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梅
(山东省济南市明珠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1)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在各个学科中相继展开。许多体育教师认为,微课对场地、设备要求较高,体育教学是在室外进行,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所以体育教学并不适用微课程。是否体育学科不需要制作、使用微课程,微课程能给体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困惑,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2016年,济南市明珠小学加入中国学校体育联盟,学校将技巧作为学校特色向全体学生推广。在教学及学生回家完成体育作业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微课的使用,使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技能掌握、增强教学效果方面效果明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后续学校编排素质操的图片、视频由中新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华网等上百家新闻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就了最牛素质操。
微课将视频、动画、口诀插入到PPT,再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成视频,为学生学习体育技术技能带来了方便,主要表现如下。
对于一项运动技术而言,主抓重点、难点,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通过反复练习,久而久之能在实践中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体育教学一般采用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虽然形象直观,但也有很大的弊端,由于技术动作是在瞬间完成的,教师不可能滚翻到一半讲动作要领,或停留在空中等待学生看清动作过程。微课程中重复播放、暂停、慢放的使用,能够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正确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
体育来源于游戏,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规则性。我们学习体育,学会运动技能的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就是要学生会“玩”并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就篮球项目而言,学习行进间运球、传球等技术,最终目的是要在实践中体现。笔者曾在体育课上询问了学生在篮球比赛场上有几人,发现学生竟然不知道,几乎不了解篮球的比赛规则。对于运动项目的规则,是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的,但是每个项目的规则都不是简单地就能说清楚,而且一些规则只通过讲述是不容易懂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记忆。而利用微课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把规则通过文字、图片、小动画片的形式制作成微课程,让学生通过观看更加全面直观地去学习、讨论、实践,教师再进行答疑指导。这样节省了体育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会更加了解这项体育运动项目,也会更加喜爱。
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关注,许多学校的学生有了体育作业。但是,由于学生在课上对某些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即使布置了体育作业,在一周3节的体育课中,周一教学,到周三、周四学生再上课时就已经形成了错误的动力定型,教师再想纠正就比较困难。微课由于资源形象、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体育教师将制作的微课上传到资源网站,学生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学习,直观易懂、趣味性高,而且不容易遗忘,随用随取。同时,在家长群中上传微课,让家长对技术动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指导帮助孩子在家练习,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可为完成体育作业、保证体育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体育教师擅长的运动项目不同,对其擅长的教学内容会讲解精练、示范正确,教学效果很好,反之则不然。另外,受年龄、身体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会回避那些难度大、技术性强的动作,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制作微课,教师需要吃透教材,充分研究学情,讲解准确流畅,示范规范优美,掌握相关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大量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体育教师会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近几年,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由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剧烈体育活动时吸进有害气体比平常多,在雾霾达到一定级别时,体育课改在室内进行并停止体育大课间。因此,如何在雾霾天气影响下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已成为体育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针对全球气候不断恶化的状况,学校建立体育微课资源库,在体育教学中,播放微课,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在体育大课间中,学生可以跟着视频进行律动、健身操等练习,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体育学科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难度要大于其他学科,就目前而言,想要让微课进入体育课堂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随着体育场馆的建立、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理念和资源的丰富,为体育教学中运用微课提供了可能。体育与微课的结合,可以使体育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