——Audience,明确教学对象;B——Behavior,即行为,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C——Condition,即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Degree,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度。

4.注重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深度开发教材的数字产品及服务

当前,教材正在从载体形式单一的纸质化、平面化向多维度、立体化的方向发展,教材出版机构正在从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教材出版业已进入一个产品数字化、业态多样化的时代。在这种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教材编辑必须完成从传统的图书编辑向数字复合型编辑的转变。

教材编辑应注重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深度开发教材的产品及服务。为此,要善于从传统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价值的资源,从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对这些内容资源进行创新和系统化、专业化的深度开发,研发基于不同资源类型和符合师生教学需求的数字教材及相关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增值和综合利用的最大化。要熟悉媒体融合发展的开发模式,将纸介质的教材内容与新媒体的表现方式相结合,从而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还应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呈现形式多样化和服务个性化的特点,创建“教材内容+数字平台+服务”的教学服务新形态,开展个性化的课程定制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整体的教学解决方案,使其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成为一种愉快的体验。

5.构建整合、适宜的编写原则,优化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的选择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标准,选择具体的事实、情境、活动以实现教材目标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具体化。

为优化教材内容,教材的编写和修改都必须遵循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可接受性等一般原则,在实际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应该对这些独立的编写原则进行全面审视和整体把握,从内涵上建立联系,从宏观上进行统整。选取教材内容时要突出适宜性,符合学生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征,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

6.确定单元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合理的内容组织

在完成教材的内容选择之后,就必须按照教材内容一定的逻辑关系,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确定各单元内容的编排顺序,从宏观层面上确定教材内容之问的主要内在联系,即构建教材的结构。学者黄荣怀总结归纳出学习单元安排顺序的类型,包括独立的题目、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同心圆结构、按因果顺序、结构逻辑、围绕核心问题、螺旋形深入、反向链等类型,为确定单元内容的编排顺序,进行合理的教材内容组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7.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

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对立统一,是教材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对基本矛盾。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是教材设计的基本规律。优秀的教材编辑一般都是呈现形式设计的行家里手,善于对创新呈现形式进行不懈的追求。因此,在遵循教材设计这一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教材编辑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努力探索教材呈现形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成为教材呈现形式的设计师,以改变传统的、呆板的、基于单一知识传授任务的呈现形式。

8.重视开展形成性评价,将教材评价贯穿于教材出版的全过程

在当前的教材评价工作中,更重视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体的教材评审、遴选工作,忽视教材设计形成性评价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提升教材设计与编写的质量,教材编辑必须重视开展教材设计的形成性评价,将教材评价贯穿于教材出版的全过程,以发挥形成性评价改进教材设计的功能。

在完成初稿后,应先对教材进行两项形成性评价:第一项是由专家、学者来检验品质,称为“专家评价”(expert review)。专家评价是在文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邀请专业人员提供客观的意见,以供教材设计者参考。第二项评价则交由少数的学习者来实际使用,称为“前驱测试”(pilot test)。前驱测试是将文本教材的初稿交由取样出来的少量学习者,试用在小规模且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以检测教材的成效。

如果这两项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令人满意,那么教材的开发工作就告一段落,教材就可以开始正式出版发行。如果这两项形成性評价的结果不令人满意,这一结果可用作改进或重新设计教材的依据。

9.倡导和践行工匠精神,认真打磨编写方案和样章

当一个教材选题的设计创意基本定型之后,有必要以书面形式表述出来,这就是编写方案(选题策划书),同时请作者提前拿出最能代表设计意图的样章。编写方案一般包括:书名、编写意图、编写原则、结构特点、媒体规划、章节编排、编写分工与进度要求等。如果没有一个教材设计与策划的固定文本,很难将教材设计引向深入,也会给后续的教材编写环节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书面形式的编写方案和样章是教材设计阶段性的物化成果,是教材编制的设计蓝图。编辑应该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逐渐凝练设计思路,倡导和践行编辑的工匠精神,不断修改和完善编写方案和样章,因而谓之“打磨”。只有对编写方案和样章进行认真的打磨,做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才能为教材编制提供优质的设计蓝图。

猜你喜欢
模式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