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宁夏 吴忠 75110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是由于患者食管的括约肌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致使其无法实现正常的关闭,从而使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1-2],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反酸、烧心、呃逆、胸痛、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等。传统西医学运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等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短期内可以缓解症状,但长期超剂量服用,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例如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引起低镁血症、维生素B12缺乏、贫血、肺部及肠道易感染、骨质增生、焦虑、抑郁、增加息肉形成风险等[3]。H2受体拮抗剂长期应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心律失常、兴奋、幻听等神经系统症状、造成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4],影响整体疗效,中医能够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标本兼治,疗效确切,复发率低[5]。
《医林绳墨》曰:“吞酸者,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自若吞酸之状也,吐酸者,吐出酸苦之水。”《古今医统》曰:“倏而腹中如火发,腔内空空若无一物,似辣非辣。”《金匮要略》载:“咽中如有炙脔”。《临证指南医案》云:“大抵饮食之际,气忽阻塞,饮食原可下咽,如有物梗塞之状者,名曰噎。心下格拒,饥不能食,或食到喉间,不能下咽者,名曰膈。食下良久复出,或隔宿吐出者,名曰反胃”[6]。以上古文献所描述的内容皆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属于“吞酸”、“呃逆”、“噎膈”、“痞满”等范畴,但无明确的中医病名。近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医大师徐景藩[7]认为肝郁气滞为本病的病源,气郁化热为病机,治疗上需疏肝和胃、清肝泻火为主,配以利咽制酸之品,方可有效。袁红霞[8]认为本病多因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脾胃损伤,或情志失调,肝气曲直侵犯中土,胃气不降反升,可见呕吐、反酸等症,需抑木扶土,降逆和胃。彭超[9]主张益气健脾与活血化瘀相结合,选用四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以健脾化瘀。不同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同,治疗也不同,但多数疗效显著,笔者进行本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RE提供数据支持。
本研究主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工具,检索2014~2017年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文献。并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83篇文献。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诊断标准[10],接受中药治疗,且疗效确切者;②处方为中药复方(成方、验方、自拟方),且药物明确者;③单味中药,且疗效确切者;④样本量≥20例。
2.2 剔除标准 ①中成药剂型(片剂、胶囊、丸剂、颗粒等);②总结、归纳本病的综述类文献,以及同类型以药物研究为主的文献;③样本量小(低于20例),或单独个案;④中药治疗疗效不显著者;⑤除中药治疗外的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穴位注射等)。
2.3 筛选结果 以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为依据,共筛选出文献42篇。
3.1 整理、归纳文献 运用Excel软件将筛选出的42篇文献,按照文献的题目、作者、来源、药物组成等项目,进行记录作为原始资料。
3.2 规范统一药物名称 根据《中药学》[11](全国统编七版教材)内容,规范、统一文献中出现的药物名称,以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①统一中文正名:黄连、川黄连统一为黄连;延胡索、玄参、元参统一为延胡索;白芍、芍药统一为白芍;乌贼骨、海螵蛸统一为乌贼骨;②加工炮制后的中药仍用原名:枳壳、麸炒枳壳统一为枳壳;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统一为半夏;白术、炒白术、焦白术统一为白术;甘草、生甘草、炙甘草统一为甘草;乌贼骨、制乌贼骨统一为乌贼骨。③修改不规范的药名。
3.3 构建数据库 运用Excel软件,将经过以上处理,得到的所有药物按照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序,查找筛选出的每一篇文献,若文献使用该药物,则在对应的文章编号下标记1,若未使用该药物标记0,建立基本数据库。
3.4 统计方法 应用Excel软件对药物频数、频率进行统计,获得高频用药;运用SPSS软件,对基本数据库进行R型聚类分析,得到药物常用配伍及组合。
4.1 药物频数统计结果 将筛选出的42篇文献中所纳入的92味中药进行频数统计,累计使用频次为487次。其中核心药物(前十位)分别为:甘草、半夏、黄连、柴胡、陈皮、乌贼骨、枳壳、白芍、吴茱萸、茯苓,使用频数均在14次以上,累计使用频率为45.38%。其中有15味中药的使用频数在10次以上,累计频数为284,累计频率为58.32%,构成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核心用药。详见表1。
表1 核心中药频数统计表
4.2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统计常用中药(频次>5次)共有31味,应用R型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相关知识,共得到常用药对组合9个,常用中药组合4组。见表2、表3、表4。
表2 聚类分析表
续表
表2 聚类分析表
表3 常用药对分析结果
序号药对序号药对m1生姜、大枣m6延胡索、香附m2代赭石、旋覆花m7黄连、吴茱萸m3浙贝母、蒲公英m8党参、茯苓m4木香、枳实m9半夏、甘草m5柴胡、枳壳
表4 常用中药组合分析结果
上述药物主要以健脾温胃行气、和胃降气、泄热化瘀为主要治疗方法,生姜、大枣合用健脾温胃止呕;旋覆花、代赭石合用和胃降气,可以有效缓解呃逆、反酸等症状;浙贝母、蒲公英清热化痰解毒,缓解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缓解胸痛、烧心等症状;延胡索、香附疏肝行气止痛;党参、茯苓健脾燥湿养胃;木香、枳实消痞除胀;柴胡、枳壳疏肝行气止痛,缓解胸骨后疼痛;半夏、甘草化痰、利咽,有效缓解咽部异物感。竹茹、郁金、黄芩清热降气化痰,解郁止呃;厚朴、佛手、苏梗,宽胸和胃理气消胀;黄连、吴茱萸、乌贼骨,辛开苦降、制酸止痛;柴胡、枳壳、白芍疏肝行气、柔肝止痛。
本次研究虽然样本含量不是很大,但仍可反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高频用药与药物组合,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