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感悟

2018-11-25 09:25牛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公开课语文课堂精神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厌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往往过于夸大教育的工具性功能,甚至把教学看做是学生考试的工具,忽略了课堂是学生一段重要的生命旅程,是一段不可复制的美好童年生活,如果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学生课堂中的童年就被“风化”了。笔者认为,打造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首先要寻找课堂的精神基座和灵魂。游戏精神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荷兰哲学家胡伊青加说:人具有游戏的本质,人是“游戏的人”。“游戏的真正主人,并不是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游戏也就是具有魅力的吸引吸引者的东西,就是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区的东西,就是在游戏中赢得游戏者的东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审美的基本方式就是游戏,好的教学不是教师单独“支配”教学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共同为教学本身吸引、从中获取学习乐趣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适度渗入游戏精神,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要遵循儿童心理,顺应教学规律

童年是思考小学教育的原始起点。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演变成为记忆教育、考试教育和优秀教育。不然,我们的学生便越学越难学,越学越厌学。在游戏中,参与者总是全身心的投入。传统教学论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在游戏精神视野中,课堂中的师生应该是平等的参与者。基于这样的认识,游戏精神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首先要去除功利性色彩,让课堂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我们往往见到有的教师为了让课堂能够顺利进行,规避教学中的学习矛盾,让课堂成为少数优秀生的天下。我曾经做过多次调查,一节公开课,优秀生的单独表现机会几乎占所有学生的80%以上,后进生则成了课堂的“配角”,被边缘化了。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课堂。同样在公开课的现场,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艺术高超”的语文教师,为了向听课教师展现学生朗读的层次性,首先选择一位朗读水平差的学生朗读课文,经过教师的指导,在寻找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朗读,以此展现自己教学的效果,这种策略老师考虑的更多的是课堂的舞台效果,是为了博得听课教师的认可,而不是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从儿童的心理出发的。公开课还有一个功利性的表现就是课时意识问题上课教师为了更好地煽情,为了更好地展现舞台效果,往往会忽略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对课文“斩头去尾流中间”是普遍的做法。一位老师和我谈起常态课和公开课的区别时说:公开课像电影,大容量、节奏紧、大成本、精华多;常态课如电视剧,常态化、成本低。这在我看来,无论哪种课堂,都应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如果说教学是一种严肃的游戏,那么学生必须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该是归于平等中的首席。任何企图作秀的语文课堂,都不会体现真正的游戏精神。游戏是游戏者的游戏,如果一味取悦于听课者,其实是对教育精神的践踏。

二、教学要重视教学设计,照顾学生心情

小学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感。然而我们语文教学现状则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有的老师甚至置国家有关规定于不顾,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很少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其本能反应只能是对语文学习的“回避”。教學活动和一般游戏活动不同,他有明显的目的性,但是高明的教学活动,学习目标往往不被察觉,学习目标会自然生成、水到渠成,目标越隐秘,教学效果会越好,这就是蕴含游戏精神的课堂教学魅力所在,它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快乐、愉悦。

曾经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积累词汇,于是叫大家背诵词典,一开始学生还觉得新鲜,但是时间一长,大多数学生感觉到这一做法的无趣、乏味。这些强迫自己记下来的词语因为缺少实际的运用,最后会成为消极词汇。后来,教师改为课前三分钟词语接龙比赛,效果改善了不少,因为这就融入了游戏元素,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教学《春雨的色彩》,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老师安排了这样一种课中操:

小朋友,想不想跟着老师去田野听一听小鸟们的争论?(生点头)那就让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吧!(音乐响起,学生起立,跟着老师一起走。)

小朋友,春天到了,小草绿了,柳树也绿了,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动作。(学生跟着老师老师一边做一边说:我学小草钻一钻,向左钻,向右钻。我学柳树弯弯腰,我学柳树跳跳舞。)

小朋友,春天到了,许多花儿开了,跟它们打声招呼。(教师出示写有花名的卡片,领着学生读。学生一边读一边打招呼。)

小朋友,春天到了,许多小鸟也飞来了,(学生跟着教师学鸟飞:我学燕子飞呀飞,我学麻雀飞呀飞,我学小鸟飞呀飞。)

嘘,大家快坐好,小鸟们都到齐了,他们的争论开始了,大家可要听仔细了。

游戏,几乎是童年的象征,把儿童的游戏天性和教学的“自然”语境融合在一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和游戏一样,就能激发出儿童内在的参与激情。课间操在这里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唤起学生注意的形式,它已经拥有更多的语文教学内涵。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动起来,为后面的语文教学做了铺垫:课间操中提到的小草、小鸟、柳树,都是课文中的生字。孩子们在游戏中无意识的和它们接触,为后面学生能够正确的朗读课文降低了难度。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以后,需要在课堂上巧妙的设计出蕴含游戏精神的活动。

三、教学要遵循课堂规则,关注课堂规范

教学活动中渗透游戏精神,就意味着教学要走出成人单向控制的阴影,让儿童走向自由。这种自由有贼在的规则,不是放任不管或混乱不堪。规则起源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建共享。最起码包含教学公共规则和学科教学规则。教学公共规则是儿童之间交往合作的基本伦理标准,学科教学规则带有强烈的学科性。一位教师曾经写过这样一则案例:

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正在认真的写字。教师不时弯下腰指导学生写字,不时摸摸学生的头表示鼓励和赞许。细细听,听到了学生之间友好的提醒“小松树!”听到的学生立即坐直身子。提醒的学生则露出友好的微笑,他自己也坐的更挺直了……

“小松树”这一叫法局外人是不知道咋回事的,但是仔细体味就不难发现其中折射出教育实践的智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以“小松树”这一形象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时间长了,“小松树”就会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模切语言。基于互相信任的心灵沟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互律的效能。具体到一堂课上,这样的学科规律往往转化为对学习任务的要求。正是因为游戏中的严肃才使得游戏完整,一定的规则意识是教学效益的保证。

四、教学要激活学生思维,注重智慧生成

如果没有一定的风险刺激,游戏者会感到无聊,甚至会退出游戏。同样,课堂中如果缺乏思维的挑战,学习就会“表面滑行”,甚至使我们的学生神游于游戏之外。从本质上说,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其实就是思维训练的有效性。

例如,听写字词教学这一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读,学生写,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懈怠。我们如果把所有的听写设计成猜词、猜字、一分钟速记等游戏,学生的思维就会激活,参与热情就会高涨。

有的时候,整个文本的的学习也可以设计成一个游戏。有一位教师执教《庐山的云雾》,教学主线就是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为庐山云雾的画面配音。这个任务既新奇又具有挑战性,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学生的言语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培育。

再如《威尼斯小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船夫,你将怎样介绍、推销自我,让游客为你的演说怦然心動,乐意上你的小船呢?想当游客坐游船的有没有?(部分学生举手)作为游客,你打算怎样打探情况,与船夫对话?

船夫1:我15岁,子承父业。我的驾驶技术特别高,在行船快而多的河道里总能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坐上我的小船,能快速到达目的地,节省您的宝贵时间。

游客1:我晕船,一坐船就想吐,你有什么办法吗?

船夫1:那不用担心,我的船虽快,但是很稳,如履平地。再说,船上备有晕船药,中药制作,无副作用,要是真晕了,吃一片就行。

游客2:我驾驶很安全。在急驶时,能从容拐弯;拥挤时,能灵活地挤进挤出;在看起来极险急窄的地方,能快速的穿过去,便捷、安全、可靠。坐我的小船,好似给自己买了保险。游客们,我帮你们把安全带回家,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更高。

……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从游客和船夫的对话中感受到教材活了,学生的言语生命活了,课堂因此充满活力。这是游戏精神在语文课堂中的完美体现,经常经历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水平、言语智慧会越来越出色。

教学作为游戏,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充满了无限的创造性。用游戏精神来规范和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根本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轻松一点,更有效一点。

牛萍,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公开课语文课堂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