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满红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1]。经皮锥间孔镜手术过程中向术野注入大量灌洗液以保证术者视野的清晰是椎间孔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国内一般选取室温下的灌洗液。本文旨在研究等体温灌洗液对手术各方面的影响,希望为临床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选择山西省人民医院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择期经皮椎间孔镜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比较
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等室温(22 ~25℃)的生理盐水做灌洗液,观察组采用在37℃的恒温箱加热过的生理盐水做灌洗液。
体温检测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患者入室体温,麻醉后体温,手术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各个阶段体温。术野清晰度:术中由非本专业医生评定手术清晰度。评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为10分。10分最清晰,0分术野清晰度最差。患者舒适及温冷感主观评价采用类似最常用的美国ASHRAEX总标。
表2 不同处理组术中体温情况 ℃
术野清晰度对照组7分2例,8分7例,9分13例,10分8例;观察组7分1例,8分5例,9分15例,10分9例。两组患者术野清晰度均在7分及以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05)。
保温组患者感觉寒冷的患者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温冷感主观评价结果比较 例
保温组患者术中舒适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舒适感主观评价结果比较 例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4.80±11.49)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5.43±10.59)mL。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
人体核心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5~37.5℃[2]。低体温是指体温<36℃,大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3]。研究显示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影响 凝血功能,还会增加伤口感染延缓术后的恢复[4]。手术室室温偏低、在运送患者时环境温度低、手术过程中皮肤消毒及消毒液的挥发作用可造成患者的体温下降,术中使用大量的室温灌洗液易引发术中低体温[5]。
本次研究从两组术中体温的变化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从手术开始到结束体温的波动相对稳定,而对照患者的体温随着手术的进行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引起患者低体温的原因较多,最关键的因素是术中吸收过多未加温的冲洗液,导致中心温度下降,低温冲洗液使体温下降,可引起血小板机能障碍及凝血时间延长导致术中出血[6,7]。
对于两组患者皮肤温凉感及舒适度主观评价依据美国ASHRAEX七度标尺法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得出术中采用接近人体温度的灌洗液皮肤感觉及舒适度明显优于室温下的灌洗液。由于室温下的灌洗液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来自外界的一种刺激,机体为适应这种刺激会不断的进行应激反应来自我调节。接近人体温度的灌洗液降低了这种外界的刺激,皮肤感觉不到寒冷,患者舒适度增加对护理质量颇为满意,使优质护理在手术室高度体现。
经皮锥间孔镜手术保持手术术野清晰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术野清晰度的保持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灌洗液的温度,冲洗的种类,速度相关,本次试验中冲洗液的种类及冲洗速度,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出血量,冲洗液的温度成为影响术野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从对照组实验组的统计数据来看,比较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如下:室温(22~25℃)能够有效地维持血管保持一定的收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出血。本次研究发现接近人体温度的灌洗液会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热量散失,温度会降到体温以下(33~35℃),对毛细血管的收缩产生一定作用,凝血时间也会缩短减少术中出血,对于手术视野清晰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综上所述,采用接近体温的灌洗液可保证椎间孔镜手术患者体温的恒定,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率,不会影响术野的清晰,减少术后渗血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