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资产管理研究

2018-11-25 21:40张学平高级会计师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21
商业会计 2018年20期
关键词:清查国有资产资产

□张学平(高级会计师)(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1)

财政部于2016年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财资[2016]2号),旨在通过资产清查,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夯实管理基础,全面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依据文件要求,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积极行动,周密部署,开展了资产清查工作。高等学校也不例外,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全校资产清查工作。按照学校资产管理归口及清查业务,成立了财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基本信息、清查审计等专项清查小组。清查小组认真学习清查文件,准确掌握清查内容与程序;分解任务、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升级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周密策划、制定预案、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查和全面的诊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典型的问题。

一、资产清查取得的成效

(一)全面摸清资产家底,夯实资产管理基础

借助这次全面而彻底的资产清查,摸清了高校资产的数量、总值、类型结构、部门分布、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效益等情况,暴露出了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的“真空”和“漏洞”,有利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为高校完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资产购置、配置与处置科学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层层落实清查任务,强化资产管理职责

按照高校资产管理制度,此次资产清查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由于此次资产清查由教育厅全面部署安排,学校清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因此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清查、盘点以及材料上报中,要求部门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和签字盖章,要求资产具体使用人签字确认,强化了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与具体使用人的职责。

(三)依托网络技术进行清查,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

与以往资产清查不同的是,此次资产清查主要依托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处理,资产管理人员摆脱了巨量繁杂的数据输入工作,实现清查盘点数据在线、动态、即时,极大提高了资产盘点数据处理效率。

(四)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

通过此次资产清查,暴露出了高校资产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发现了高校关于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缺陷和体系漏洞,找出了高校资产管理与现代高校建设的治理能力要求的差距,为进一步强化与细化资产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和意识,提升了资产管理队伍素质,规范了资产管理工作程序。

二、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意识淡薄,资产管理现状堪忧

由于此次资产清查涉及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各个高校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有的高校长期不进行资产清查,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有的高校虽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但由于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各层职责不明晰,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长期不对账等原因,存在着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的情况,资产盘亏现象较为突出。在清查盘点中,发现个别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掌握不清、不全、不细,相当数量的盘亏资产来龙去脉说不清;在固定资产配置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求人”的观念依旧普遍,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且利用率偏低,固定资产浪费严重,办学成本不断攀升。更有甚者,资产长期疏于管理,成为个别人的私人资产和赚取利润的机器,游离于监管之外,管理意识淡薄,职责不到位,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资产管理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调动不起资产管理者的积极性,因此导致重购买、轻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意识需要加强。

(二)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存在资金安全隐患

往来账款尤其是其他应收款挂账数额大,时间长,涉及人数众多。其他应收款中尤以教职工个人预借差旅费、设备款、版面费、实验室维修费等各种名目繁多的借款为主,这些借款由于主客观原因长期未进行核销,有的借款人已经退休,或者调离学校,更有甚者借款人已经死亡,凡此种种情况,不仅挤占流动资产,导致资金使用率低下,资金安全隐患风险增大,而且使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借款人档案只增不减,数目庞大,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资产的入账标准与性质界定不明确,资产信息失真

资产账实不符表现在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资产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对国有资产的入账价值和标准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是否应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只是以是否“增加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其使用年限”为标准,判断标准相对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歧义和困难。另外,近几年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完成,高校采用BOT模式形成的资产,虽然以合同的形式进行了约定,但有的合同期限长达二、三十年,且合同中相关条款对固定资产产权及归属的约定含糊其辞,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归属模糊,从而造成账实不符,导致资产信息不真实。

(四)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下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与科研,长期以来形成的意识都是围绕教学与科研开展工作,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重视资产的投入与配置,却忽视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以及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尤其是资产管理队伍缺乏有较强业务素质的新生力量,缺乏稳定的专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仅限于单机版操作对固定资产的登记,固定资产卡片的打印,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校资产管理大系统功能。另外,学校财务处与国有资产管理处,以及与二级学院之间沟通不积极、协调不到位,同时也受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制约和影响,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两个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无缝对接,固定资产的登记、核算、调剂、报废数据不能共享,既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也容易造成账账不符的情况发生。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长效机制,创新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进一步创新和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资产管理决策机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四层管理模式。界定和规范各资产管理和使用单位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完善学校年度资产清查工作,每年进行年度新增资产清查,定期开展资产全面清查。加强资产采购论证、可行性分析、招投标、合同签订、资产入台账、交付使用、合格验收、维修报废等环节流程设计,完善和健全制度建设,责任到人,强化资产管理职责和奖惩力度。依托资产管理系统,即时、动态、在线准确地掌握资产状况,建立资产动态监管和优化配置保障体系,对于小型、容易丢失的仪器设备,建立出入室(库)借用手续办理制度和损失赔偿制度,杜绝乱用、丢失情况发生,加强日常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二)以预算为导向,以战略为目标,提升资产配置效益

预算资金是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高校资产的购置、日常运转和价值补偿主要依靠预算安排来实现。预算体现了高校的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学校每年在编制预算时,会通过资产管理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将每年的资产采购任务安排到预算中去。预算安排的合理、科学与否,将直接导致学校各部门资产配置是否公平,结构是否优化,使用效益高低等问题。因此,资产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在上报资产预算前,应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论证,站在学校全局发展的高度,综合考虑学校整体资产的存量情况,结合部门的实际需求,同时要以学校长期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将资产配置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编制中长期预算,达到从源头上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条码标准化管理,加强对资产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盘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创新资产档案管理模式,对资产在入账时的原始票据进行影像扫描,一方面可以克服纸质档案褪色、容易丢失所带来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地节约存储空间,方便固定资产报废时大量的原始发票查阅、复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通过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打通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资产接口,加强数据流动,实现数据共享,节约资源,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各单位内部资产管控水平。

(四)深入学习研究,实现资产管理全覆盖

通过清查核实,高校对自身的“家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以前游离于资产账外的诸如科研专利权形成的无形资产,BOT模式形成的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所形成的资产等,要实行部门协调、专人管理机制,必要时要成立一定的机构,对于这些资产的入账价值、入账标准、入账时间、产权归属和界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晰产权关系,确认产权归属,为产权登记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加强对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和研究,按照相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现有的国有资产进行再确认和计量,对已经不符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的,协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核销和处置。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和规范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核算,认真做好基建账并入大账等工作,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校国有资产,保证学校国有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打好基础。

(五)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和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转变服务理念,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优化人员结构,引进业务素质强、年轻、富有朝气、工作有责任心、懂信息化技术的资产管理人员,给资产管理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注入活力,带动和引导现有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帮助资产管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业务水平。联系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高等学校资产效益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关注量化结果,更要重视定性之因,从领导重视、管理体制、制度保障、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共享资源到高效使用,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实用又切合本校实际的资产管理考核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与部门考核、个人评优甚至干部提拔任用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资产使用的效率性和效益性。

猜你喜欢
清查国有资产资产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途径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资产组减值额确定方法探讨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从固定资产清查视角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