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
彩票是国家为筹集社会公益资金,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而特许发行、依法销售,自然人自愿购买,并按照特定规则获得中奖机会的凭证。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是国家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制定的一项特殊政策,也是国务院赋予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福利彩票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桥梁,成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手段,成为筹集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增进社会和谐、改善民生、推进民政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福利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渠道单一,尽管国家作了很大努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1985年为例,当年,国家预算支出民政事业费30亿元,但能用于社会福利的经费仅约3亿元,资金缺口巨大。与此同时,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国民经济步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
社会对彩票的需求是其存续与发展的根本动因。为解决社会福利领域的棘手问题,中国的改革大潮中涌起了一个新的潮头。时任民政部部长的崔乃夫表示,“不能因为没钱我们的工作就不搞了。”1984年,他在与一位热心中国民政事业的海外华人会谈时找到了一条思路,那就是搞彩票。此后,一系列的国际调查表明:世界上的国家,不论其意识形态如何,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不同程度地以发行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弥补国家财政对福利事业拨款的不足。这样的调查结果对于中国发行彩票的尝试来说是好消息。
1986年12月26日,民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民〔1986〕办报53号),其中提到,“从目前我国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来看,每年发行十亿元的有奖募捐券是可行的。考虑到个人承受能力,面额不宜过大,以一元为好。经初步测算,发行收入扣除奖金、印刷、发行等费用后,每年可筹集到资金五至六亿元。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拟将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留归销售地区,其余百分之五十用于举办全国重点或示范性社会福利、康复项目和资助有关省市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我们建议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
1987年6月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正式成立,由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任名誉主任,民政部部长崔乃夫任主任。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名誉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发表了即席讲话。他说:这个有奖募捐,我非常赞成、拥护,祝愿这个事业成功。会后,赵朴初还挥毫题写了“有奖募捐 利国利民”八个大字,为日后新中国彩票事业的蓬勃开展竖起了一面旗帜。
1987年7月27日,新中国第一张福利彩票(时称“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在河北石家庄上市。凭借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社会观念的根本转变、民政人的努力探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对境外彩票发展经验的借鉴,中国福利彩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之路。
第一套中国福利彩票(传统型)之一
彩票发行之初,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经济不发达。此时,彩票人开始尝试将家电等紧俏商品引入即开型彩票设奖,逐步出现了用实物商品替代现金设奖销售即开型彩票的案例。1989年,部分地区“实物兑奖销售法”的经验推广后,该方法逐步遍及全国。
1991年11月,中募委发行中心在重庆召开会议,总结了广东用网点经营的方法销售传统型奖券和河南、天津、长春等地实物兑奖的经验,明确提出了即开型彩票销售的“大奖组”概念,并正式在全国推广,为中国福利彩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5年8月,中福彩中心召开全国福利彩票业务研讨会,总结、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新疆的大奖组销售法。提炼出“四大一突”的大奖组销售特点,即“大奖组、大奖群、大宣传、大场面、突击销售”。这种方法在全国推广后,无论在沿海还是内地、大中城市还是广大农村、富裕地区还是贫困地区都普遍获得了成功。当年全国彩票销量达57.3亿元。1996年一举突破60亿元。到1997年,全国已累计销售中国福利彩票230多亿元。
199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发行50亿元赈灾福利彩票,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华东洪水的灾后重建。赈灾专项募集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和支持,群众购票踊跃,掀起了中国福利彩票发行史上的热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大奖组的突击销售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5个多月的大奖组销售顺利完成了50亿元赈灾额度,按时上交了15亿元赈灾资金,使1998年度(实际发行期为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中国福利彩票发行额达到110亿元,解决了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在中国彩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大奖组”销售方式为中国彩票事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其实物设奖和集中宣传的特点,使得广大民众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了中国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公益理念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理念,同时,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各地彩票发行机构积累了资金,为推行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的彩票发行方式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95年4月28日,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逐步应用,深圳市首次试点发行销售计算机管理的传统型福利彩票。这种彩票是在传统型彩票玩法的基础上引入乐透型彩票按比例分配高奖等、高奖额滚动累积和奖金分享等机制后创出的一种彩票,源于传统型彩票和乐透型彩票而又不同于二者。
1999年10月1日,第一张通过计算机销售的乐透型福利彩票“上海风采·幸运七”游戏在上海面市,开创了福利彩票乐透型彩票和高奖额的先河。同年12月11日,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风采系列”电脑福利彩票座谈会,推广上海电脑彩票的发行销售经验。之后在上海进行了准热线销售系统的运行试点,建成了全国电脑彩票系统监控中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网点销售形式的再次推广奠定了基础。
此后,全国各地以“风采”命名的电脑福利彩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著名的地方品牌游戏展现了中国福利彩票的“风采”,拉动了中国福利彩票市场的发展,也为开发全国联销游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5万台投注机投入运营,为电脑福利彩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不断地开拓、创新、调整、完善,电脑福利彩票的玩法也从单一排列型玩法到排列型、组合型和数字型等多种玩法,从简单设奖到复合设奖,从每周二次开奖到每周多次开奖,从准热线到全热线、电话投注,中国福利彩票的玩法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多样化,电脑福利彩票的玩法越来越贴近市场。
中国福利彩票开始了新的腾飞。2001年,中国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工作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了140亿元的年度最高水平,超额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120亿元的发行任务,是2000年的1.5倍。
2004年,中福彩中心着眼福利彩票在新世纪的发展需求,明确提出品牌战略并逐步落实到彩票销售和宣传中,上市了“双色球”“3D”“刮刮乐”“七乐彩”和福彩视频票等品牌游戏,初步建立了多个全国性品牌游戏相互支撑的市场格局。这些品牌的树立,增强了福利彩票的社会影响,形成了品牌效应,同时也使福利彩票的发行方式实现了由以各省分散销售为主到以全国联合销售为主的转变。
2003年2月16日,第一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游戏“双色球”在全国的正式发行,标志着电脑福利彩票品牌时代的到来。这一转变,对于中国福利彩票整体形象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及销量的增加、各省玩法的整合重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10月,数字型小盘玩法“3D”游戏在全国13个省市上市,并凭借快速开奖的特点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2005年1月1日起,天津市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深圳市上市销售“3D”游戏,至此,中国福利彩票“3D”游戏在全国范围内发行。
2007年1月1日,第三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游戏“七乐彩”开始发行。这种补充型、辅助型玩法的推出,进一步整合和完善了电脑福利彩票的游戏品种结构,形成了大、中、小(“双色球”“七乐彩”“3D”)三大全国联销品牌游戏相互补充的合理结构,开辟出了一个以全国联销游戏为主,地方游戏为补充,二者合理配置、共同发展的市场发展新格局。
2009年以来,《彩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彩票发行销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定陆续出台,明确了管理体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彩票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利彩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彩票资金专项审计和巡视整改扎实有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彩票发行销售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持续提高。在发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福利彩票系统总结提炼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理念、“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公益、慈善、健康、快乐、创新”的福彩文化等一系列好的理念和经验,建立了支撑事业稳定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保障技术、开奖、资金等环节安全,培养了一支能吃苦、敢拼搏、善创新、甘奉献的人才队伍,为推进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链接一
第一张彩票的发行
80年代末期,国内尚无一家彩票专业印刷厂,经多方联络,第一张福利彩票——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传统型、面值1元)—于1987年7月在天津市造币厂(人民印刷厂)通过验收。
首批印制的福利彩票,票面图案类似人民币,共印制8000万张,100万张为一奖组,于1987年7月27日开始在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上海、天津、洛阳等10个省市开始试点发行,至10月底发行约为2205万张,在中国当代彩票史上写下了第一笔。
1987年7月27日上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首发式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政府门前广场拉开了序幕,带头买下第一张彩票的是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孙永生。与此同时,省委书记邢崇智、省长谢峰也让秘书代他们每人购买100张彩票,并表示:如果中奖,奖金全部捐给社会福利事业。从此,新中国的彩票,就应运而生,从而结束了长达38年无彩票的历史。
链接二
从“奖券”到“彩票”
彩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直因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而遭禁止,人们的成见一时难以消除。面对福利事业资金捉襟见肘的局面和近40年来无人敢跨入的敏感区域,权衡利弊的结果是,彩票必须搞,又不能引起人们的反感,于是,“彩票”当时才被冠以“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之名。
经过几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对“有奖”和“募捐”这两个互不搭界甚至有着对立意义的合成概念越来越难以理解。另外,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有奖募捐券”这一称呼不但令翻译者头疼,就连那些与彩票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外国同行也难以理解,而且还发现盗用“中国社会福利彩票公司”名义在国际上活动的事例。
鉴于以上原因,1993年2月,经民政部同意,报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同年10月,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被国际彩票组织(INTER TOTO)接纳为该组织在中国的唯一正式会员;1994年5月,又被另一个国际彩票组织(AILE)接纳为该组织的临时会员。
1994年12月2日,民政部决定将“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从1995年起面市的奖券也更名为“中国福利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