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金流的共建科研机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2018-11-22 03:34夏友全高级会计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江苏苏州215123
商业会计 2018年20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用途现金流量

□夏友全(高级会计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江苏苏州 215123)

现金流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共建科研机构的具体特点,分析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建立基于现金流视角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风险,有助于推动共建科研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共建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及财务风险分析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争夺国家“智力”资源,鼓励国家级“大院大所”在本地共建研发机构,促进地方“智造”升级转型。

(一)共建科研机构基本情况。共建科研机构通常是省、市、区地方政府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同出资建设,模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大同小异。筹建期间,省、市、区地方政府负责划拨科教用地,成立地方科研事业法人,承担基本建设工作,保证硬件设施的建成并稳定运行。国家级科研院所负责承担人才团队引进、科研平台建设、研究项目布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财务核算执行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筹建结束以后,少数共建科研机构能够得到中编办批准,纳入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管理序列,大部分共建科研机构仍归入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管理序列。

(二)共建科研机构的财务风险分析。因资金来源与支出的不同,共建科研机构在筹建期间和正式运营期间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不同。

1.筹建期资金来源与财务风险。共建科研机构筹建期一般在3年左右,筹建经费由建设各方共同投入,地方政府通常直接投入土地、基本建设经费进行研发场地和公共平台等支撑条件建设,国家级科研院所直接或间接投入资金,支持人才团队引进、科研平台布局、科研项目实施等。共建科研机构还会以地方独立事业法人的角色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一些科研和人才项目,获得部分专项经费支持。筹建期间,资金来源主要为各级财政的直接或间接支持,来源稳定,支出可控,财务风险较小,现金流比较充裕。

2.筹建结束后的财务风险。筹建结束后,共建科研机构的资金来源逐步呈现多样化趋势,有地方政府或国家科研院所每年给予的定额运行费补贴,有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的各类科研和人才项目等限定性用途的专项资金,有为企业或其他科研单位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及载体、设备租赁等非限定性用途的自有资金。资金支出主要有人员费、运行维护费、科研实验业务支出、技术服务成本等。科研支出通常有专项资金支持,财务风险较小。人员费、运行维护费等支出通常只有财政给予的定额运行补贴和科研机构对外服务收入等非限定性用途资金来支持,非限定性用途的资金收支能否平衡是共建科研机构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影响共建科研机构财务风险的因素

(一)财政拨款规模大小。地方政府和国家科研院所拨入的运行费补贴是保证共建科研机构正常运行的基础。随着共建科研机构的逐步发展,人才引进成本的不断增加,科研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共建科研机构需要承担的人员费、机构运行费快速上升,财政拨入的定额运行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共建科研机构的发展要求,不能全面支持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这就可能导致财政拨款入不敷出,现金流不足,引发财务风险。

(二)自有资金筹措能力。共建科研机构的资金自筹能力不足,大部分资金需要依靠各级财政支持的运行费和专项用途的项目经费。从企业或其他科研单位获得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专利转让等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及载体、设备租赁等非限定性用途的自有资金通常比较有限。自有资金是单位可以自主支配的现金,体现单位真正的资金支付能力,自有资金充裕与否是诱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支出需求不断增长。在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的各类引才计划引导下,各地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提出很多诱人的配套资金支持。共建科研机构,作为新的研发机构,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团队,必然需要给出性价比更高的配套资源,并投入更多资金提高单位的运行保障条件,为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在财政投入不足、自有资金筹措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支出需要增加必然会引发单位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管理水平有限。共建科研机构一般都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与传统事业单位不同,没有国家事业编制,参加当地企业社保,缺少了传统事业单位的稳定性,但工资薪金又受到事业单位体制限制,与一些企业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加盟。缺乏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经费监管能力有限,内控制度不健全,这些都会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隐患。

三、基于现金流的共建科研机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共建科研机构各类资金的流入流出等变动情况,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的资金流动状态,提示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设计科学的现金流体系,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合理评价共建科研机构的财务风险。

(一)共建科研机构现金流的特点。财政核拨运行费,国家支持的科研项目资金,对外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收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收入等是共建科研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财政核拨的运行费主要用于单位的日常运营活动,包括人员薪资、物业运行、科研及辅助活动等支出。国家支持的科研项目资金是按项目进行的专项拨款,需要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这些都是限定性用途的专项资金;对外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收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收入是科研机构的非限定性用途的自有资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配使用。因此,共建科研机构的现金流除了要实现总收支平衡外,还要考虑“限定性用途”和“非限定性用途”的现金流平衡,这样才能分辨出单位日常运营活动中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是多少,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共建科研机构现金流量模型的构建。

1.现金流体系的构成。共建科研机构的现金流体系包括现金流入、流出和结余等方面,主要体现在单位的日常运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活动过程中。运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包括财政核拨运行费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对外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收入,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等活动带来的现金流入,以及日常的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是共建科研机构借入款项以及支付相关利息费用所产生的现金流,包括短期借入流动资金、基建投资借款等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共建科研机构在基建工程、科研仪器设备、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2.现金流量模型的构建。共建科研机构的现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通常很少持有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模型应包括运营、投资、筹资等活动中产生的所有现金流量,反映现金流量的总和。设计现金流量模型时,需要根据科研机构对资金统筹安排的自主权大小,区分“限定性用途”和“非限制性用途”资金,反映专项经费和基本运行经费的资金结余情况。

共建科研机构的现金流量模型可以设计为三层架构模型。第一层为单位现金流量的总体状况,第二层是第一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导致单位财务风险的具体活动事项,第三层根据共建科研机构的资金特点,进一步描述资金的性质。如果某一层次的现金流量为正数,说明该层次现金收入大于现金支出,净资产为正增长,如果某层次的现金流量为负数,则说明该层次的现金收入小于现金支出,净资产为负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现金流量三层架构模型

共建科研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单位的财务核算信息系统,根据需要增加或修改部分功能,就可以达到上述现金流量模型的报表功能。平时对每笔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区分,只要涉及现金的会计科目,在被使用时均弹出选择窗口,要求使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运营活动、投资活动或是筹资活动,以及是限定性用途还是非限定性用途的资金流动。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实时生成在某一固定期限内单位的现金流量总体状况,运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以及限定性用途、非限定性用途资金的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如果某一项结余出现负数,可以用红色加粗显示,对报表使用人进行风险提示。如下页表1所示。

××研究院现金流量分析表表1 日期:20××年×月 金额单位:元

(三)财务风险等级分类。通过对单位的现金流量情况分析,可以评价共建科研机构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小、风险等级高低、风险分布情况等。

1.低等级风险。即单位各类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均能达到收支平衡,或者略有结余。资金能够满足各类活动的需求,限定性用途资金和非限定性用途资金均有合理流入,并可以满足其支付需求。

2.中等级风险。即单位有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各类活动的现金总体上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的状况,但各类活动收支不均匀。现金流入基本可以满足各类活动的资金需求,但因为支付时间差的原因,出现了部分资金挪用的现象,即限定性用途资金弥补了非限定性用途资金的临时短缺。

3.高等级风险。即单位有极易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各类现金总体上已经很难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一些活动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现金周转经常发生困难,限定性用途资金也不能完全弥补非限定性用途资金的临时短缺,需要靠融资来维持单位的基本运营。

四、现金流量体系在共建科研机构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通过构建上述现金流量模型,我们可以评价共建科研机构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风险高低及分布情况等,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有利于规避将要发生的财务危机,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如实反映资金收支流向。科研机构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一般只重视当期期末的资金盈余和亏损情况,经常会忽略对资金流的管理和分析。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定期分析,掌握现金流的方向,实时跟踪大额的现金收支活动,如实反映单位的资金收支结构,可以减少财务风险,杜绝部分腐败行为。

(二)真实反映资金支付能力。通过分析单位的现金流量,不仅可以知道共建科研机构的总体现金流量状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各项活动中的“限定性用途”和“非限定性用途”的资金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相关决策人员和财务人员可以在了解资金整体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共建科研机构真实的现金支付能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确保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三)充分反映资金自给能力。通过分析共建科研机构的“限定性用途”和“非限定性用途”的资金流量和结余情况,可以了解各项活动中“非限定性用途”资金当期及累计的收支结余占单位整体资金的收支结余比例情况,充分反映单位的资金自给能力大小。资金自给能力是衡量共建科研机构组织自筹资金及自筹资金满足日常运行支出的重要指标,是引发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五、基于现金流评价体系的财务风险应对方法

(一)增强风险意识。共建科研机构的资金流量较大,传统报账记账的财务核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单位快速发展的需要。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不断简政放权,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项目承担单位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共建科研机构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这种财务风险贯穿于资金活动的全过程。单位必须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二)优化资金结构。资金流与单位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增强共建科研机构的资金支付能力,不仅要增加资金的流入,还要提高流入资金的质量和结构。利用科研机构自身的资源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增加非限定性用途的资金供给,充分利用限定性用途资金,可以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长期稳定发展。

(三)加强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严格控制资金支出规模。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结合起来,既要保证日常运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又要满足合理性投资支出的需要。对运营活动的经常性支出,按需预算;对投资性支出,要严格进行审批;对筹资活动,要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偿债资金来源。保持资金平衡,防止资金链断裂,同时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完善监督机制。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应建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完善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对重要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要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资金闲置和浪费,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用途现金流量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逆行者的武汉
椰子的大用途
试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防范
浅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用途
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比较
书的新用途
ERP系统中现金流量表编制与审计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