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琳
(南京市胸科医院鉴别诊断科,江苏 南京 210000)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方式,通过促进呼吸道平滑肌的扩增,解除平滑肌的痉挛,从而改善呼吸道症状,改善肺通气及换气过程。护理措施的不同能够影响到患者对于雾化吸入剂的正确使用,导致患者的雾化效果千差万别[1]。为了进一步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本次研究探讨了基础护理模式与护理干预模式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价值。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呼吸科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合并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有相关精神系统疾病家族史。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基础护理组,基础护理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55.5~62.5岁,平均60.3±1.9岁;护理干预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55.7~63.2岁,平均60.5±2.0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基础护理组: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房间的清洁,避免花粉或者毛发等诱导的呼吸道症状的急性加重,常规指导患者进行用药,对于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时汇报;护理干预组: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对于患者的疑虑进行疏导和解释,积极引导患者正确和正面的面对疾病。讲解雾化吸入剂的类型、剂量和使用方法,对于雾化吸入剂如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等的药理作用或者注意事项进行宣教。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对于心率明显加快、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立即嘱漱口,并鼓励其咳嗽,排出雾化吸入剂。
采用满意度问卷与疾病知识调查表的方式进行相关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采用百分制进行统计,并按照下列几个级别进行统计分析:80-100分:满意(掌握);60-79分较为满意(基本掌握);1-59分:不满意(未掌握)。
研究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计数资料的表示采用n(%),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86%,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64%(p=0.011);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明显高于基础护理组54%(p=0.001)。
表1 不同护理方式对于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雾化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药物本身,同时还依赖于患者对于雾化吸入剂的正确使用和相关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护理[2]。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雾化吸入剂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雾化吸入剂治疗的效果[3, 4]。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干预组针对性的护理后,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增强,高于基础护理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上升,提示护理干预方式在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过程中的作用,这主要由于护理干预能够通过纠正患者的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雾化吸入原理的掌握,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从而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刘素彦等[5]研究认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可明显的上升,同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平均上升20%以上。
综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开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