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法
摘 要:目前初中物理课堂大多数是教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对于知识的掌握大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从而造成学生越来越忽视物理课程的价值。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传达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又因为物理是一门实验型、探究型的学科,所以教师需立足课本,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法构建初中物理课堂,并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世界,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物理;悬念;质疑;矛盾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是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也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构建初中物理课堂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应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构建多种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变成物理课堂的主体,进行物理世界的探寻,从而使学生爱上物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一、悬念式问题情境
悬念是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所学对象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促使学生形成想不通、丢不开、放不下的心理状态,进而刺激学生主动学习,达到“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多角度灵活探索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静电现象”时,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在这节课的导入阶段,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拿着乒乓球摩擦了大约半分钟,然后松手,只见球嗖的一下“飞”进了我的袖管里。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学生也感到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类似于魔术的现象呢?这个疑问在学生的脑海中被无限放大,为了找到原因,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得很积极,甚至主动阅读课本知识,希望能答疑解惑。由此可见,悬念式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助于学生爱上物理学科,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质疑式问题情境
质疑是指对某一结论、观点产生怀疑,它是发现问题的信号,也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又因为物理是一个实验型的学科,要求学生有发现和探究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采用质疑式问题情境,通过对物理观点或者现象的质疑,来帮助学生深刻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浮与沉”时,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首先,我播放了一個视频片段:漂浮的轮船,悬浮的潜水艇,沉底的石头,上浮的木头。之后,让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观察之后发现:这几种物体都出现在水里,但是它们在水里的状态不同。这时学生提出了问题:“这不符合常理,轮船的重量比石头大太多,为什么轮船可以在水面上而石头却沉入了水底?”通过学生的质疑很快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物体的浮沉受条件限制,如重力、浮力、密度等。由此可见,利用质疑问题情境教学,学生带着质疑的态度去听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其物理素养。
三、矛盾式问题情境
矛盾式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知识盲点,利用相同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差异,达到“矛盾”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因而,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利用“矛盾”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分析、推理获取更多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学“液化和汽化”时,为了引出本章节的沸点,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桌面上摆了两个酒精灯和两杯正在加热的液体,A杯液体为乙醇,B杯液体为水。在气压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A杯液体很快就沸腾了,而B杯却一直没有沸腾,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比产生矛盾,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沸点”。由此可见,利用学生的知识盲点或者是知识混乱点设置矛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总之,问题情境教学符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事情的本质和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道刚.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2).
[2]陈允孚.关于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时代,2013.