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芬
(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品管圈活动的创造者是日本的石川专馨博士,它是指由人员自发组成的活动小组,共同参与进行品质管理,全员参加维护和改善自我工作场所。
我科室于2016年开始采用品管圈活动,为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约束率,采用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总如下:
我科室于2016年7月成立品管圈,圈员8名,文化程度:大专5名,本科3名。科室护士长为品管圈活动指导员,圈员来自科室的护理人员。活动之前,采取头脑风暴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方面的知识培训,经过召开圈会选定“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约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2月。
自制查检表,每天当班护士将被约束患者的诊断时间,病情变化,以及被约束的原因进行记录统计。从2016年7月1日—7月30日,连续统计1个月,召开圈员会议,以头脑风暴法讨论分析患者被约束的原因,经过讨论后将原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2.1 患者因素:患者在症状的支配下,行为紊乱,否认自己有病,对住院的依从性差。查阅资料显示,目前对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精神病患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大脑功能失调,从而表现为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异常,通常会出现外走、自杀、伤人、冲动、毁物、不合作、无自知力,拒绝治疗及护理等方面的症状。
1.2.2 环境因素:患者刚入院,对住院环境感到陌生。同时,病房采取的均是封闭式管理,患者行动受限。其次,患者特殊的入院方式。本调查组50名被约束的患者中,其中被哄骗进入病房的31例;被强制带入病房的12例;不安心住院的7例。
1.2.3 药物因素:精神科药物起效时间慢,多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未达到治疗量的同时,患者病情波动大,症状未能完全控制,或者是在换药或药物的剂量调整期。患者常出现焦虑、坐卧不安、心烦、无故发脾气、纠缠工作人员要求出院回家,患者就会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或自杀行为,则要进行保护性约束。
1.2.4 护士因素:护理队伍年轻化,对精神科护理知识学习缺乏,对患者缺乏四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能给予很好的解释喝满足。
其次,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护理查房工作流于形式。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不够全面,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到位。
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技巧。
1.2.5 家属方面的因素:家属对精神科疾病方面的知识了解及掌握的不够透彻,家属不愿面对自己的亲人得病,与护理人员的配合程度差。
本次研究采用SPSS15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以P<0.05为差异有效统计学意义。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我科室共有约束患者125例。其中,59例患者被约束(47.02%);未保护患者为66例(52.08%);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我科室住院患者为122例。其中,38例患者被约束(31.66%);未保护约束率82例(68.33%)。
科室品管圈活动,对患者的约束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比较[n%]
科室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圈员集思广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1)A 做好护理评估及护理查房工作,查房工作要深入、具体,从患者的情感、意志、行为方面,尤其要询问患者有无幻觉、妄想,划分患者的危害程度。(B)对于有激惹行为的患者,避免与患者过多交流,以免加重患者的高涨的情绪。(C)对于有冲动行为的患者,要注意接触的方式方法,避免与患者正面交流。(D)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E)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2)努力为患者营造轻松、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针对患者病情种类的不同,安排相应的病室。(3)做好岗位职责的落实工作,做到责任到班次、到个人。其次,岗位职责的落实与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自律性。(4)加强护理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科室制定培训计划,做到有制度、有措施、有改进。(5)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内敛修养,外练基本功,增强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6)丰富科室的文化生活,如为患者提供阅读及书籍,做好科室的同伴帮扶工作,加强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通过本次活动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保护约束率大大降低,与实施活动前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同时,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应对能力得到加强,护理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科室的住院环境得到改善,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用药的规范性和及时性,对提高科室整体工作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