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悦
4月8日晚,电视问政直播节目《问政时刻》第三期“问政”了西安市教育局,最终该市教育局满意率为21.89%。因为这档节目,近期身边的人聊的全都是西安的教育问题。
舆论的高度关注,虽然激励了各个利益相关方进一步面对和解决教育问题,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认知偏差。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把教育问题仅仅当成教育局的问题。有媒体不乏尖锐地指出,西安市教育局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局长了。
记得读研究生时,我们第一次上政治与教育的专业课。导师上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超大的多层蛋糕,每一层蛋糕都被切分成不同大小。导师解释说,每一层的蛋糕对应不同级别的政府体系,而每一层不同大小的蛋糕块,代表着这一层面上权力大小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公司、學校、非营利机构等)。
在这个简单的蛋糕比喻中可以看到,教育问题是极其复杂的,拥有不同权力和利益取向的个人、组织都参与其中,而教育部门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而已。教育局是政府教育权力的执行者,只有权力分配合理了,政策才能有效执行。
问政时,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就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商和教育部门之间的矛盾,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却坦言很难去管这个事情。教育局当然要管这个问题,但要管好的前提是,不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达成共识,相互配合,甚至让渡一些各自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部门发挥管理和执行的作用,推动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除了权力分配外,要解决存在了很多年、根深蒂固的教育问题,需要出台长效机制。而这背后还需要持续性的、合理的财政投入支撑。
多方合作在解决教育问题上也很重要,这需要了解教育的人来统筹规划。比如,在出台相应政策规定前的“调研”,涉及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因此调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来贡献力量,也需要相应的大数据和技术的参与。这时候,是否可以通过多方力量的合作来实现科学有效的调研,首要的因素在于,是不是需要懂教育规律的行政人员来设计、统筹和组织。从调研这个小环节中,可以看到随着教育管理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增加,教育部门对于自身人员在教育研究和数据分析上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父母也是不可忽视的主体。他们手中的权力并不小,不仅可以决定满意与否,还可以选择改变与否。比如,他们可以为孩子选择是否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要上哪一种类型的学校,课后上什么样的兴趣班,为孩子营造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病,等等。
而现实中,家长经常会觉得无奈和焦虑,的确一定程度上是大环境客观存在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自己手中的教育选择权。身为父母需要了解到你自己想要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什么,孩子想要从你这里获得什么,以及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满足整个大的图景的。而在这个大的图景中,有的部分的变化是迅速的,而有的部分却是很难改变的,知晓了解并作出合适的选择,或许是家长运用该项权力的最大挑战。
小到教育领域的办学者、公司、校长、家长和老师,大到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都是参与教育的重要主体。面对这么多参与主体,要解决老大难的教育问题,不妨借鉴企业管理中常提到的组织的三个层次,即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对于教育这样具有公共属性的服务而言,倘若利益相关方仅仅处于第一层次“利益共同体”的话,教育往往会沦为彻底的“商品”,因此需要他们能够构建事业共同体甚至命运共同体。而要做到的关键在于,教育管理者能够清晰地表达对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和规划,与不同参与方多展开公开而透明的互动。这样,社会多方力量才能逐渐形成共同的愿景,建立推动改变的共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让这个城市的根生长得更好。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更在意教育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从而总是在急迫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忘了解决问题终究是为了更快地奔向那个理想的愿景。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就不能忘记兼顾多方参与主体,只把教育问题当成教育部门的问题,否则永远找不到问题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