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勇
对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研究*
马广勇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文章分析了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的区别,以期为今后的武术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指出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在于价值主旨不同、内容设置不同、教学方法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评价标准不同、理论依所不同。
武术教学;体育教学;区别
武术教学的根本在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武术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对武术动作的掌握能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通过武术学习,学生还可以克服害怕的心理,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体育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既定的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的有组织教育活动。体育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系统知识,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教学具备一定的教育性与系统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同属于体育教育的范围,由此武术教学与体育教学拥有着相同的价值主旨,比如可以增强学生体质,确保其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等。但其他体育项目与武术教学存在一定区别,虽然也被纳入体育教学范畴,但人们对其也具备清醒的自觉。相较学校内的其他体育项目,武术教学蕴含着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在活动身体的同时,无形中接受传统哲学思想的熏陶,从而有效增强自身的素质水平。对此,人们对武术教学拥有更高的期望,且学校要求武术教学应充分体现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武术教学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并明确了自身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载体的定位,适当的表达了自身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武术教学不但包括物质层面表达的技术,也体现了技术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且其表达出的价值主旨更加契合我国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背景,可以有效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发展的繁荣昌盛。
武术教育为了更好的落实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主旨,其应在遵照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由此看出,明确武术教学内容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运动技术角度看,一般体育项目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往往掺杂了西方化特征,每一门体育项目均独立传授。当前多数高校在设置武术教学大纲时均以项目本身知识结构为依据,且为所有的项目内容设置了屏障保护。这种内容设置比较符合西方科学的逻辑思想,且内化为武术课程的集体无意识。受西方竞技体育的影响,武术教学有效融合了功法、套路、格斗等内容,且形成了散打与套路的格局。同时,从武术师资力量方面来看,当前多数武术教育的教师为体育学院毕业或者专业运动员出身,他们更多延续了以往的竞技武术,并将散打与套路作为项目的主要传授目的。但武术课程中的散打与套路教学都在武术课程的名义下开展,并且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前并不太熟悉武术内容,更分不清散打与套路,因此其对武术课程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本身的认知。虽然每位学生对武术课程的认知程度不一,其观念也各不相同,但多数学生认同武术具备文化性与技击性的特征,而非项目后的套路与散打。对此,在设置武术课程内容时,应针对武术本身的特点进行设置,区别于一般的体育项目。武术的本体为拳种,且任何成熟的拳种均为套路、散手等技术的集合,通过完整训练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从而实现最终人生修为的价值。武术的这种功能特点更加接近学生对武术的期许,可以更好满足其对武术的基本需求,也是学校设置武术课程内容的最佳选择。对此,学校在设置武术课程内容时应充分结合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完成有效筛选。比如在学习某个套路时,教师除了应教授学生的基本拳法外,还应为学生详细拆解相关的招式含义,使学生真正了解拳法的意义,在武术动作中体会变换的意蕴。在散手方面,教师应在确保学生身体安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整条件式的对抗练习,但学习期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总而言之,学校在设置武术课程时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对武术教学的期待与需求。除此之外,学校在设置武术课程内容时不能一味参照一般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模式,应保持武术课程的特色,这样才可以真正体现学校武术教育的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主旨。
在武术教学中,教学内容直接决定着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闭锁式运动技能教学期间,武术教师应尽量选择安静、个人式以及强调本体的教学形式。对于开放式的运动技能,教师则应使用热闹且集体式的教学模式。由此看出,在武术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师应根据项目化特点完整内容设置,对于套路教学应采用闭锁式教学模式,而对于散打则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且研究调查表明,相较闭锁式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开放式的运动技能模式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尤其是学校内的青少年群体。由此看出,以拳种为主要特征的武术教学本身便属于闭锁式与开放式兼容的教学模式,学校也应针对其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武术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要求。
随着体育教学逐步走进现代学校教育领域,体育项目教学开始使用一般学科教学中普遍使用的班级授课方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得到了广泛使用。对于武术教育而言,为了使其适应体育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上也改变了以往的师徒制方法,开始使用班级授课制方法。而班级授课制主要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学习特征将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分班编组,由教师确定固定的授课时间与顺序,之后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相较以往传统的师徒制上课模式而言,武术教学使用班级授课制方法,可以使武术教学更加深刻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但班级授课制也具备一定缺点,其过于强调标准化与统一化,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性较差。师徒制属于我国技艺学习过程中最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具备一定的历史跨度,且主要以经验认知为导向。武术教学作为我国传统的技艺门类,其在组织形式方面也沿承了师徒制模式,即便当前学校教育中已经开始摒弃这种教学模式,但在民间的武术传承中,师徒制依然被沿用,这种师徒制传承方法并非过去式,其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理性的鉴别与甄选。
师徒制主要将教师与徒弟双方聚合在一起,在遵照一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以传统武术技艺为纽带,从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活动形式。不同于班级授课制模式,师徒制可以实现一对一教学,更好地传承了武术的精微技术。同时,由传统武术教学内容出发,师徒制模式更多传承了武术文化,而学院教育则更为传播武术知识,且传播范围有限,传播规模较小。
通过比较师徒制与班级授课制等两种教学模式,两者均属于中西方以及古现代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模式,且各自具备不同的优缺点,两者拥有一定互补性。但近年来,国外比较重视师徒制教学方法,并广泛引进使用,形成了多元化的师资培育队伍,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国内在师徒制与班级授课制的结合方面,其尚处于萌芽状态,没有突破师徒制与学院教育的双轨制,学院武术教学并未实现重组,教学策略依然处于无序状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武术教学应摒弃以往单一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武术专业人才,使普通学生对武术教育也具备深刻的认知。总而言之,在学校武术教育过程中,学校应综合采用师徒制与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确保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武术教学水平,确保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武术教育。
评价指的对一个人或一件事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主要指的是教师在遵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价值判断为依据,对武术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教学服务活动。由此可知,作为整个学校体育教学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体育教学评价的依据为教学目标。当前的体育教学主要以项目为手段,教学目标更多集中于学生的体质健康、强化学生体能以及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等方面,以致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重点为学生的身体素质考核、体育技能理论考核等,并未重视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体育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等非智力因素。而武术教学则是需要在体育教学的基础上,真正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此,在此后的武术教学评价中应增加团队精神等内容。由当前武术教学的评价标准而言,教学评价很难做到全面有效,项目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更多源于对竞技场域套路与散打的移植,且其评价标准也应以散打与套路的尺度为参照点。不考虑具体的评价细节,散打与套路共同的评价要点则是追求动作规则范围内更快、更高以及更强的原则。但当前我国学校内的武术教学西方竞技文化有余,而武术自身文化不足,为了更好的满足上述的评价特点,教师应进行针对性调整。若评价时主要以武术套路为主,则操作化的教学方法使武术教学的评价标准与体操不存在较大差异,且动作只讲求舒展大方与横平竖直等,要求学习者满足运动力学要求,并达到线条美。而在武术教学中已经摒弃了每招每势的攻防技击要点、动作具体来源、动作名称以及拳理依据等内容,这便导致学生虽然也在学习,但却并不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只是糊涂的按照教师教授的动作机械的训练,尽可能到位即可。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前武术教学开始越来越趋向考核的竞技化,在评价武术学习效果与武术教育效果时,教师更多将武术技术水准与比赛成绩作为主要参照标准与评价目标。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评论学生的武术知识、技术以及技能水平,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武术知识过程中产生人格与素质的变化,比如情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文明举止、刻苦、尚武精神、意志品质、勇敢以及礼貌等个性心理方面产生的变化。若评价过程中学生只要武术技能水平高、比赛成绩好则代表学生武术学习好,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在武术评定标准中更多融入的心理因素,重新设定武术教学标准,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
任何运动技术的发生均应由相关的理论的支持,这样运动技术才可以不断向前发展。对于西方体育项目而言,受文化渊源因素的影响,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生物力学等均属于西方运动的参考依据,武术教学属于随着西方体育项目被引入至学校体育教育系统中,其主要借助了西方体育教学的优势,对此,在技术以及理论依据等方面也受到了西方体育项目的影响与约束。同时,受当前人们崇尚西方心理的影响,人们更加倾向于搜集武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证据,更加强调武术理论方面的建树,这使得本就缺乏理论依据的武术界出现了部分假借“道”“佛”之名蛊惑人心的残渣,使得武术理论界更加缺乏有力的依据,人们甚至不敢再研究武术相关理论。
针对上述存在的历史逻辑,加之受近现代文化中不断彰显、放大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处于发展边缘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武术教学中的理论依然以西方运动科学为主导,自身理论被边缘化仅属于前者补充。由此看出,在体育项目的影响下,武术教学不但摒弃了武术文化,也过滤了武术教师的文化传承意识,以致武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更为简单、精炼的语言,通俗易懂。同时教师也进行了身体示范,充分讲解了武术动作的内涵。武术动作内容主要包括武术技能以及武术名称等方面,如果教学期间仅注重表象教学,没有真正确保武术教育的实践性,则武术体育项目也仅仅属于一副知识图表,使得武术课程失去本身的特点,失去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区别。
研究体育教学与武术教学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定位与教学要素之间存在较多的区别。但多数学校在评价武术教学效果时却依然在沿用体育教学的模式,使得武术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此,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明确区分体育教学与武术教学,且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充分结合教学理论与方法,采用师徒制与班级授课制的评价方法,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从而有效避免不良因素对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样才可以真正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1] 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5(06).
[2] 杨建营,王家宏.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其现实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3] 张磊,孙有平,季浏,等.范式及其反思:我国高校体教专业术科教学改革研究20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7).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ushu Teaching and Sports Teaching
MA Guangyo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 Nanning 530000, Guangxi, China)
*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一般B类项目:广西高校公共体育课“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JGB367 。
马广勇(1988—),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