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伟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由于担心胎儿及自身健康或过度惧怕分娩疼痛等因素,很多初产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直接对母婴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常规的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改善产妇的生理不适,而忽视其心理及情绪,易导致护患纠纷。人性化护理从患者角度出发,在保证正常护理工作的前提下,通过整体性及创新性护理,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人性化护理正在逐步取代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1]。本文分析总结了对初产妇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80例健康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健康初产妇作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均单胎妊娠经阴道分娩,在年龄、孕周、体质量、文化程度、胎儿情况等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性化护理。产科设立24 h热线电话及时为产妇解答治疗及护理的疑问;6名护理人员组成访视小组,对观察组实施护理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2.1 院前护理 访视小组从孕期开始进行定期“家访式”护理指导,充分了解孕妇个人爱好,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发放胎教音乐光盘、孕期保健期刊等物品;根据孕妇自身营养状况、BMI值、饮食结构为其制定孕期膳食食谱;通过交流深入发现其真实心理状态,对过度担心分娩结局、对分娩产生恐惧等的孕妇给予心理干预。
1.2.2 院内护理 a)以温馨色调布置病室,为每位产妇安放粉蓝色具有温暖感的屏风来保护隐私,进而更好地缓解产妇的焦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产妇入院后访视组成员带产妇熟悉科室环境。b)分娩过程中由访视组内1名成员专门在产房中陪伴产妇左右,关注其情绪状态、疼痛表现及临床症状,适时交流、安慰产妇;在第1产程的宫缩间歇期,帮助其补充高热量且能在短时间内被人体迅速吸收的食物以恢复体力,及时为其擦汗,指导其采取正确的方式保留体力;期间出现任何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解决。c)随着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加上分娩后出现便秘、失眠、腹痛等反应,产妇情绪更易受到不良影响[2]。产妇回到病房后,根据产后虚弱、疲惫情况,为其制定膳食营养方案。床头方便箱内置吸管、筷子、勺子、产褥垫等物品,便于产妇自行取用;访视组成员及时跟进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生产后的需求及心理感受;教授其母乳喂养的手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1.2.3 出院后护理 产妇出院时向其提供婴儿沐浴及按摩的视频资料,发放卫生清洁、休息运动、避孕等相关知识手册;产妇出院后访视小组定期做回访,关注产妇的身心情况,如发现产妇有负面情绪、乳房胀痛、便秘、感染等不良身心反应及时处理,避免产褥期并发症。
由经过培训的两名评定者对两组产妇进行HAMA及HAMD联合检查评分。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评定两组产妇焦虑度,总分≥14分提示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7分可能有焦虑;<7分为没有焦虑症状。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产妇抑郁度,总分在17~24分肯定有抑郁;7~17分可能有抑郁;<7分没有抑郁症状。护理质量评分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评分细则,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
表1 两组HAMA评分对比 %
表2 两组HAMD评分对比 %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分
人性化护理是近年来大力推行的新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性需求及人格尊严出发,保证护理内容正确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创新而成,可使产妇在生理、心理方面达到最高程度的愉悦,更能体现医学的人文关怀。有近95%的初产妇在孕期、分娩过程及产后均承受着焦虑抑郁、经济等多重心理压力,因此迫切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加强心理建设,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以预防产妇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3]。人性化护理既能使孕产妇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又能推动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研究显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护患纠纷,最终使其身心均获得舒适状态,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做好人性化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这基础之上再配以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满足孕产妇的各种身心需要[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后,产妇的心理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降低,HAMA、HAMD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对人性化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在护理过程中发生心理焦虑、抑郁情绪的孕产妇均给予了相应心理咨询救助,最终无1例发生产后抑郁等不良心理事件。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可降低孕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有利于维护和谐护患关系,整体护理质量优于常规护理。因此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应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认同,以达到全方位地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