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学院财务处 浙江温州 325000)
1941年内部审计首次被系统性地提出,标志着现代内部审计的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对内进行各类业务流程独立评价的方式,是确定企业内部各部门是否遵循企业公认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企业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使用企业资源和是否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评价手段。内部审计人员是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将有效的信息提供给管理层,辅助管理层对组织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对内审工作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重要学科,主要是将激励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公式化,而后针对其中的竞争性质现象和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通过采用博弈论,可以有效地对事件中的个体进行行为预测和实际行为分析,如今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与学科当中。
我国对博弈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的 《孙子兵法》,众所周知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之一。近年来,博弈论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流行,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多腿凳定律》在全球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国外在博弈论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更加具有系统性,在博弈理论上主要有纳什均衡理论和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两种。纳什均衡理论是非合作博弈理论,即在博弈中主要的目的是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人通过对他人的想法和策略进行研究,来决定自己的最优策略。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是在纳什均衡上的拓展,即使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也不会影响策略,这是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也是一样,是局中人在依靠不完全的信息来改变策略的动态博弈。
从内部审计的评价方式上来看,博弈论本质上其实都是对信息进行动态的处理,信息不对称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审计人员在沟通的时候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主要有积极、退缩、侵略等沟通模式。在审计的过程中,双方通过积极的沟通方式来获取彼此的信息,根据获得的信息来采取相对应的策略,而后实现博弈的目的。从内部审计人员的角度上来看,策略目标是实现其自身工作的价值,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得信息的时候,被审计者如果存在着与工作不对称的情况,那么其策略目标是为了隐瞒该情况。由此能够看出,合理利用博弈论,能够将审计沟通的模式更加策略化和精准化,在沟通中通过博弈的方式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审计的最终目的。
采用博弈论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博弈论中的元素进行假设,其中主要的元素是局中人、信息、策略和利益。这四个因素是内部审计中最为关键的要点,根据关键因素进行假设,更加能够帮助博弈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进行动态博弈。本文建立的假设如下页表1所示。
内部审计部分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从内部审计人员的角度来看,企业中的每一名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同,导致了沟通能力有差异。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是动态模型,那么局中人的参与会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被审计人员率先采取行动的时候,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完全信息进行博弈,进而择优选择沟通方式。
表1 动态博弈理论假设表
首先对内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进行假设,内部审计人员较为正直,具有职业道德,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合谋情况。其次,对局中人的理性进行假设,假设被审计单位和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理性的,都是根据自身最大利益来进行策略。在这样的博弈因素下,内部审计人员采取的最佳策略是理性执行审计程度,对被审计单位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这是最佳的博弈结果。如果内部审计人员选择了其他的做法,不主动进行沟通,或者采取强势沟通的方式,会对被审计单位带来不良的影响,导致沟通失败。
对博弈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包括被审计部分造假的概率、造假被处罚的概率、合谋的概率、合谋被发现的概率、处罚成本、审计成本、内部人审计人员工资等因素,建立博弈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内审部门与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模型
从上述模型当中,我们用以下假设来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博弈模型的假设变量如下:
被审计部门造假的概率为P,反之不造假概率为1-P;
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发生合谋的概率为Q,反之不合谋概率为1-Q;
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被发现的概率为W,反之合谋不被发现概率为1-W;
内审人员工资F1;
内审人员支付的审计成本C;
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获得的额外收入F2;
合谋被发现,内审人员面临的处罚成本F3。
在以上假设变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若企业在不造假且合规的情况下,那么所需要审计人员的支付函数为F1-C;在模型中,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企业在不造假但存在合谋的情况,这种情况,从 “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都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内部审计人员不但提供了错误的信息给报表使用者且不利于自我的未来发展,所以作为明智的人是不会进行此类选择,因此在这里,将不考虑此类情况。
若企业存在造假的情况,但是内部审计人员选择了合规合法的行为,那么审计人员的支付函数仍然为F1-C。若内部审计人员选择了与被审计人员进行了合谋,那么又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为不被发现情况,在此类情况下,审计人员的支付函数为F1+F2-C;另一种情况则是造假且合谋的行为被发现,那么此类审计人员支付函数为F1+F2-F3-C。
通过合谋与不合谋的情况分析来看,存在一个临界值Q0。
内部人员选择不合谋决策的支付函数总成本为(1-Q)×(F1-C) (公式 1)。
内部人员选择合谋的总支付函数成本为Q×(1-W)×(F1+F2-C)+QW(F1+F2-F3-C) (公式 2)。
当公式1等于公式2的时候得出临界值Q0的函数,即 Q0=(F1-C)/[2(F1-C)+(F2-WF3)]。
结合图形与博弈函数模型能够清楚地看出,有几个概率因素是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例如,如果企业针对合谋处罚较为严厉,那么就会对合规概率和合谋概率带来影响。合谋处罚越严厉,则合规概率越高,合谋概率越小,反之合谋处罚力度不够,则合规概率越低,合谋概率越大;审计人员的工资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审计人员的工资越符合心理预期,则合谋的几率越小。通过对以上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企业中,内审人员的薪酬与奖励机制越完善,那么合谋的几率越小,反之审计人员的收入较低,低于合理的成本利益的情况下,就会大大增加合谋的几率。
但是在面对被审计单位出现造假的情况时,就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难度大大增加,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障碍难以消除,此时若再进行积极的沟通博弈,那么会导致信息的不完全可信,内审人员就应该要选择更加强硬的沟通方式。
表2 惩处力度与薪酬高低对合规、合谋概率表
在现实的内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之前会事先与被审计单位交流,并向被审计单位说明要审计的内容,要求提供相关全部资料。事先通知就给了被审计单位一定的准备时间,因此在进行现场审计的时候,被审计单位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人员会积极配合审计人员,但这对内部审计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突击专项审计也就应运而生。采取突击审计的形式,不会事先通知被审计的单位,这样被审计单位就处在较为被动的环境下,甚至被审计单位不知道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已经开始准备审计工作,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造假信息,维护单位自身的利益。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角度来看,建立适当的模型。博弈因素有内部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合作沟通、斗争等。从内部审计人员来看,可以有三种概率:有准备审计、无准备审计、不审计,而被审计人员的结果有两种概率:一是合作沟通,二是侵略沟通。根据以上博弈因素建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不完全信息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展开的博弈模型
在进行模型分析之前,要先假设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是理性的,这样不论是有准备审计还是无准备审计,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来说,最优的策略都是合作沟通。然而有准备审计对内审人员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被审计人员存在着合谋的关系,在同样都是合作沟通最优策略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更加倾向于无准备审计,且无准备审计获得的效益要大于有准备审计。
通过对内部审计博弈模型进行建立和分析,能够发现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不论是怎样的博弈模型,沟通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内部审计人员沟通方法不正确,尽管采取了对的策略,也会博弈失利。
企业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博弈论中,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十分重要的,是保证内审工作真实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它能够减少内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合谋的概率。内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的时候,沟通上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认知问题,会影响到审计的结果。其次,内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时候,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刻意隐瞒审计重要信息,而内审人员在沟通的时候,进行博弈论采取的策略是动态的,根据对方的不完全信息来划定沟通的范围,这就可能会存在信息过滤的情况。在现场审计的时候,大部分内审人员对暴露的问题选择性采取策略,对部分问题会选择性忽略。选择性认知和信息过滤影响的内审结果,可能会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很大的风险。
首先,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与被审计人员访谈时间较短,内容较为片面,且访谈的信息整理不及时,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做到信息的完整性和高效性兼备,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整体质量。其次,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部门,但是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大部分被审计单位都对此不够重视,对内部审计配合的程度较低,甚至存在拒绝配合的情况,这就使得审计沟通严重受阻。最后,企业内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之前,通常会通知被审计单位,并将审计时间、审计类型、审计内容和相关资料提前告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造假的行为,就会事先对造假进行掩盖。通知审计的过程给了被审计单位掩盖漏洞的机会,也就等同于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从企业内部审计的沟通问题上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部门的具体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无法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沟通。由于在沟通的内容上双方认知层面会有所不同,也就增加了提问侧重点的难度。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小,对其他部门的行业信息进行了解也更加容易理解;但对于大企业来说,部门之间有着较大的不同,审计的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变通,应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较为了解,对其运营的各环节较为掌握,如果在这方面存在缺失,就会导致审计沟通失利,从而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
为了打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渠道,要完善企业内部信息平台,优化整体的沟通环境,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之前,能够在信息平台上查阅到该单位相关部分的详细信息,并对该部分的相关信息事先进行收集、分析,从而更加容易发现单位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分为两种基本的输赢思维,在积极沟通的情况下,沟通双方的目的是双赢。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审计双方的双赢是有局限性的,不论是哪一方的赢,都会伤害到对方的利益。从性质上来看,内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人员是同事关系,在进行信息博弈的时候,内审人员更多的是扮演信息咨询的角色。从工作的目的来看,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调查,完善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对企业管理“查错防弊”和“增加价值”。因此,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最优策略是双赢。想要达到双赢的话,内审人员在沟通的时候要更加忠实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合作沟通是实现双赢的基础,而合作沟通的基础是沟通双方要有着良好的信任,可以将信息交给对方,并有着同样的双赢目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转型,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内部审计效率。近年来,内部审计与互联网积极融合,IT审计已成为部分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审计手段。IT审计主要是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内外部的漏洞与风险,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内审人员掌握的信息越多,在沟通中越是有利的。在利用IT审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复合型内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大企业来说,IT内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互联网知识,用专业的理念理解和解决被审计单位在内部控制中设计和运行方面的问题。
从上述博弈模型可以看出,内审人员的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合谋概率。如果内审人员的薪酬较低,不能够让内审人员满意,则与被审计单位的合谋概率就会增加。同时,企业对合谋的处罚程度也影响着合谋的概率,如果企业在发现合谋之后的惩戒较为严厉,在一定程度上对内审人员有着警示作用,会降低与被审计单位的合谋概率。因此,从内部审计的方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完善内审人员的薪酬和奖惩制度。
在进行审计之前,要选择适当的沟通时机,以及采取适当的审计模式,将常规审计和突击审计分开进行。在信息收集平台上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时候,如果发现了存在漏洞的情况,可以对该单位进行突击审计。对其他信息分析正常的部门,可以采取常规审计的模式。突击审计如果选择的时机不恰当,可能会带来双方沟通障碍,甚至会发生冲突。因此,要选择最佳的审计沟通时机,在突击审计交流中要表现出积极沟通的诚意,减少对方的排斥性和敌对性,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审计,尽量不要采取强制审计的方式,减少矛盾的产生。
充分做好准备、明确沟通目标,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和具体,避免被审计人员含糊应对;获取被审计人员的信任,在积极沟通中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尽量与被审计人员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进而可以采取策略引导来分析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审计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及时分析,认真收集、记录和整理资料,对存在的问题可以适当地追问;审计人员对待沟通要有耐心,首先要消除对方的抵触心理,而后按照不完全信息制定策略,采取循序渐进的询问方式,减少被审计人员的内心压力和紧张,并且可以从对问题的反应和表情等来进行深层次的判断;内审时要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判断,例如让被审计人员谈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的问法,这样有利于制定策略。
本文通过对内审工作中的沟通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国内外在博弈理论上的应用,建立内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而后对模型中的每一个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内部审计人员沟通方式的问题,以及内审人员自身沟通能力的缺陷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提出改善内部审计工作中沟通方式和技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