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
摘 要: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是一门具有较为明显特点的学科。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了解分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质疑。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历史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一般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事件,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时间以及事件的起因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学习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计划,深入了解知识脉络,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一、调动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产生质疑与疑问
初中生的年龄普遍较低,多数在12~15岁之间,此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好奇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以此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于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此时教师一定要摆正自身的教学心态,合理地解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此保护学生的问题欲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针对知识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1]。比如,教师在讲解与“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普及这一事件,并鼓励学生自行认识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质疑,比如大禹虽然为国家奉献,但是却有愧于自己的小家等。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加深學生对知识之间的融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应用该种教学手段开展历史教学,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讲解与“鸦片战争”相关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播放这些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事件,能够更好地融入历史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锻炼提问能力,培养问题意识。
三、提供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理解范围
相较于小学生来说,初中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习压力也比较高,其所能够开展历史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渠道以及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后,便能够有依据地提出问题,锻炼自身的问题意识[2]。
比如,教师在讲解与古罗马相关的历史知识时,可以为学生下载与之相关的纪录片《古罗马的兴起与衰亡》,鼓励学生通过观看电影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与事件。此外,由于该纪录片是一部英文纪录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适当地锻炼英语听力以及口语能力,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四、优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3]。教师在讲解完历史知识后,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使得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优化自身的问题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进行分析,绘制专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利用思维导图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与其他学生分析讨论,以此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此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也能够锻炼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也需要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实际的教学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其中的特点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历史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志德.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J].科教文汇,2013,3(11):20-21.
[2]赵水林.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10,2(22):88-89.
[3]赵文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神州教育,2015,5(1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