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坤
摘要:《中共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中说:“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由此可见,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上对美育的无痕渗透,使学生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陶冶情操,受到美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 语文课堂 观察 体验 品味
美育,就是当我们地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处处都有美的体现。在教学中如果能做到诗画融合,润物无声,怎能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怎能不扩展学生的审美眼光呢?在很大程度上,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美读文本让学生体验到自然的美。人物品格的美,语言描述的美,意志品格的美以及意境的美,从中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将美育进行无痕的渗透呢?
1.引导观察插图感受文字的美
感受美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感受图画之美。如在教学古诗《山行》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学生欣赏书中的插图,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好PPT,使学生在没有读文之前,就对山中的美景有所感悟,观察之后,在让学生说说图画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学生很快就看出图上画着枫叶、山峦、小路、白云等景物。接著,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说说诗人行走山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作者一定看到了白云升腾、炊烟袅袅的景象,我感受到了天高云淡,山峦起伏的美景。”有的回答:“作者一定看到了只有傍晚才有夕照,此时晚霞的红艳艳与枫叶的红彤彤相得益彰。此时的枫林特别的迷人。”还有的说:“诗人流连忘返,停车甚久,天色已晚,但是作者依然不愿意离开,通过这些我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着枫林的喜爱之情。我想作者一定看到了极美的红叶。”这样学生对枫林美景就更加深入的有了了解,此时的古文也不在是难以理解了,有了画面美图的帮助,学生对学习古文有了更大的兴趣。
2.创造具体情境体验意境的美
小学课本上的文章题材多种多样。无论什么题材都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通过不同的方法,把学生引入美的情境中。学生的年龄小,对生活的感悟不过深刻,有时理解文章时会有些难度,所以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我在教学《海上日出》这一课时,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先让孩子们说一说他们看过的日出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并配乐朗诵课文:最后,理解课文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海上日出为什么是伟大的。正如学生们所说: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变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红色或紫色,太阳升出海面,就象一位美化的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海展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从中学生感受到了震撼的美、伟大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3.推敲遣词造句品味内容的美
小学语文的课文中,虽然以浅显易于接受的居多,但是也有很多都出自于著名作家之手,每字每句的斟酌也是颇见功底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这些词句,学会遣词造句,对学生的习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以《左公柳》为例,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挺立”一词很生动,可是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这是,教师就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而想象“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的景象。自然而然的学生会将“挺立”重读强调了出来,教师应该追问:“你为什么强调‘挺立这个词?”学生想了想说:“这个‘挺立一词让我觉得这棵柳树想一位英雄。再风沙中无所畏惧。”这时.我再让学生试试把“挺立”换成“站着”“栽着”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有的学生说:“站着”虽然也把树当人来写,但是没有气势,如果用“栽着”的话,显得柳树毫无生气,更不用说这些爱国将士身上的爱国情怀了。学生们议论纷纷,兴趣盎然,在理解词语的同时感受到了左公柳那威武之美、挺拔之美、刚劲之美。通过词语推敲、比对学生进一步领会了“挺立”的妙处所在。
4.全情投入朗读抒发感受的美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如果能配上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的说明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如我在讲《西风胡杨》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胡杨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所以我反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引读:因为挚爱脚下这片热土,所以胡杨——(生接“生下来千年不死”):教师引读: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风沙。所以胡杨——(生接“死后千年不倒”):教师引读: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所以胡杨——(生接“倒下去千年不朽”)。此时此刻,你认为胡杨还仅仅是树吗?在你的心中,他就是(英雄、母亲、战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读出了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感受到了胡杨的伟大。学生的朗读非常投入.胡杨的精神也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渗透美的教育,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为了能更好的成为美的传递的使者,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多积累,增强自身对美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帮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使学生在生活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