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探析

2018-11-23 01:36蒋显冬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整合

摘 要:时尚心理在各种年龄段的人心中都一直存在,对于中学生也是如此,伴随着网络文化成长的学生们,时尚心理从他们入学起就开始在他们脑中留下印痕,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文化知识的丰富,加上处于易冲动和叛逆的青春早期,到中学阶段,他们已经变成对新事物和流行文化最为敏感的群体,其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与小学阶段已有很大的差别。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教学除了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之外,对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健康积极人格的塑造同样重要。而要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中学生的时尚心理与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是新课标理念实践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需要。

关键词:时尚心理;美术课堂;整合

时尚是人们对当前流行的某项事物或者文化行为的崇尚,时尚心理是对时尚文化的一种感受态度,不同年龄、学历、生活环境、阅历的人对时尚文化的感受千差万别。对于时尚文化,我们既无法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来界定,也無法避开时尚这个词对我们的影响,因为在网络时代的大前提下,时尚已经无孔不入,影响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千禧年后出生的人是伴随着网络文化长大的,受此影响,中学生们在行为上关于“美”的表现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他们的学业任务重压力大,少有展示审美个性的时间和场所,另一方面他们又对流行的事物极其感兴趣,且有很强的从众、模仿心理,对时尚文化的追求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精力并不比课业少。因此,将中学生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他们渴望更多的知识却又缺乏足够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充满活力却又受学业的压力不能尽情释放,他们渴望被师长理解却又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紧跟时尚潮流的脚步但只能盲目跟风。所以了解中学的时尚心理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以设计、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当前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青少年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是效果最直接的一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各个学科的共同努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时尚心理影响着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学生本身又对时尚潮流构成了影响。

目前对于青少年和流行文化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涉及教学教研方面,研究中学生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的整合,有利于分析学生心理,调整教学形式。新时期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 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中学生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对本学科的情感体验更饱满、接地气,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创新也有借鉴意义。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文献,利用各种书籍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了解不同年代、地区中学生受时尚影响的表现,纵向与横向比较别的研究观点,把研究文献所得用于完善和创新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丰富教学内涵。

(二)行为研究法

中学生在时尚心理的影响下,表现最明显的在服饰着装和日常话题上。从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中,设计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就实践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有关整合中学生时尚心理在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的实效。

(三)同课异构研究法

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类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或者避开当前的时尚元素,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分析研究学生在此情况下的学习效果与作业表现,研究过程中把握中学生时尚心理和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四)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设计中边实践边总结,总结本科目在将学生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之后的新气象,并使之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以此为引领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增强造型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三、研究成效

笔者所在的初级中学,在课堂教学中初步将中学生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模式、思路进行了整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就地取材为课堂增加趣味元素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美术课堂趣味越来越不敏感。针对初中学生逐渐进入叛逆期,对一些理论性强的课题兴趣较少的心理特点,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将当前一些热点流行词语、话题在课堂中引用、整合,从正面加以引导,使一些较严肃枯燥的美术课题活动更加形象生动,从而紧跟新课标,整合课堂、优化课堂。例如八年级上册《走进艺术博物馆》一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从未去过艺术博物馆,更不关心艺术博物馆有什么藏品,了解的知名藏品也只有那一两件,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强调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功能,结合学生喜欢的动漫展,让学生理解艺术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并把教师自己去各地艺术博物馆的照片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对艺术博物馆的感觉不再疏远,号召学生利用周末休闲时间去艺术博物馆参观,开阔眼界,在有一些相关主题展览时提前通知学生可以去欣赏,并在参观后和学生分享参观心得,从而让本课程灵活起来,更接地气。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课堂教学

网络时代,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吃”“穿”上,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老土、不时尚,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将一些传统元素在美术课堂中加以整合,赋予时尚的外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训练造型表现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例如每年新年开学后,我们都会根据当年的农历生肖年,设计相关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该生肖为我们现代时尚生活带来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个新年的符号,从虎年开始,虎年画虎,兔年画兔,龙年画龙,蛇年画蛇,马年画马,羊年画羊,猴年画猴,鸡年画鸡,新年到来,我们继续开设了“狗年画狗”的趣味课程,不抛弃传统而又紧跟时代脉搏,让传统文化不再曲高和寡。

(三)常规课堂与时尚思维的碰撞

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必须要进行与时俱进的设计,因为当前中学生所接触的流行文化往往比老师接触的更丰富前卫和多元。如果我们将视野局限在本学科,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思考教学设计,课程创意会显得单一,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关联就不密切了,长此以往,对美术课程学习就显得被动和陈旧。我们将中学生的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整合后,在实践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本校美术老师唐晓秋在执教的《图形表达与创意》一课在区、市美术新课程比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唐老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情设计教学目標,遵循新课标理念,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图形的联想与创意有机结合,整合学生的时尚心理,创设1+1法则,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散思维,整合同物异构的技巧,提高了创意能力,训练了画面表现技巧。蒋显冬老师在初二《传统纹饰·民族风格》一课中,通过把传统古朴的中国风纹饰和现代时尚的服饰搭配相结合,形成充满趣味和创意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氛围浓厚,也带动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讨论。

(四)用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

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其创新和设计精神一直在全国起到领先和示范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在贯彻落实“中学生时尚心理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相应的公开课、同课异构加以研究,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落实研究目标。整合之下,我们开设了“标志设计之班徽、艺术节节徽”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分析不同的教学形式下不同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作品中探讨学生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在这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学生的优秀作业在课程结束后加以筛选,挑选出来作为本校校园文化艺术节节徽,并制作成节旗,在艺术节开幕式时升起。同时每班从本班的优胜班徽设计中选出自己的班徽,这样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在校体育节入场式时,各班就举着印有自己班级班徽的班旗自豪地入场。节徽设计比赛活动从2008年第十届艺术节起,至今一直坚持,每一年都能收到大量充满想象力、让人惊喜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学生对美的认知,是艺术思维的体现,从过程到结果,都让人感动。同样让人欣喜的是,节徽设计比赛获奖的同学,不少在升入高一级学校之后,继续坚持美术专业的学习,并考上了美术专业院校。在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节徽设计比赛中获得特等奖的伍汶奇同学,目前正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读。

四、反思与展望

对于“时尚”在教师及学生中不同的认知,包括书籍、影视节目、歌曲、流行词语等方面的理解,让师生的“代沟”不可避免,这对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教师的理论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快餐文化的迷恋让学校、教师、家长感到难以理解,而和学生沟通时,学生往往认为是我们不理解他们。时尚服饰、文具由于其品牌名气和广告推广以及名人效应等的影响,价格差异较大,学生认知往往较为单一,同学间日益增长的攀比心理限制了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表现和思维的开发。在教学中,老师需要继续探讨和总结何种类型的教学设计既能掌握学生的时尚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构建更有利于师生互动及贴近当前中学生时尚心理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时尚并非一味迎合,更需要在潮流中构建风格。

参考文献:

[1]多纳德·赫伯霍兹,芭芭拉·赫伯霍兹.美国初等教育美术教师培训教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蒋勋.美的沉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深圳市海湾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整合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